□孔然
在福柯看來,“特定的話語背后,總體現(xiàn)著某一時期的群體共識,一定的認知意愿”①。這種共識和意愿運用于影視作品中,通過視點縫合讓觀眾將影片主體思想內化為自然,這便是由群體意識形態(tài)支撐的新主流電影。學者馬寧首提新主流電影,他認為,新主流電影指的是相襯主流電影的困境而提出的戰(zhàn)略性的創(chuàng)意。它指出面臨好萊塢電影的直接競爭,我們更應該考慮制作低成本的有新意的國產(chǎn)電影②。近年來,越來越多更具時代特性的新主流電影上映,它們被當下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賦予了更多新的元素: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易接受的價值觀、通俗的表達以及港臺與內地的合作。
結合上述學者們的觀點加之自己的理解,本文認為新主流電影將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與市場化營銷模式結合起來,在繼承了主旋律電影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同時,還將香港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創(chuàng)作理念融合到影片中去,表現(xiàn)出更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更多的娛樂化特質、更生活化的人物塑造以及更易接受的主流價值觀念。
于國內而言,《戰(zhàn)狼2》還未上映前,前期宣傳已然挑起觀眾胸中的愛國熱情,導演吳京在接受采訪《南方周末》采訪時也說:“大家那種情緒早就準備好了,我只是往里扔了一根火柴而已。”吳京所說的“那種情緒”相當于心理學中的集體無意識。榮格曾經(jīng)說過:“我之所以選擇‘集體’這一術語,是因為這部分無意識并非是個人的,而是普世性的;不同于個人心理的是,其內容與行為模式在所有地方與所有個體身上大體相同。換言之,它在所有人身上別無二致,并因此構成具有超個人性的共同心理基礎,普遍存在于我們大家身上。”③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包含了人類往昔歲月的所有生活經(jīng)歷和生物進化的漫長歷程,觀眾潛伏于心的愛國主義熱情因《戰(zhàn)狼2》的播出被激發(fā),使得該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均取得不俗成績。
根據(jù)中國票房網(wǎng)顯示的數(shù)據(jù),影片上映4小時破億元,單日票房4.26億元,創(chuàng)華語電影新紀錄,累計最終票房達56.8億元人民幣,成為國產(chǎn)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從口碑上來看,國內的傳統(tǒng)主流媒體相繼給予《戰(zhàn)狼2》以好評。《新聞聯(lián)播》曾播出長達兩分鐘的肯定報道,人民網(wǎng)發(fā)文肯定了冷鋒這一英雄形象塑造的生活質感。此外,學界也刮起一股《戰(zhàn)狼2》研究熱潮,基本圍繞著該影片的價值、市場、敘事、藝術、國家形象等方面展開理論性探討。可見,國內對《戰(zhàn)狼2》的評價總體向好,鮮有批評之聲。
《戰(zhàn)狼2》成為中國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 100的電影。該影片的海外票房成績擊敗了同檔期好萊塢大片《Dunkirk》,這對于中國新主流電影來說是一個相當漂亮的出擊,也說明它的國際傳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戰(zhàn)狼2》在國外的傳播并非像國內一樣形勢大好,也存在著諸多爭議與質疑。
國際上關于《戰(zhàn)狼2》的學術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以Wolf Warrior 2為檢索詞在Web Of Science進行檢索,可得中、韓共兩篇文獻。其中韓文文獻《中國的愛國主義熱潮化研究——以〈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為例》中,作者肯定了《戰(zhàn)狼2》場景畫面的真實性、好萊塢式動作場面的吸引性與人物塑造的生活化,但提到該電影取得如此票房成就時,也提到了電影產(chǎn)業(yè)的擴大、政府的管控、大國主義愿望的自我陶醉等三個原因④。由此可見,外國學者認為,相比于影片自身的價值來說,國人的自我陶醉與大國想象是影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有關《戰(zhàn)狼2》研究的英文文獻暫無發(fā)表,本文將視角轉向西方主流新聞媒體對《戰(zhàn)狼2》的報道情況。英國BBC針對《戰(zhàn)狼2》發(fā)布了一篇題為《戰(zhàn)狼2:民族主義動作電影席卷中國》的報道,他們用“民族主義”來形容該影片,要知道,西方所定義的民族主義,更為嚴格的翻譯應該是“民族極端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一旦被戴上“民族主義”的帽子,《戰(zhàn)狼2》就顯得淺陋、粗暴了許多,似乎僅是利用無理性愛國和煽動民族情緒來贏得了票房⑤。
