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谷光瑞的“放浪”之旅與“亞細亞主義”

        2019-02-19 22:41:28范宏濤
        史志學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大谷亞細亞主義

        范宏濤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875)

        大谷光瑞(1876—1948)[1]日本對大谷光瑞的研究成果較多,主要有柴田幹夫『大谷光瑞:「國家の前途」を考える」』(東京:勉誠出版,2012年);柴田幹夫『大谷光瑞と國際政治社會-チベット、探検隊、辛亥革命』(東京:勉誠出版,2011年);柴田幹夫『大谷光瑞とアジア-知られざる亜細亜主義者の軌跡』(東京:勉誠出版,2010年);『大谷光瑞の研究-アジア広域における諸活動』(東京:勉誠出版,2014年);白須浄眞『大谷探検隊研究の新たな地平』(東京:勉誠出版,2012年);白須浄眞『大谷光瑞とスヴェン·ヘディン』(東京:勉誠出版,2014年)。此外,關于大谷光瑞的傳記類作品也不少,如杉森久英『大谷光瑞』(東京:中央公論社,1975);關露香『印度探檢:本派本願寺法主大谷光瑞伯』(東京:博文館,1913年);津本陽『大谷光瑞の生涯』(東京:角川書店,1999年);徳富蘇峰『大谷光瑞師の生涯』(東京:大空社,1994年);藤本光城『人間大谷光瑞』(大阪:丁未書房,1968年)。國內對大谷光瑞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他的“中亞探險”方面,研究概況可參見王娜的『中國の大谷光瑞像及びその研究について』(東京:勉誠出版,2012年)。,幼名峻麿,法號鏡如,日本凈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第22任門主,大正天皇連襟。從青年時代開始,大谷光瑞就緊隨明治時代“開國進取”的步伐,以佛教家、歷史學家、探險家、政治家、農(nóng)學家、敦煌學家等多重身份活躍于日本、亞洲乃至世界的不同舞臺,被日本人譽為“亞細亞人”“英雄僧”“亞細亞主義的行者”,甚至被列為“近代先覺者”的行列。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和漢詩,具有扎實的中國文學和文化修養(yǎng)。從1899年首次來華到1947年借機潛回日本,大谷光瑞頻繁往來于中日之間,其足跡幾乎踏遍中國全境,國內許多地方如上海、大連、青島、臺灣、漢口、旅順等地他更是多次前去,甚至長期旅居[2]如大連的“關東別院”,青島的“青島別院”,上海的“無憂園”,臺灣的“逍遙園”等地,都是大谷光瑞長期活動或居住的地方。。著作方面,主要有《大谷光瑞全集》13卷(1935),《大谷光瑞興亞計劃》10卷(1940)。此外,還有《臺灣島之現(xiàn)在》(1935)、《印度地志》(1942)、《中支地志》(1944)、《光瑞縱橫談》(1936)、《世間非世間》(1931)等各類著作多部。

        “疑獄事件”[3]該事件具體情況見后詳述。數(shù)月之后,大谷光瑞乘船開啟“放浪”之旅。從1914年旅行開始到1917年旅行結束前夕提出“亞細亞主義”論,大谷光瑞游歷了亞洲多國。本文將以大谷光瑞海外“放浪”期間所寫紀行文《放浪漫記》為中心,通過梳理其海外“放浪”,特別是在華“放浪”期間的不同維度,探索其“放浪”之旅與“亞細亞主義”思想之間的內在關系及其轉向理論侵華的動因。

        一、“放浪”之旅的背景和原因

        1862年,江戶幕府派員乘“千歲丸”輪船來中國考察,開啟了日本人赴中國旅行的新時代。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正式建交,日本來華人員因此迅速增加,此后從明治末到大正時期,基于不同目的而來到中國的日本人可謂絡繹不絕,形成了一股長期持續(xù)的“中國旅行熱”,并因此催生了一大批“支那見聞”或“支那紀行”[1]“支那”的說法不代表本人觀點,下同。。這些來華旅游的文人、學者之中,比較有名的有從軍作家田岡領云、日本近代文學泰斗夏目漱石、詩人兼劇作家木下杢太郎、評論家兼國家主義御用學者德富蘇峰、漢學家內藤湖南、唯美主義代表作家谷崎潤一郎和佐藤春夫、著名短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通俗小說家村松梢風等。1914年11月末,因“疑獄事件”而被迫辭去本兼各職的大谷光瑞,乘船從神戶出發(fā),經(jīng)朝鮮半島來到中國,后又去了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開啟了他長達3年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海外“放浪”之旅。大谷光瑞之所以在1914年開始海外之旅,其直接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疑獄事件”。對于該事件,矢島嗣久有過梳理,他提出:

        事件的真相是,西本愿寺出現(xiàn)財政破綻,相關管理者采取了不當?shù)幕I款方式。之所以產(chǎn)生巨大的赤字,首要原因就是在軍事捐助、軍隊慰問、前線布教、死難者家屬救濟等方面曾(明治三十七、八年)全面協(xié)力日俄戰(zhàn)爭。此外,數(shù)次派遣大谷探險隊,明治四十三年(1910)在神戶六甲山蓋起了帶有索道的別墅二樂莊,以及在二樂莊附近建立武庫中學等,也是主要原因[2]矢島嗣久『大谷光瑞鏡如上人について』,收入『別府史談(7)』.2010.46.。

        與矢島嗣久的表述稍有不同,柴田干夫認為:

        當時,光瑞的行動雖然自由闊達,充滿活力,但作為本愿寺的門主,內部和外界對他的各種批判也接踵而來。內部的批判針對負債累累的本愿寺總院,矛頭主要指向本愿寺和大谷家的財產(chǎn)區(qū)分不明。外部批判是因為探險隊的派遣,二樂莊的建設等花費巨大。據(jù)說1912年(大正元年),本愿寺的負債總額已經(jīng)達到500萬,而本愿寺公開數(shù)額只有134萬。此外,還有兩件事備受詰責。其一是動用了與本愿寺有若即若離關系的真宗生命保險和明如上人設立的慈善會資金,其二是為了讓宮內廳購買神戶須磨的大谷家別墅,向宮內廳暗送了大量金錢和貴重物品遭到敗露。由于將宮內廳卷入,光瑞承擔了責任,辭去了本愿寺主持和真宗本愿寺派管長職位[3]柴田幹夫『大谷光瑞小伝』,收入柴田幹夫『大谷光瑞とアジア-知られざる亜細亜主義者の軌跡』.東京:勉誠出版,2010.35.。

