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詩經(jīng)》中與陜西有關的戰(zhàn)爭詩

        2019-02-19 14:06:52
        社科縱橫 2019年9期
        關鍵詞:兵器小雅詩經(jīng)

        劉 寧

        (西安文理學院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82)

        《左傳》魯成公十三年劉康公云:“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薄叭帧币鉃閼?zhàn)爭,指的是國家或集團之間的武裝斗爭。周民族自其發(fā)軔之初,便與周邊未開化的部落發(fā)生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周朝建立后,西北戎患頻繁,南方荊蠻時有叛亂,山東諸夷亦不平靜,歷代周王曾多次出兵平叛。進入春秋以后,諸侯之間連年征戰(zhàn),難以止戈。由此可見,無休止的戰(zhàn)爭是周王朝時期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戰(zhàn)爭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后盾,《詩經(jīng)》中,保留了許多記錄和描寫戰(zhàn)爭的詩篇。

        學術界對于戰(zhàn)爭詩的定義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如果從抒情角度、表達內(nèi)容和表現(xiàn)主體三方面來看,可以將戰(zhàn)爭詩界定為“以參與戰(zhàn)爭的士卒將領(包括君王)為表現(xiàn)主體,歌詠、抒寫他們在戰(zhàn)爭生涯中的生活狀況和情感體驗的詩?!睋?jù)此,《詩經(jīng)》中的戰(zhàn)爭詩主要包括《邶風·擊鼓》《邶風·旄丘》《王風·揚之水》《鄭風·清人》《秦風·無衣》《豳風·東山》《豳風·破斧》《小雅·采薇》《小雅·出車》《小雅·六月》《小雅·采芑》《小雅·漸漸之石》《小雅·何草不黃》《小雅·祈父》《大雅·大明》《大雅·皇矣》《大雅·江漢》《大雅·常武》《周頌·武》《魯頌·泮水》《商頌·殷武》《商頌·長發(fā)》等22 篇。去掉“邶風”、“王風”、“鄭風”、“周頌”、“魯頌”中不屬于陜西地區(qū)的7 篇后,《詩經(jīng)》中隸屬于陜西地區(qū)的戰(zhàn)爭詩共有15 篇。這屬于狹義定義。廣義上的戰(zhàn)爭詩包括詩中所有與戰(zhàn)爭相關的詩歌,包括思婦所唱之《周南·卷耳》、《周南·汝墳》等11 篇思婦詩。排除掉產(chǎn)生地域問題,在這11 篇戰(zhàn)爭中,陜西地區(qū)詩歌占8 首。進一步分析可知,《豳風》多平叛詩,《小雅》多巡守和戍守之詩,《大雅》多御侮詩。由此可知,《詩經(jīng)》中的大部分戰(zhàn)爭詩產(chǎn)生于陜西地區(qū),這既與陜西地處周王畿地區(qū),是國家政治軍事的中心有關,又和陜西地處西北,毗鄰諸少數(shù)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詩經(jīng)》中與陜西有關的戰(zhàn)爭詩涉及周代戰(zhàn)爭的諸多方面,筆者將從四方面來說明。

        一、軍禮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與戰(zhàn)爭是周人政治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兩端。與戰(zhàn)爭有關的祭祀禮儀有命卿禮、祀兵、振旅和獻俘禮,這些儀式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詩經(jīng)》的戰(zhàn)爭詩中。

        (一)命卿禮

        西周軍隊中沒有專門的武官,發(fā)生戰(zhàn)爭時,周王臨時從六官和六鄉(xiāng)的官吏中選拔,這種選拔制度稱為“命卿”制度,其所遵從的禮儀稱為“命卿禮”?!对娊?jīng)》中與冊命禮有關的詩歌有《小雅·出車》《小雅·六月》《大雅·江漢》《大雅·常武》四詩,這四首詩并不是對命卿禮的全程記錄,詩中僅記載了與命卿禮有關的冊命內(nèi)容。

        例如《大雅·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yè)業(yè),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啴啴,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1](P915-920)

        此詩寫周王親征,周王不僅冊命了主將,而且還任命了副將,詳細交代了其“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的職責。

        《大雅·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1](P910-915)