美國CNN發(fā)表過一篇題為《愛國主義戰(zhàn)爭影片刷新中國票房紀錄》的報道,其中也提到:“標題為‘誰冒犯中國將被追捕并受到任何地方的懲罰’,這部電影被RogerE-bert.com戲稱為‘沙文主義的’?!庇督鹑跁r報》中文網(wǎng)專欄作家劉裘蒂撰文稱,他于2017年8月6日晚上6點半在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旁邊的AMC戲院看了一場《戰(zhàn)狼2》,現(xiàn)場大約300個座位,坐了六成滿。他說:“放映前后我環(huán)視戲院數(shù)次,觸眼可及,我看不到任何一個西方的面孔?!雹?/p>
在美國的專業(yè)影評網(wǎng)IMDB上,影片《戰(zhàn)狼2》共有5732個人參與評分,最后得分為6.1分。另一專業(yè)影評網(wǎng)站Rotten Tomatoes上,《戰(zhàn)狼2》的新鮮度指數(shù)達到了69%,有77%的觀眾喜歡這部影片。有的人稱贊該影片動作打斗場面精彩刺激且有吸引力,也有一部分人批評該影片說教性強,情節(jié)煩瑣,始終擺脫不了B級電影帶來的弊端。
《戰(zhàn)狼2》在國外的傳播狀況有褒有貶,但是像BBC以及CNN這種西方主流媒體上的批評之聲,我們不能忽視,更不可以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狂歡中,而是應該理性去思考:相比于國內的一片贊揚之聲,海外市場批評之聲出現(xiàn)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影片《戰(zhàn)狼2》國際受阻的原因應從影片自身問題分析。該影片的類型為新主流影片,宣揚愛國主義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本無可厚非,但也應注意尺度與合理化。如能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深藏于影片背后,并將其自然地傳達給觀眾,那才稱得上是完美表達。但在影片中,關于愛國主義的表達則顯得赤裸空洞,并沒有將其放入適當?shù)氖录蚯楣?jié)中加以合理化。這種直接煽情的敘事手法對于有著愛國主義情感的本國觀眾來說可以理解,但對那些長期沉浸于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外國觀眾來說,則顯得比較突兀。影片中,非洲反動派在動亂中大喊“你怎么敢殺中國人”以及影片最后護照上寫的是“中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你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等情節(jié)的展現(xiàn),很直白地將祖國的強大與民族自豪感表現(xiàn)出來,這種直白很難引起國外觀眾的情感共鳴,以至于很多海外受眾在評價該影片時,都把其定義為充滿民族自豪感和說教意味的中國B級電影。
《戰(zhàn)狼2》在進行國際傳播時,忽略了海外政治文化的差異性,缺乏對影片國際傳播的二次編碼與轉碼,把中國式的主觀意愿和標準強推到國際市場上,這樣帶著滿滿的民族自豪感和渴望大國崛起的影片,很容易陷入一種絕對的民族文化自信中,以至于我們難以感受其他文化、吸取有益的文化意識。
不得不承認的是,《戰(zhàn)狼2》在邏輯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壞人缺乏作惡動機等。文化學者王昕指出,當下中國諸多的政治、文化困境,都在冷鋒一人的英雄壯舉中獲得想象性的解決,這種自我想象爆發(fā)出的民族情緒,已經(jīng)使大量觀眾無意識放棄了再度審視、批判的權利。誠如上文所說,國內觀眾在觀看影片時,這種由自我想象的民族情緒會掩蓋邏輯上的不足,但是海外觀眾的心中并無這種情緒,在觀看時就會跳脫出影片價值觀而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審視,邏輯上的不足也會暴露于前,這也是造成該影片海外遇冷的關鍵所在。
影片中,主角冷鋒被塑造成一個過于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只身抵抗全世界最厲害的雇傭兵和非洲的反政府武裝,主角光環(huán)未免有些夸大。歐洲雇傭軍直接槍殺雇主的惡行缺乏明顯的動機,邏輯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另外,一個想殺害冷鋒的反政府組織頭目,在掌握明顯主動權、大可一槍擊殺冷鋒的情況下,卻在上司的號令下撤退了。如此聽從命令的人卻在上司的質問下,惱羞成怒并殺死自己的上司,這明顯邏輯不妥。這種不合邏輯的敘事與宣講式的價值傳達不僅體現(xiàn)于新主流影片中,也存在于如今國內的商業(yè)片中。嘩眾取寵的影片固然可吸引票房,獲得話題與熱度,但長期被此類影片浸染的電影行業(yè)與消費者,很容易失去對電影藝術本體和思想深刻的追求。