        關于“疑獄事件”,矢島嗣久和柴田干夫二人的說法雖有出入,但核心意思很明確,就是說大谷光瑞辭去本兼各職,是因為協(xié)力戰(zhàn)爭、組織探險、建設別墅和學校等舉動使本愿寺產(chǎn)生了大量負債,即“疑獄事件”的主要問題是經(jīng)濟問題。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大谷光瑞《放浪漫記》中的每篇,基本上都寫有“蘇峰先生”的抬頭。這里的“蘇峰”即德富蘇峰。德富蘇峰是大谷光瑞之父大谷光尊的舊友,曾受光尊委托指導其子,此后德富蘇峰與大谷光瑞一生都保持著十分密切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大谷光瑞決定開啟海外“放浪”之前就和德富蘇峰有過交流[4]參見高野靜子『蘇峰とその時代-寄せられた書簡から』.東京:中央公論社,1988.。對此,小野泰認為:

        大正三年發(fā)生本愿寺騷動(即“疑獄事件”,引者注),光瑞辭去門主,開啟放浪之旅。重情誼的蘇峰,想要支持好友光瑞。為難的是,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支持方法。自尊心很強的光瑞,若受到同情必生不快。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光瑞將自己的旅行記寄給《國民新聞》(德富蘇峰主辦,引者注),并提供十分方便的連載條件。作為睿智之人,光瑞立即理解了好友蘇峰的真意,并答應將旅行記不斷奉上。就這樣,光瑞思想上重獲新生。不難想象,光瑞放浪目的即可達到,每日旅行生活也充滿意義。實際上,若說這個短暫的支持影響了光瑞的后半生,也絕不為過。因為自此,光瑞開始用文章描寫外面的世界,雖然形式是旅行記,但獲得了表述自己和開始自我思考的機會[1]小野泰『言論人、大谷光瑞の誕生—中國認識をめぐって』,收入柴田幹夫編『大谷光瑞とアジア-知られざる亜細亜主義者の軌跡』.(P481-482)。

        小野泰的說法綜合了多方材料,結論確實相對比較客觀??梢?,大谷光瑞的海外“放浪”之旅,一方面是直接受到了“疑獄事件”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和德富蘇峰的支持有密切關系。大谷光瑞雖然身出身佛門,但他所在的凈土真宗向來具有“鎮(zhèn)護國家”的傳統(tǒng),其本人熱心政治,在1899年首次來華期間便以“宗教之未來”的名義探索“國家之前途”,之后又組織了3次“中亞探險”,試圖以所謂學術的方法和西方人一比高下。加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世界格局出現(xiàn)重大變化,也使得大谷光瑞的“放浪”之旅自覺不自覺地帶上了時代歷史的烙印。

        二、“放浪”之旅的多重目的

        《放浪漫記》開篇,大谷光瑞就借用蘇東坡晚年詩作《次韻郭功甫觀予畫雪雀有感》來表明心跡:

        蘇長公曰:“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總是歸。九萬里風安稅駕,云鵬今悔不卑飛?!毙∩创蠊裙馊?,筆者注,下同)離開二樂山莊舊廬,決定與燕鴻一樣天南海北居留不定地去追寒逐暑,并以此怡神適意,逍遙放浪[2]大谷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1)。

        蘇詩中的“腐朽即神奇”源于《莊子·知北游》。原文為“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著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3]莊子著.郭象注.莊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P111)在筆者看來,大谷光瑞引用這首詩,一方面是想表達自己如今的處境和當年遭逢不幸的蘇軾一樣,但另一方面也想說明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變化,自己將借此機會仿效蘇軾努力去在逆境中放浪形骸,逍遙自適。但是,縱觀整個《放浪漫記》,以“怡神適意,逍遙放浪”的心態(tài)而體驗的游山玩水之旅只是大谷此行的一個側面,在激蕩的歷史風云中保持對政治的高度敏銳,對日據(jù)地區(qū)的殖民規(guī)劃以及與相關人物的交往等,在他的“放浪”之旅中也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游山玩水之旅

        1914年12月,大谷光瑞一行從上海沿長江溯流而上,深感“此真形勝雄大之地,雖是初冬寂寞時分,然兩岸有衰柳寒蘆和雁鴨飛泛,不輸書中好景”[2](P20)。數(shù)日后大谷光瑞到達武漢,登上黃鶴樓舊址后,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墓沤ㄖ皇O乱蛔蟾沤ㄓ谠睦锼?,塔頂有雕刻精巧的輸紋雙魚等,塔基有鵝、雁、象等,塔腰的文字已難辨別梵藏,他“本欲細觀,但附近有遺尿且污穢而無法靠近,只遺憾終止”[2](P22)。緊接著出發(fā)去黃州,探尋了東坡赤壁等遺跡,并折返杭州。隨后至南京,見明后宮遺址破敗嚴重,猜想“當?shù)匾蚨胃锩识嗬^掠奪,導致市場蕭條”[2](P26)。12月22日乘摩托艇觀賞蘇州虎丘,24日散步于西湖邊,認為“西湖景觀乃支那第一,我國無法與之相比”[2](P29)。然后引用白居易《春題湖上》中“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句怡情。次年春,大谷光瑞由新加坡返回上海,為江南美景所動,并于4月10日重游西湖,認為“西湖之景四時皆妙,但春色絕佳”[1]大谷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141)。不過,“唯湖山斜坡,亂塚累累,登高而觀之,宛如痘印”[1](P142)。由于對江南的特別關注,大谷光瑞認為宋朝南渡以后的文物多規(guī)模較小,特別杭州曾經(jīng)作為南宋都城,其氣勢無法與長安、洛陽相比。他說:

        南渡以來,君臣庶民皆茍安姑息,唯以金帛代攻戰(zhàn)。江南廣闊且地富人多,殷富程度勝北人百倍。貧強的北人力壓富弱的南人,索要越急,給予就越多。當時誤國者,豈秦檜一人?假令一百個岳飛出現(xiàn),也只能呼一時之快。追本溯源,起因為汴京當時黨爭,加之儒教文弱主義的中毒與殷富怯懦等相結合,因此建筑工藝之規(guī)模,亦不免受此影響[1](P150)。

