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新奇
(海南鐵路有限公司,海南???570125)
我國高速鐵路自本世紀初開始建設,至今已建成并開通運營的里程超過20 000 km。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鐵路客運量大幅增長,初期規(guī)劃設計的局限性逐漸顯現,使得部分高鐵線路需要增設車站,以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及方便群眾出行[1-3]。
高鐵車站的增設將引起既有框架橋涵接長施工的問題[4]。其常規(guī)工法為:①涵洞八字墻后做樁基防護;②拆除八字墻;③接長涵洞施工[5]。其中,樁基施工及拆除八字墻都涉及到擾動路基本體,需要封鎖線路施工,可能影響鐵路運營安全[6-8]。因此,常規(guī)工法必須在高鐵停止運營的天窗點施工,且存在工期長、效益差、安全性低等問題[9]。
在常規(guī)工法基礎上,張景元等[10]提出新舊箱涵連接處的止水設計方案,可控制路基、管線的變形范圍,使得施工期列車可慢行通過;曹建新等[11]提出了便梁加固線路頂進接長框架涵的快速施工方法,通過場外預制框架涵主體,減少了營業(yè)線作業(yè)時間,降低了既有線施工風險,但仍需要對列車進行限速。以往工法難以克服橋涵接長施工與列車運營之間的相互影響,以下提出一種新工法,可以在不影響高鐵正常運營的條件下對框架橋涵進行接長施工[12]。
海南環(huán)島鐵路東段長度為308.11 km,目前已增設1座車站,共涉及到6座框架橋涵需要接長。
施工前,利用Ⅲ級封鎖點對既有路基邊坡插打鋼板樁進行防護,再采用破碎錘拆除既有八字墻墻身及基礎?;娱_挖前,應在綜合維修段工務、信號、通信、供電專業(yè)監(jiān)護人員的監(jiān)護下進行探溝的開挖,探明地下電纜的走向、數量等,并做好相應防護工作。同時,建立和完善聯系網絡,實現與既有線行車與設備等管理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
基坑開挖一般采用無支護機械開挖與人工輔助開挖,根據地質情況和基坑深度選取適宜的開挖坡度。在既有涵洞八字墻一側,設置鋼板樁、鋼管柱和竹排進行既有路基防護。對于采用旋噴樁加固處理的涵洞,可與路基加固防護同步施工;對于采用基底換填砂夾碎石的涵洞,基坑開挖后應盡快施工,以防止雨水浸泡[13]。
根據鐵路機車車輛限界制定施工臨時行車限界,嚴禁施工機具、工程材料等侵入臨時行車限界。大型機械施工時,必須采用“一機一人,人隨機走”的防護原則。開挖后,基坑四周應搭設鋼管或舊軌枕防護,夜間在醒目位置掛設照明燈,以防止行人車輛誤入施工區(qū)域。
采用繩鋸設備對八字墻進行切割。既有八字墻頂面寬0.6 m,底面寬2.82 m,接長框構主體邊墻厚0.72 m。八字墻切除至頂面以下1.5 m處時,人工鑿出設置橫向支撐工字鋼的支點槽,放置2道I40a橫向型鋼。兩端與[20型鋼焊接,以方便綁扎鋼筋及支設模板。在綁扎邊墻鋼筋時,鋼筋間距可適當調整。八字墻切除后,路基邊坡有1.5 m左右無防護,可將腳手架鋼管打入坡面3 m進行加固,鋼管單根長3 m,間距0.5 m,鋼管與土體之間設置竹排支擋。如圖1所示。
加固說明:既有蓋板涵填土高度6.9 m。對八字墻外側進行鋼板樁防護施工,鋼板樁單根長度為6m。在鋼板樁頂部靠八字墻一側設置I20a型鋼,工字鋼與鋼板樁采用U形箍連接,每米設置1道。在兩道工字鋼間設置1道橫撐,橫撐采用I20a型鋼,長度為6.5 m。后設置斜撐使其形成整體固結。如圖2所示。
圖1 框架橋接長方案(單位:cm)