社會學家威廉·薩姆納所說的文化中心論提到:“以其個人所屬群體為一切事物的中心為出發(fā)點來看待事物,對其他所有群體則按照自己的標準把它們分成等級……每個群體都認為只有自己的社會習俗是恰當?shù)?,看到別的群體有不同的社會習俗,就會嘲笑。”⑦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每個國家文化的豐富與個性,長期處于本國文化浸染下的民眾自然會以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俗為主導價值觀,這就導致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文化中心論的情節(jié)存在。
好萊塢影片一向以西方的孤膽英雄為主角,他代表國家去維護國土安全、世界和平與人類尊嚴,拯救弱者于水火之中。《戰(zhàn)狼2》雖沿襲了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敘事,但故事的主角換成了他者形象的東方面孔,這種身份角色的替代打破了海外觀眾的既有定義英雄的標準,這也是造成該影片海外票房遇冷的重要原因。
起初,功夫巨星李小龍走向國際,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創(chuàng)作出了《龍爭虎斗》《死亡游戲》等經(jīng)典影片,后來又有《紅高粱》《臥虎藏龍》《天注定》等影片斬獲多個國際大獎。可見,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的題材往往集中于藝術與商業(yè)電影,這些題材涉及中國傳統(tǒng)的武俠、戰(zhàn)爭、民俗,具有后人文主義特質的邊緣人物,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對中國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發(fā)展的刻板印象。像影片《戰(zhàn)狼2》這種以帶有中國軍人靈魂的冷鋒為故事主角,宣揚愛國主義的影片偏離了西方對中國的既有印象,也很難讓外國受眾提起興趣來。
《戰(zhàn)狼2》從開始制作就被定義為新主流電影,此類型電影與愛國主義、政治等都有密切關系。該影片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影片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的崛起與進步,從中國海軍052D 驅逐艦到最新改型的59D 式坦克,再到054A 護衛(wèi)艦以及中國航母遼寧艦等,無不體現(xiàn)了中國軍事力量的雄厚。BBC、CNN、VOA 等外國媒體在對《戰(zhàn)狼2》進行報道時,紛紛提到了中國建軍90 周年、中國的軍事力量等內容。比起關注影片的內容質量和藝術效果,影片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才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在世界體系中占據(jù)主要地位,對于中國的崛起他們還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那么展現(xiàn)中國崛起的影片自然與西方受眾的期待值不同,這也是該影片票房遇冷的另一原因。
作為一部現(xiàn)象級新主流影片,《戰(zhàn)狼2》雖在國際傳播上存有一定的不足,但不管是敘事推進、人物塑造還是場面設置,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成熟推進,中國電影也亟待走出國門,《戰(zhàn)狼2》沖鋒在前,為我國形象宣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對于海外的批評之聲我們不得不理性面對并試尋緩解之法,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電影走得更遠,影響更大。
注釋:
①[法]米歇爾·???性史[M].張庭琛,林莉,范千紅 等譯.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
②馬寧.新主流電影:對國產(chǎn)電影的一個建議[J].當代電影,1999(04):4-16.
③[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徐德林 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5.
⑤趙楠.《戰(zhàn)狼2》:“非典型”民族主義的豐富與困境[J].藝術評論,2017(10):125-129
⑥徐喆.外媒:《戰(zhàn)狼2》觸動中國觀眾的民族情結,讓美國觀眾覺得疏離[EB/OL].https://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8_15_422914.shtml.2017-08-15.
⑦Merton,R K.,and PiotrSztompka,ed.On Social Structure and Science[J].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