        作為佛教家,到中國的寺廟古剎參觀自然必不可少。當他到鎮(zhèn)江,只見“北固山甘露寺,暮色蒼茫,未能詳看。倉皇下山,夜宿金山寺,寺僧憨勤好客。據(jù)說此寺為天下第一巨剎,可容二百五十僧眾。殿堂清潔,小生雖到過不少支那寺院,但如金山寺巨大且有序者見所未見。丘上有塔,登而觀之,見其依傍北固、焦山等地,江天一碧,并可遙望揚州?!盵1](P26-27)在杭州期間,他首先游覽了云棲寺,發(fā)現(xiàn)寺內有修竹、楓樹,頗有幽邃之趣,但如今袾宏禪師遺業(yè)不在,寺內僧眾只拘泥于形式。于是感嘆“蓋宗教因精神而興,因形式而亡”[1](P29)。在上海龍華寺,見“桃花已落,青實如豆。”[1](P148)寺里面的“高塔寶殿雖巍然猶存,但已非舊時光景。如今為我軍所占,廟門緊閉,不允許外人參拜。寺后是火藥制造所,聘石藤博士在此工作。蓋不出幾年,逐斥僧侶之后,此處將必成我磨制降魔利劍之所。”[1](P160)在這里,大谷光瑞無意中講述了日軍占領寺廟用于軍事侵華的事實。關于揚州,大谷光瑞認為天寧寺最為古老,始建于東晉,但“如今殿堂新筑,舊跡不存”[1](P217)。后來上普陀島到圓通禪林,“請寺僧租房以便消夏,當放下窗戶后,展望廣闊,視野由東向西轉160度,見南方開闊。如內海之奇觀,盡收眼底。濤聲如天籟,實為一仙境。”[1](P232)

        (二)國際風云的切身體驗之旅

        大谷光瑞開啟“放浪”之旅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在歐洲打響,歐洲列強一時間分身乏術,難以在華投入更多精力。此時,日美兩國趁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際加緊擴張本國在華勢力。日本方面,大隈重信內閣不但借機派兵占領山東半島,而且提出對華“二十一條”要求。對于中日兩國圍繞“二十一條”的談判及中國各方面的反應,大谷光瑞始終頗為關注。在上海期間,他對此也曾多次提及。比如1915年4月,他明顯感受到了“二十一條”談判時的緊張狀態(tài),說到“因日支交涉梗塞之故,上海流言蜚語百出,商業(yè)沉滯,其不僅不利于日支兩國人民,在留外國人也蒙受痛苦?!盵1](P151)同時,自己只能“中止北上以待事決,蒙兒玉先生厚意,蟄居正金銀行樓上”[1](P157)。進入5月后,他似乎感到交涉即將結束,感覺“進入五月以來天氣連日晴朗,日支交涉幾近終結,正如天氣由空濛轉為霽明一般”[1](P159)。不久,他又“聽誰言說,日支交涉正在至千鈞一發(fā)之時”[1](P160)。5月9日,“二十一條”正式簽訂。對此,大谷光瑞認為“此次交涉,確實花費時間和精力,我外交官之辛勞,令人頗為同情。然而5月9日所贏得之事,只不過是承認我既得權益,新的重大問題依然擺在兩國面前。”

        “二十一條”嚴重損害中國權益,所以在該條約簽訂前后國內不少地方都出現(xiàn)此起彼伏的“排日”浪潮。此外,“二十一條”談判期間民國政府曾派陸征祥、蔡廷干、顧維鈞等人向美英等國使館透露信息,因此英美等西方國家在某種程度上給予了中國輿論和外交方面的支持,進而加強了當時的“排日”力量。大谷光瑞耳聞目睹國人的愛國舉動,對此表現(xiàn)得十分反感。當他經(jīng)香港欲往上海時,發(fā)現(xiàn)“香港在英國政府管轄下不允許出現(xiàn)排斥日貨等不利穩(wěn)定的文字,但對岸的廣東則迂愚蠢動,列激越之文字,用以煽動人心”[1](P128)。到上海后,他聽說當?shù)匕l(fā)生“排日”運動,于是聲言“上海大多數(shù)人來自寧波,趁日本官員不在之時到處傳檄以煽動暴民。在總領事的勸說下,我無奈放棄山陰、四明、普陀等地漫游而轉向西湖。此次排日,以上海廣東兩地為中心,而上海最甚?!盵1]大谷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136)后來,他從報紙上得知“漢口的支那暴徒凌辱我國人,甚至組織暗殺團企圖殺害他們”,于是誹謗“支那人的冥頑是先天性的,這正如往日義和團之愚拳一樣,如今又欲加諸于我國人身上”[1](P188)。此外,大谷光瑞還談到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排日”運動中發(fā)揮了助推的作用,稱“革命以后民心一變,隨著新學的勃興,孔孟忠孝之說不免動搖,因此個人主義、社會思想最受歡迎,耶穌宣教師附屬的學校,各地皆非常受歡迎。在支那的耶穌宣教師,全部都以排日為重點,此舉這就像奉了教主耶穌之言,仿佛不高唱排日就不能盡宣教之義。他們遍布支那全境,三千多個教堂都鼓吹排日主義。”[1](P172)

        (三)日據(jù)地區(qū)的殖民規(guī)劃之旅

        大谷光瑞乘船從神戶出發(fā),于1914年12月初經(jīng)朝鮮進入我國東北。對于東北,他直言“滿洲的情況一看似乎并不明朗,然而此地無疑涉及到國人的大發(fā)展……滿洲以商為主,商埠到處可見”[1](P15-16)。作為“滿鐵”總部和日本殖民東北的中心之一,大谷光瑞對大連的關注最多,直至1947年回國,其先后往返大連20多次。大谷光瑞認為“大連巨屋櫛比、市區(qū)井然,比之于歐洲亦不遜色,蓋我帝國第一美觀。此處首先為形勝之地,其二為自由港,其三經(jīng)營滿鐵,三利盡占。作為帝國的北進門戶,小生切望此處不斷獲得更好發(fā)展。聞聽滿鐵沿線附屬地近日獎勵農(nóng)村,甚為欣喜。國威因商權而伸張,因農(nóng)利而確立。”[1](P16)而且“每見大連,實不禁心生快感,其規(guī)模雄大,乃我帝國獨一無二。雖然此地因沿用俄國人的規(guī)劃而起步,然我國人若成就大規(guī)模經(jīng)營,則對于將來民族發(fā)展必大有裨益……不出十年,大連將成為第二個大阪,此絕非難事。況此處為自由港,并無繁重關稅,且原料豐富,煤炭低廉,下等勞動力亦低廉,故東亞之內,如此絕好之工業(yè)地再難他求。無論從哪一點來說,大連比大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1](P203-204)由此可見,大谷光瑞認為大連農(nóng)、工、商均可發(fā)展,并提出日本應大量移民的主張。