圖2 2號涵洞鋼板樁防護設置示意(單位:mm)
①開工前,應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條件與設計要求,檢查既有橋梁和涵洞,核對其布局、孔徑、長度、出入口高程等基本數據。
②了解地方電源及水源情況,確定接電及接水口,并配備發(fā)電機。
③對地下管線、限高架等設備進行調查,并做好改移、防護、監(jiān)護工作。
采用拉森40鋼板樁,打入前應對打樁位置進行放線。振動錘順橋向夾起鋼板樁,當鋼板樁吊離地面后,轉動打樁機,并將樁放入指定位置。振樁前,振動錘的樁夾應夾緊鋼樁上端,并使振動錘與鋼樁重心在同一直線上。符合要求后,開動機器,打設第一根樁。完成后檢查成樁的深度、位置,符合要求后,打設第二根樁。以此類推,直至完成所有鋼板樁的施工。
采用機械開挖、人工配合修正邊坡,人工開挖、清底兩種基坑開挖形式。斷道開挖應先與地方政府取得聯系,并采取繞道方案保障車輛通行。為了確保泄洪功能,在排洪涵施工前,必須設置導流管或明渠引水。
基坑開挖之前,首先應檢查基坑的中心線、方向和高程?;娱_挖過程中,若有地下水滲出,應設置污水泵與集水坑將水及時排出,避免基底受到浸泡。基坑開挖應連續(xù)進行,不可中斷。開挖至距設計高程200~500 mm處改由人工清底、平整,防止超挖現象,最大限度減小對基底原狀土的擾動。
基礎施工前,根據設計資料,檢查基坑的位置、尺寸及高程、承載力、基底地質等情況,核對無誤后方可施工。
樁基施工過程中,應預防樁基塌孔,做好基礎施工工藝控制;建議采用跳樁施工,降低樁基礎施工對既有鐵路的影響[15]。另一方面,應加強既有樁基、墩身的沉降監(jiān)控,并對鋼筋籠吊裝進行安全防護,嚴控吊臂伸出長度,以免進入高速鐵路軌面范圍[16]。
①混凝土采用工廠化拌制,輸送車運輸,泵車灌注,插入式振動器搗固,滴槽養(yǎng)生[17]。
②模板采用普通定型組合鋼模板,木模板部位需外包鐵皮。
③鋼筋應保持平直,無局部彎折;表面無油漬、漆污、浮皮、鐵銹等物。加工后不應出現削弱鋼筋截面面積的傷痕[18]。
④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須清除模板及鋼筋表面的雜物,然后均勻涂抹隔離劑于模板,以利拆模。核對模板的幾何尺寸和堅固程度,對鋼筋規(guī)格、數量、位置,螺栓、鋼板等預埋件位置進行檢查,待檢驗合格后,方能灌注混凝土。
⑤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應安排專人檢查模板、支架、拱架、鋼筋和預埋件等穩(wěn)固情況,當發(fā)現有超過允許偏差變形值或堵塞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修整,以免產生施工縫。
①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盡量減少暴露時間,及時采用塑料布對暴露面進行緊密覆蓋,以免水分蒸發(fā)。
②混凝土初凝前,應卷起覆蓋物,搓壓不少于2次,待表面平整壓實后再次覆蓋[19]。
③混凝土接近終凝時,卷起覆蓋物,鋪設養(yǎng)護毯,待養(yǎng)護毯深度濕潤后,重新覆蓋塑料布,進入保溫保濕養(yǎng)護。
④嚴禁在升溫階段(表層溫度較高時)對混凝土進行涼水養(yǎng)護。
⑤澆水次數應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白天通常1~2 h一次,晚上4h一次)?;炷帘韺訙囟冉抵列∮陴B(yǎng)護水溫10℃以下時,可進入灑水養(yǎng)護階段[20]。
①基礎沉降縫的位置應與涵身沉降縫一致。