        如果說此次東北之行有走馬觀花之感,那么次年五月由上海再返東北,依次游覽哈爾濱、長春、撫順等地則明顯寬松游刃。當他到哈爾濱,感覺“哈爾濱是純俄國街市,貨幣用俄幣,語言是俄語,和我奉天居留地簡直不能同日而語。街市規(guī)模廣大,縱使容130萬人口亦不會狹窄。然如今俄中共計不過20萬人。由于人口規(guī)模與街市大小不匹,故除了熱鬧的小城區(qū)外,無不充斥著滿目荒涼之感。道路十分惡劣,鋪設徑尺之石,雖能防止大貨車車轍陷入,但處處破損,故而行車不易。小生自南而來,深感不悅。”[1](P180)日俄戰(zhàn)爭后,雖然我國東北地區(qū)被日、俄同時占領,但日本在這里的擴張愈發(fā)占據(jù)上風。大谷光瑞的哈爾濱之行及其言語表達,甚至已經(jīng)表露出了對俄國的傲慢與不屑。離開哈爾濱到達長春,大谷光瑞最先想到這里的優(yōu)越位置和農(nóng)業(yè)資源,特別是簽訂“二十一條”后,民國政府被迫承認日本在“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享有優(yōu)越地位”[2]朱偰編.日本侵略滿蒙之研究.商務印書館,1930.(P16),為日本在東北進一步殖民提供了口實。大谷光瑞認為,長春“位于我勢力的北端,在留國人已逾四千。此次條約,使我國勢力在滿洲與東蒙得以樹立,此處正處于中心位置。這里土地肥沃,冠絕南滿全線,加之西鄰東蒙草原,正位于我游步區(qū)內,必能發(fā)展各種農(nóng)產(chǎn)品。特別是大豆,從來都是產(chǎn)量豐富,從而使當?shù)爻蔀檗r(nóng)業(yè)集散場。聽當?shù)赜嘘P人士說,此處數(shù)年之內當有長足發(fā)展。作為我帝國第一的收入地,日入三萬五千元也算普通。且這只是豆類收入,當?shù)剞r(nóng)業(yè)之富庶可見一斑?!彪x開長春,大谷光瑞經(jīng)鐵嶺到遼寧撫順,重點察看了撫順煤礦,并斷言“撫順為滿洲第一煤礦,現(xiàn)今每年產(chǎn)煤近250萬噸,銷路不僅局限于支那沿岸,甚至遠及海峽殖民地。開采皆使用新式儀器,資源損失浪費極少,非九州碳可比,東洋市場勁敵唯獨開平煤礦而已?!盵1](P192)不但如此,他還大膽設想“當前本國之要務,在于振興化學工業(yè)。此地有低廉的燃料、電力和豐富的水量,加之煤炭、純堿等原料豐饒,不會缺乏化學工業(yè)原料。此外,以滿鐵雄厚的資金,來逐漸擴大規(guī)模,不出十年,這里將成為亞洲第一的化學工業(yè)地區(qū)?!盵1](P197)

        除了對東北的格外關注外,青島也成為大谷光瑞頗感興趣的地方。上述提到,日本在一戰(zhàn)爆發(fā)后借機對德宣戰(zhàn)并出兵山東,迅速控制膠濟鐵路,占領青島,奪取了德國在山東半島的一切權益。對局勢異常關心的大谷光瑞來說,也自然想到了青島的未來,即日本應如何利用青島來推進日后擴張的問題。他十分敏感地意識到“青島的將來在于山東鐵路,這正如南滿鐵路之于大連一樣”[1]大谷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206)。同樣作為港口城市和鐵路樞紐,大谷光瑞認為青島的競爭者主要是天津,其次為上海。然而正如天津的后方在東北東部和內蒙古一樣,“青島的將來則系于直隸、河南”[1](P211)。表現(xiàn)出來日后以青島為踏板,可使日本沿鐵路向西擴張的意圖。

        (四)不亦樂乎的交往應酬之旅

        大谷光瑞此次來華雖說已身無一職,但仍然在日據(jù)地區(qū)或者日租借等地受到熱情招待。由于當時日本已經(jīng)在我國東北經(jīng)營多年,所以大谷光瑞的東北之行更是交往不停,應酬不斷。當他到遼寧安東縣時,“蒙吉田領事好意在領事館內休息,并得以尋覽居留地”[1](P13)。7日早上到沈陽,然后在“落合總領事處享用午餐,后尋覽市內及北陵,晚餐與實勝寺大喇嘛共進。今年8月,蒙古教師羅先生入小生門下,此次同來,并擔任小生與大喇嘛的翻譯,使我們得以久闊敘談?!盵1](P13-14)8日到大連,“受滿鐵總裁之邀享用晚餐”[1](P14)。9日早上前往旅順,“都督及川島中將、青木中將等來訪。二位將軍乃小生舊友,暢談頗久。午餐和晚餐分別由中村都督和青木中將款待。作為閑浪之人,在各地蒙受饗宴,實在是光榮之志,同時又感謝諸位的深情厚誼”[1](P14-15)??梢钥闯觯潭虜?shù)日時間,大谷光瑞在東北的行程可謂十分緊湊。不但如此,在這期間他還受到哈爾濱、長春、鐵嶺、營口、撫順等地本愿寺出張所負責人及相關人等歡迎,并在沈陽本愿寺進行教義演說。到大連后,在當?shù)匦陆ǖ谋驹杆玛P東別院對信徒講授法話,參觀大連幼兒園。在旅順期間,參拜白玉山納骨堂,又在本愿寺旅順出張所進行佛經(jīng)講話。

        除東北地區(qū)外,大谷光瑞在南方的接待應酬亦是不少。比如在剛到香港,“就蒙楠本游船會社分店長的厚意,讓我在店內投宿。他是小生舊友,久闊敘談,噓寒問暖”[1](P127)。4月下旬,“午后十一時到達揚州,次日拜訪高洲先生,聽其講述兩淮鹽務之狀況”[1](P215)。如此等等,無須贅述。

        三、“亞細亞主義”的提出及其與“放浪”之旅的關系

        “放浪”之旅即將結束的1917年3月,大谷光瑞在《中央公論》當月首篇發(fā)表《帝國之危機》一文,認為日本當前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其中,“內憂”主要是重臣姑息偷安,朋黨求其私欲,同時他們擔心國民反叛而不加管理,完全不顧天皇的圣恩。此外,民眾不憂心國家,不為天皇盡忠,連三尺孩童都不如。至于“外患”,則最主要的是處理對美和對華關系。他聲稱,美國不僅禁止日本移民,還擴大本國海、陸軍來壓制日本,大有侵凌之意,這是公然與日本為敵。對此,日本政府卻驕慢不備,反對擴張軍隊。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已經(jīng)無法以大國自存,且屢遭列強蠶食,國內騷亂不止,已成東洋和平之大患。作為鄰國,日本必須予以干預,直至其“獨立自存”。但是,對于國內的“滿蒙”占有論甚至占領中國全境的主張,大谷光瑞認為當下暫時“內憂”尤甚,此時出兵會給日本帶來危險。對于如何解決“外患”問題,大谷光瑞指出:

        亞細亞主義是治理外患的妙方,它既可以增進亞洲人的和平與福祉,還可以防御別國欲對亞洲實施的侵凌暴虐之舉。這是日本民族的天職,也是使命。如果不能推行,則我民族將不復存在[2]大谷光瑞『帝國之危機』.出自『中央公論』1917年三月號.(P23)。

        在這里,大谷光瑞首次提出了“亞細亞主義”的問題,不但將其作視為“治理外患的妙方”,而且看作日本的“天職”和“使命”,甚至認為關乎日本的存亡。很明顯,大谷光瑞所說的“亞細亞主義”就是要亞洲國家和民族自己來解決自己是事務,同時發(fā)揮日本的主導性來“指導”“干預”中國,共同對付和抵抗歐美。此外作為佛教家,他還將佛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這一理論當中,強調佛教提倡大慈大悲,其主旨是濟世救民。因此,行使武力不但是“刀杖劍鋒,在所不辭”[1]大谷光瑞『帝國之危機』.出自『中央公論』1917年三月號.(P22)之舉,也是“討天下之不義,救人民之疾苦,懲強暴他人者,以謀世界人類之幸?!盵1](P30)的題中之義,表現(xiàn)出積極支持軍方擴軍備戰(zhàn)的立場。同年4月,大谷光瑞緊接著又撰寫《慨世余言》一文,直呼“亞細亞主義,乃天賜日本民族之使命?!盵2]大谷光瑞『慨世余言』.東京:民友社,1917.(P3)對此,他說:

        亞細亞主義即大日本主義,而推行該主義,乃大乘的使命所在。此乃我常年內心牽掛之事,即使造次顛沛亦未能忘卻。不肖自幼頑鈍,學無所成,行事不成,常受世間指彈,蒙受誚笑,而猶蠢蠢乎貪生者,原因之一就是想看到該主義能夠實現(xiàn)。不肖七歲,始見父親所給之世界全圖,慨嘆我帝國乃一蕞爾小島,深感必須使小日本變成大日本。爾來三十余年,連做夢也未曾忘卻[2](P2)。

        可以看出,《帝國之危機》與《慨世余言》中“亞細亞主義”之說都強調日本的“使命”意識。相對來說,只不過前者注重強調“日本民族”,后者凸顯個人的使命自覺。這樣一來,大谷光瑞就用這兩篇長文,將“日本民族”和“個人”共同努力實現(xiàn)“亞細亞主義”聯(lián)系了起來。就這樣,《帝國之危機》與《慨世余言》成為光瑞“亞細亞主義”論的肇始。

        對于大谷光瑞“亞細亞主義”論的實質,當時的中日兩國并非都沒有任何覺察和認知。大谷光瑞的《帝國之危機》刊登不久,日本民本主義思想家、東京大學教授吉野作造就在同年4月的《中央公論》上發(fā)表《讀大谷光瑞師〈帝國之危機〉》一文,批評大谷光瑞的“內憂外患”之說,其實就是軍國主義和大亞細亞主義,且與佛教不殺生的善念背道而馳。他還強調,當前已經(jīng)看不到佛教于日本的精神文明和國運繁榮的貢獻,而作為佛教家的大谷光瑞,其責任應該是努力從根本上革新佛教,使佛教精神從休眠中蘇醒,這才是促使國家發(fā)展的所或缺的事業(yè)[3]參見吉野造作「大谷光瑞師の『帝國之危機』を読む」.出自『中央公論』.1917年四月號.。此外,李大釗也顯然看出來日本國內“亞細亞主義”思想背后存在以日本為主導來吞并亞洲的野心。對此,他在1917年4月18日發(fā)表《大亞細亞主義》一文,直斥那是“假大亞細亞主義之旗幟,以顏飾其帝國主義,而攘極東之霸權,禁他洲人之掠奪而自為掠奪,拒他洲之欺凌而自相欺凌,其結果必召白人之忌,終以嫁禍于全亞之同胞。則其唱大亞細亞主義,不獨不能維持亞細亞之大勢,且以促其危亡。”[4]朱文通.李大釗全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P663)1919年2月,李大釗又在《國民》雜志上發(fā)表《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一文,更是直接點名批評大谷光瑞等人的“亞細亞主義”別有用心。他說:

        第一,須知“大亞細亞主義”是并吞中國主義的隱語。中國的運命,全靠著列強均勢,才能維持,這也不必諱言。日本若想獨吞,非先排去這些均等的勢力不可。想來想去,想出這個名辭。表面上只是同文同種的親熱話,實際上卻有一種獨吞獨咽的意思在話里包藏。