②涵洞沉降縫端面必須垂直整齊。
③防水層中使用的瀝青、麻布、石棉粉等防水材料必須達到規(guī)定要求。
④防水層接頭搭接有序,相鄰橫向搭接縫錯開,朝水流方向壓蓋。
⑤填縫前,必須確保沉降縫清潔并干燥。
⑥框架涵頂采用M10水泥砂漿找平層、甲種防水層和C40纖維混凝土保護層;側面采用丙種防水層、聚氨酯涂料。
框架橋接長施工工藝流程與涵洞接長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圖4所示。
以某10.0 m×7.0 m框架橋為例,對常規(guī)工法和新工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比較。原設計方案為:接長框架橋的框架兩側各設3根挖孔樁防護,挖孔樁截面尺寸為1.5 m×1.8 m,樁長為16 m。挖孔樁及防護的主要工程數量為:挖土268 m3,C20樁身混凝土172.8 m3,C15護壁混凝土94.8 m3,樁身11.232 t,樁間木擋板8.4 m3。
圖3 框架橋接長施工工藝流程
圖4 涵洞接長施工工藝流程
(1)常規(guī)工法
樁基施工及拆除八字墻都會擾動路基本體,對鐵路運營安全影響很大;且在路基邊坡上施工空間受限,只能采用機械挖孔樁機施工,工效較低,而且存在施工時塌孔等安全隱患。
(2)新工法
切割八字墻的方法可以在高鐵運營期間施工,切割機械為混凝土取芯機及繩鋸,不需要大型機械,也不會對鐵路路基本體造成擾動,對高鐵運營安全影響較小。
(1)常規(guī)工法
易造成框架橋涵與路基本體之間的三角區(qū)路基填筑困難,影響路基填筑質量。
(2)新工法
采用切割八字墻的施工方法,可以利用切割后的八字墻作為框架橋涵現澆混凝土的外模板,不存在三角區(qū)路基填筑困難的問題。
(1)常規(guī)方法
正常情況下,人工挖孔樁單人施工速度為2~3 m/d,只能在天窗點進行施工作業(yè)速度大約為1.5 m/d。接長框架橋的框架兩側各設3根挖孔樁防護,挖孔樁截面尺寸為1.5 m×1.8 m,樁長為16 m,每根樁至少需要10 d的作業(yè)時間??紤]到高鐵運營安全,框架橋每側不能同時開挖兩根及以上樁。因此,挖樁工期大約為30 d。
(2)新工法
采用切割八字墻的方法,混凝土取芯機鉆孔耗時2 d,繩鋸切割耗時1 d,累計工期3 d,相較于常規(guī)工法可節(jié)約工期約27 d。
(1)常規(guī)方法
挖孔樁防護主要工程數量為:挖土268 m3,C20樁身混凝土172.8 m3,C15護壁混凝土94.8 m3,樁身11.232 t,樁間木擋板8.4 m3?;炷辆C合單價按2 000元/m3,挖孔樁造價約為54萬元。
(2)新工法
工程量:切割八字墻單側約為96 m2,雙側合計為192 m2,每平方米切割費用約1 000元,合計費用為19萬元。
新工法節(jié)約混凝土268 m3,節(jié)約鋼筋11 t,節(jié)約樁間木擋板8.4 m3,減少棄土268 m3,較傳統(tǒng)方法節(jié)約費用約35萬元,且節(jié)約資源與用地,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繩鋸切割既有八字墻”工法能夠有效解決框架橋涵接長對既有高鐵路基本體擾動的問題。相較于常規(guī)方法,其安全性較高、施工質量較好、工期大大縮短、經濟與社會效益突出。在海南環(huán)島鐵路東段的框架橋涵接長施工中,新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在今后既有鐵路框架橋涵接長施工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