        第二,須知“大亞細亞主義”是大日本主義的變名。就是日本人要借亞細亞孟羅主義一句話,擋歐、美人的駕,不令他們在東方擴張勢力。在亞細亞的民族,都聽日本人指揮,亞細亞的問題,都由日本人解決,日本作亞細亞的盟主,亞細亞是日本人的舞臺。到那時亞細亞不是歐、美人的亞細亞,也不是亞細亞人的亞細亞,簡直就是日本人的亞細亞。這樣看來,這“大亞細亞主義”不是平和的主義,是侵略的主義;不是民族自決主義,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不是亞細亞的民主主義,是日本的軍國主義;不是適應世界組織的組織,乃是破壞世界組織的一個種子[1]朱文通.李大釗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P146-147)。

        如今看來,李大釗對大谷光瑞等人“亞細亞主義”論的批判雖然時過百年,但依然振聾發(fā)聵,具有生命力。從明治維新到二戰(zhàn)徹底戰(zhàn)敗,日本的“亞細亞主義”經(jīng)歷過興亞論、亞洲提攜論,中國保全論、東洋盟主論、亞洲門羅主義、東亞新秩序論、大東亞共榮圈等多種理論變種,但本質上卻以實現(xiàn)日本利益為首要目標,將日本利益凌駕于亞洲諸國之上,宣言以日本為亞洲盟主來領導亞洲來對抗西方。甲午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以后,隨著侵略野心的不斷膨脹,“亞細亞主義”則逐漸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和大日本主義的代名詞。那么,大谷光瑞為什么會在“放浪”之旅即將結束的時候提出“亞細亞主義”的論調?“亞細亞主義”的提出和“放浪”之旅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如果有,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簡單梳理日本當時的國內、國際情況:

        日本國內方面,大正五年,即1916年,民友社和東京寶文館幾乎在同時時間分別出版了德富蘇峰的《大正青年和帝國的前途》與小寺謙吉的《大亞細亞主義論》。前者認為“亞洲門羅主義就是由日本人來處理亞洲事務的主義”[2]徳富蘇峰『大正の青年と帝國の前途』.出自神島二郎(編)『近代日本思想大系8』.東京:筑摩書房,1978.(P230),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在‘打破白閥’的基礎上,與歐美列強相抗衡,并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二是在‘東洋自治論’的美名及在‘皇澤’披及東亞各國的幌子下,對東亞各民族進行侵略?!盵3]陳秀武.日本大正時期政治思潮與知識分子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P134)是日本“亞洲門羅主義”思想的代表。后者則大談由日本對中國等亞洲國家進行“保全”“指導”和“改造”,實際是“赤裸裸的侵略中國的‘強盜’主義,是日本強加于亞細亞、強加于中國的軍國主義?!盵4]王向遠.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學者、文化人的侵華戰(zhàn)爭.昆侖出版社,2005.(P105)堪稱這一時期“亞細亞主義”的集大成之作。這兩部著作發(fā)表后,均影響甚大。大谷光瑞1917年發(fā)表的兩篇文章,其中《慨世余言》開篇就直言其寫作的初衷就是受到德富蘇峰《大正青年和帝國的前途》的影響,文中“亞細亞主義”思想幾乎是德富蘇峰“亞洲門羅主義”的翻版。另一篇《帝國之危機》雖然沒有說是否受到小寺謙吉《大亞細亞主義論》的啟發(fā),但他暫時反對日本出兵“滿蒙”乃至占領中國全境的主張,似乎就是對小寺占領“滿蒙”論的某種反撥和改造。另一方面,明治以來“人們被壓抑的思想突然爆發(fā),大正時代可以說是‘主義’盛行的時代”[5]趙德宇.日本大正時代政治思想論述.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第12卷1期).(P2),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一時間風生水起,而以吉野作造和美濃部達吉位代表的民本主義學者提出的“天皇機關說”和建立正當內閣與普選制的思想,更是直接動搖了神權主義天皇觀,獲得了基層資產(chǎn)階級和普通市民的擁護。作為忠實的皇室至上主義者,大谷光瑞自然對此深感不悅??梢?,大谷光瑞的“亞細亞主義”論既受到了日本“亞細亞主義”思潮的影響,也有對國內“大正民主”思潮的對抗意味。

        國際方面,一戰(zhàn)期間國際形勢發(fā)生變化,特別是日美關系出現(xiàn)新的變化。由于歐洲諸國忙于戰(zhàn)爭,此時的日美兩國成為在華利益爭奪的主要國家,甚至以分別扶持不同勢力的方式,引發(fā)了“府院之爭”。美國方面推行“門戶開放”政策,力求在華擴大權益,實現(xiàn)和日本的“利益均沾”;日本方面則以“東洋盟主”自居,企圖獨霸中國,兩國當時在華利益爭奪表現(xiàn)出愈演愈烈的態(tài)勢。

        但是在筆者看來,上述國內、國際因素基本上屬于“顯性”或者是直接條件,而大谷光瑞長達3年的海外“放浪”之旅,特別是在華期間的“放浪”體驗,則是其“亞細亞主義”論提出的“隱性”原因,甚至說是內在動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谷光瑞的“放浪”之旅,特別是上述提到的歷史風云的切身體驗和日據(jù)地區(qū)的殖民規(guī)劃,其實更像是一個在野文人的政治獻計。比如經(jīng)過實地踏查,他對日據(jù)“滿洲”和青島等地的地理位置、資源儲備、道路交通、農(nóng)林工商、基礎設施都通過不同渠道得以總體把握,從而針對每個重點城市和區(qū)域都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規(guī)劃,即日本如何更好地統(tǒng)治、發(fā)展該地區(qū)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大谷光瑞主張在“滿蒙”地區(qū)發(fā)展農(nóng)業(yè),呼吁政府應向殖民地進行長期且大量農(nóng)業(yè)移民的主張,既體現(xiàn)了其作為農(nóng)業(yè)家或者農(nóng)本主義者對日本農(nóng)業(yè)通過海外擴張而獲利的預想,更凸顯了其農(nóng)本主義和亞細亞主義思想之間的聯(lián)系[1]關于農(nóng)本主義與亞細亞思想之聯(lián)系,日本學者丸山真男、柄谷行人等皆有提及,相關論文可參照劉峰.近代日本農(nóng)本主義與亞洲主義的關聯(lián)性——以“中國通”長野朗的思想為中心.世界歷史,2015,(2)一文。此外,張云.日本的農(nóng)業(yè)保護與東亞地區(qū)主義.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也對日本農(nóng)本主義中的軍國主義乃至亞細亞主義思想有較多關注。。大谷光瑞對“滿洲”的農(nóng)業(yè)規(guī)劃,也成為他后來創(chuàng)作《滿洲國之將來》和農(nóng)業(yè)“興亞”計劃的重要來源。上海雖然不是日本殖民地,但日本在此建有租借,勢力不可小覷。在大谷光瑞看來,“將來要在支那樹立我國利權,使我國在支那處于優(yōu)勢地位,應重點求諸于上海?!盵2]大谷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153)而且“長江下游,地利之便冠絕支那全境,土地富饒亦居支那之首”,所以“國人應以上海為對支經(jīng)營的策源地,對其重點開發(fā)。”[2](P155)正式基于這樣的判斷,1922年,大谷光瑞在上海建立“無憂園”,長期借此竊取情報,推動所謂的在華傳教等事業(yè)。此外,大谷光瑞探訪的佛教寺院大多衰敗,高僧大德缺少,進一步加深了他以“佛教西漸”的方式來華傳教布教的想法。然而眾所周知的是,日本佛教近代以來在華傳教布教的舉動固然有宗教層面的互相交流作用,但也經(jīng)常扮演對華侵略的幫兇[3]相關研究成果可參見肖平.近代中國佛教的復興與日本佛教界的交往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忻平.近代日本佛教凈土真宗東西本愿寺派在華傳教述論.近代史研究,1999,(2);何勁松.近代東亞佛教.以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為線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等相關著作和文章.。由此可見,大谷光瑞的“放浪”之旅,實際上是通過實地踏查的方式,加深了他自己對亞洲,當然主要是中國的了解,從而促進了其對華認識以及亞細亞主義思想的逐步成熟。

        其次,“放浪”之旅加深了大谷光瑞對中國國民性的自我理解和把握。在華期間,大谷光瑞不但關心當時的政治局勢,而且對中國人多有評說。比如,他說“排日”舉動是中國人“以夷治夷”的做法,說“支那人譎詐狡慢,其并非不知以夷治夷之策三千年來從未成功,卻依舊未放棄此愚策者,正如負債者無法轉化其債務,癮君子不能戒掉煙癮一樣?!盵2](P151)“三千年尊大倨傲的原因,是依然以中華為國名而自居?!盵2](P163)在他看來,“有史以來,唯唐太宗可抵御中華民族的外辱。三千年見僅此一人,實在是寥寥至極。現(xiàn)在的中華讀書人,如果分出點時間稍微熟讀自己三千年的歷史,就會了解自己尊大的迷夢?!盵2](P164)這樣,大谷光瑞便通過對中國歷史的解讀,得出了充斥著傲慢與偏見的所謂結論。那么,既然中國人如此“尊大倨傲”,日本應該如何應對呢?大谷光瑞繼續(xù)發(fā)揮自己“中國通”的本領:

        他們(中國人,引者注)發(fā)出主戰(zhàn)論,皆曰日本人雖強但貧,應暫避其鋒銳,日本這等貧國必無法占有并維持我廣大領土和數(shù)億民眾,況富強的歐美會來干涉……我們日本應該展示的是威、是富、是強,然而卻常常如慈親對弱子一樣,欲用恩情對他們進行善誘。因此,支那的普通民眾都背恩德且羞辱于我,況流氓之類?試看他們的歷史,鮮卑的拓跋珪,豈不也統(tǒng)治過他們這等富饒的民族,而突厥的處羅可汗,回鶻的磨延啜,契丹的耶律阿保機,女真的完顏阿骨打乃至蒙古的成吉思汗又是如何做的?富饒且禮儀的所謂中華民族,屈膝跪于氈帳之內,雖口稱光復,但可曾逆轉滿族的辮發(fā)之遺風?從古至今,就是如此赴亡。他們常言,勿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朝鮮。能否成為第二個朝鮮姑且不論,為了不至滅亡,他們遂生尊大倨傲、以夷治夷之策。此次若我執(zhí)干戈去很好地指導他們,然后破其謬見,此必奠定我百年之基礎。鄰家有騷亂,我既然不悅,那么就應如嚴父對待孩子一樣,教之以皇威[2](P165-166)。

        顯而易見,大谷光瑞認為中國之所以“尊大倨傲”,對日本使用“以夷治夷”之策,是因為日本對中國太過慈善。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曾以強力威脅過中原王朝,元、清兩代更是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這在大谷光瑞看來,日本完全可以效仿,也就是他所說的“執(zhí)干戈去很好地指導他們,然后破其謬見”,這樣便可奠定日本今后的百年國運。這樣的一種偏見,也為他在九一八事變后發(fā)表《支那的國民性》,并以“好戰(zhàn)國民”“無為而化”“沒法子”“文明人”等來概括中國的國民性提供了基礎。當然,大谷光瑞的這種中國史觀和中國國民性認知,顯然是其“亞細亞主義”論的又一支柱和來源[1]“國民性”論是在西方影響下近代日本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既研究日本的國民性,也研究國外,特別是中國的國民性。大部分的此類研究在放大、扭曲、污蔑中國國民性的弱點和問題,用于解釋中國的“抗日”“排日”舉動,其目的是為日本奴役和占領中國尋找理論依據(jù)。大谷光瑞光瑞九一八事變后發(fā)表的《支那的國民性》,就是這類中國國民性論方面的代表。。也就是說,既然中國人喜歡“排日”,經(jīng)?!耙砸闹我摹保敲慈毡揪陀谐浞值睦碛芍浦惯@種針對日本的“惡性”和“騷亂”。

        再次,“放浪”之旅實現(xiàn)了大谷光瑞對亞洲其他國家的總體了解。從開啟“放浪”之旅到“亞細亞主義”論提出的兩年多時間內,大谷光瑞不但游歷了中國多個地方,而且還經(jīng)留過朝鮮半島,后又經(jīng)香港去往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多國,尤其是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期間,他已經(jīng)著手建立農(nóng)園,開設農(nóng)林株式會社,即在新加坡經(jīng)營“旭日護謨園”來栽植橡膠等經(jīng)濟作物,在印度尼西亞創(chuàng)立“蘭領東印度農(nóng)林工業(yè)株式會社”來開拓木材市場。然而,大谷光瑞此舉并非是想放棄佛教身份而轉入農(nóng)業(yè)、商業(yè)生產(chǎn)或投資,而是已經(jīng)開始以實踐的方式來推行他的亞細亞主義思想,我們不妨將其稱為“行動”的亞細亞主義[2]王屏《近代日本的亞細亞主義研究》一書將近代日本的亞細亞主義分為三種主要形態(tài),分別是作為“思想”的亞細亞主義,作為“行動”的亞細亞主義和作為“外交戰(zhàn)略”的亞細亞主義。筆者認為,大谷光瑞光瑞“放浪”期間在亞洲各國的農(nóng)業(yè)活動可以歸為“行動”的亞細亞主義。。對于日本來說,中國臺灣、海南和東南亞地區(qū)的熱帶農(nóng)林產(chǎn)業(yè)是其海外發(fā)展的重要物資來源,這在1930年代前后日本政府提出“南進論”以后顯得尤為突出。對此,海外“放浪”的大谷光瑞似乎早有預見。后來他在1940年前后撰寫的《臺灣島之現(xiàn)在》《海南島開發(fā)計劃》《熱帶農(nóng)業(yè)》等相關著作,就是協(xié)力于日本政府如何獲取和經(jīng)營亞洲熱帶資源的獻計。所以,“放浪”期間在亞洲各國的實業(yè)活動,某種程度上也是大谷光瑞“亞細亞主義”論提出的實踐基礎。

        最后,“放浪”之旅也使大谷光瑞加深了對歐美諸國在華情況的了解。比如在上海期間,大谷光瑞雖看到這里對日本“雄飛海外”的重要性,但也深感英國在上海的優(yōu)勢地位。對此,他認為“英國人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在長江下游地區(qū)不斷堅韌努力,才獲取今日在上海的優(yōu)越地位。我國人必須以此為鑒?!盵3]大谷光瑞光瑞『放浪漫記』.東京:民友社,1916.(P154)與歐美在華大力傳教相比,大谷光瑞認為日本人雖然宣稱兩國“同文同種”,但對華文化滲透十分滯后,以至于“歐美人的耶穌宣教師常在支那內地建立學校醫(yī)院等來收攬人心,如今已經(jīng)營日久。我國未獲得像歐美人一樣的布教權,此乃支那政府輕辱我之憑證,不可容許。但在我們可以自由居住和布教的港口,竟沒聽說有一個學校和醫(yī)院。”[3](P171)上文曾提到,佛教在日本近代對外戰(zhàn)爭中扮演過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其中凈土真宗尤甚。作為出身凈土真宗佛教家,大力推進海外布教一方面可以直接實現(xiàn)文化滲透乃至文化侵略,另一方面則可以在與同歐美的文化傳教抗衡中借助“同文同種”的優(yōu)勢,鞏固并凸顯日本亞洲文化“盟主”的地位。眾所周知的是,近代以來日本的宗教界也好,文人學者也好,常以“同文同種”的幌子來試圖裹挾中國等亞洲諸國,共抗歐美,其本質則往往是協(xié)力日本推進亞細亞主義侵略政策。

        結語

        與“脫亞入歐”一樣,“亞細亞主義”既是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對外思想的主要形態(tài),也是近代以來日本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內容之一。從明治維新到二戰(zhàn)徹底戰(zhàn)敗,日本的“亞細亞主義”經(jīng)歷過興亞論、亞洲提攜論、中國保全論、東洋盟主論、亞洲門羅主義、東亞新秩序論、大東亞共榮圈等各種理論變種,但本質上以實現(xiàn)日本利益為首要目標,將日本利益凌駕于亞洲諸國之上,宣言以日本為亞洲盟主來領導亞洲來對抗西方。甲午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以后,隨著侵略野心的不斷膨脹,“亞細亞主義”則逐漸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和大日本主義的代名詞。

        在日本,大谷光瑞被稱為“亞細亞人”“亞細亞主義的行者”“亞細亞主義者”,甚至被列入“近代先知者”的行列,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他一生都在思考如何使“小日本”變成“大日本”的問題,并為此不惜長期協(xié)力日本的對外侵略,特別是對亞洲諸國的侵略行徑。在“放浪”之旅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歐洲打響,各國列強的利益爭奪愈演愈烈,而日本國內的“大正民主”運動苗頭正盛,各種思潮風起云涌,致使民主進步思想和保守擴張勢力之間抵牾不斷,此消彼長。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大正天皇連襟和堅定的皇室中心主義者,大谷光瑞3年“放浪”期間雖然身在江湖且一直未回日本,但他時刻通過各種方式關心國內外局勢的發(fā)展,以在野文人的身份思考并規(guī)劃著日本未來的前途問題。作為“中國通”,看到漢唐時代強大的中華帝國不復存在,眼前多數(shù)破敗的古跡寺廟、守舊且“倨傲尊大”的中國人與美麗的自然景色、大好河山形成巨大反差。也就是說,1914—1917年長達3年以中國為中心的海外“放浪”之旅,使大谷光瑞進一步看到“老廢的中國”已經(jīng)不配擁有這些肥沃廣袤的土地,中國只有在日本的“指導”“教育”之下才能獲得重生。如果說之前一次歐洲留學、兩次“清國巡游”和三次“中亞探險”催發(fā)了大谷光瑞“亞細亞主義”思想的萌芽,那么“疑獄事件”后長達3年的海外“放浪”之旅則無疑是其“亞細亞主義”思想的真正嚆矢。

        猜你喜歡
        大谷亞細亞主義
        新寫意主義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亞細亞世界的可能構造
        《大調和·亞細亞文化研究號》十月號封面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6
        近光燈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評析
        輕視風險·亞細亞
        中國商界(2006年4期)2006-04-29 00:44:03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极品尤物人妻堕落沉沦|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人妻|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一级免费毛片|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av在线一二三区| 大白屁股流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调教喷水网站| 丁香美女社区| 色婷婷六月天| 日本国主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看女人毛茸茸下面视频|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另类专区欧美在线亚洲免费|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青青草免费在线爽视频| 双腿张开被9个男人调教|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观看在线人视频|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自拍国语对白|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