        此詩對命卿禮的記載最為詳細。從詩中可知,在“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并在宗廟中“來旬來宣”,召虎兩次稽首,作“召公考”獻王。第三章至最后一章大意是:在長江漢水二水之濱,王向召虎頒布命令:“開辟新的四方國土,料理劃定疆土地境。不是擾民不是過急,要以王朝政教為準。經(jīng)營邊疆料理天下,領土直至南海之濱?!蓖鮾悦鲁颊倩?,巡視南方并頒布命令:“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實為梁棟。莫說為了我的緣故,你要繼承召公傳統(tǒng)。全力盡心建立大功,因此賜你福祿無窮。”“賜你圭瓚以玉為柄,黑黍香酒再賜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還要賜你山川田疇。去到岐周進行冊封,援例康公儀式如舊。”下臣召虎叩頭伏地說:“大周天子萬年長壽! ”下臣召虎叩頭伏地,報答頌揚天子美意。作成紀念康公銅簋,“敬頌天子萬壽無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無止息。施行文治廣被德政,和洽當今四周之地?!闭w而言,這首詩的內(nèi)容源自命卿禮,之所以詩中對冊命內(nèi)容沒有全部記述,原因有二:其一,冊命內(nèi)容關系到率軍出征的主帥、討伐對象、戰(zhàn)略措施、行軍路線等內(nèi)容,是冊命禮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二,詩歌不是冊命文,對于命卿禮內(nèi)容的選擇性敘述,與詩歌體裁和歌頌主題有關。

        (二)祀兵和振旅

        祀兵和振旅是軍隊出征和凱旋時的軍禮。周人在出師之前,會在近郊陳兵演習,祭祀兵器,殺牲犒賞士卒。

        《小雅·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獫狁于夷。[1](P469-474)

        此詩記載了舉行祀兵禮時軍隊集合于郊,“我出我車”、“設此旐矣,建彼旄矣”的壯觀場面。凡是軍隊凱旋,則舉行振旅。振旅在獻俘禮前舉行,是軍隊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所舉行的獻功于社的儀式。軍社有兩種,一種是用車載社主隨軍行進,一種是軍隊營壘時在軍營附近設社。

        《大雅·常武》最后一章: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1](P920)即是對周師凱旋途中舉行振旅之事的記載。此章首先歌頌周王有勇有謀,當徐方“來庭”并確認“不回”后,王曰“還歸”,說明振旅是軍隊勝利后最先舉行的祭祀禮,帶有慰勞性質(zhì)。關于振旅的具體儀式,《春秋公羊傳》中有詳細記載。

        (三)獻俘禮

        軍隊凱旋后要在太廟、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舉行獻捷獻俘之禮,向君王報告勝利,敬獻戰(zhàn)利品。西周時期的獻俘禮非常的隆重,在宗廟中舉行并由周王親自主持典禮。在舉行獻俘禮時,周王站在堂下東廂前,面朝西,各級官員按照官職品味依次站在中廷,面向東,將帥著作戰(zhàn)時的舊戎服朝見君王。[2]獻俘禮主要有告獻—訊酋—折酋—獻馘—燎祭—告成—飲至—禘祖—獻俘獲—賞賜。[3](P229-251)《小雅·出車》:“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即與獻俘有關。《大雅·皇矣》:“攸馘安安”與“獻馘”儀式有關?!缎⊙拧ち隆贰凹ρ嘞玻榷嗍莒怼钡染湓敿氂浭隽思P旋后受賞及宴饗的盛況。

        二、車馬

        《詩經(jīng)》中戰(zhàn)爭詩篇多反映的是陸戰(zhàn)中的野戰(zhàn),野戰(zhàn)是地面戰(zhàn)爭的一種,軍隊在城市和要塞以外的地區(qū)對陣,相互攻殺。周王朝時期的野戰(zhàn)方式,主要以車戰(zhàn)為主。商晚期以前的野戰(zhàn)以步戰(zhàn)為主,商代后期開始出現(xiàn)較成熟的車戰(zhàn)。周武王伐紂時,軍隊已經(jīng)使用馬駕戰(zhàn)車,《大雅·大明》說:“牧野洋洋,檀車煌煌”。從有夏一代開始小規(guī)模使用戰(zhàn)車,到春秋時發(fā)展到鼎盛,車戰(zhàn)作為我國古代先秦時期的主要作戰(zhàn)方式長達百年?!缎⊙拧げ绍弧穼懶跄险鲿r要說:“其車三千,師干之試?!碑敃r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戰(zhàn)車數(shù)量,已經(jīng)成為衡量國力的重要標準。

        (一)檀車煌煌

        《詩經(jīng)》中有關車的詩句很多,“小雅”中標題涉及到“車”的就有《出車》和《車攻》兩篇。在我們所列的15 首陜西地區(qū)的戰(zhàn)爭詩中,提到車的有10首之多?!对娊?jīng)》中的車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征戰(zhàn)之車、狩獵之車和婚嫁之車。用于戰(zhàn)爭的車,在詩中有很多種稱呼,名稱不同,發(fā)揮的作用也不一樣。《小雅·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和《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中的“車”與“戎車”通指兵車?!洞笱拧せ室印罚骸芭c爾臨沖,以伐崇墉”中“臨”指臨車,“沖”指沖車。臨車和沖車都是攻城的主要兵器。臨車是一種可以居高臨下用來攻城的戰(zhàn)車。沖車又叫“對樓”,依靠沖撞的力量破壞城墻或城門。《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句所提到的“虎臣”,是指一種沖鋒兵車,其性質(zhì)如后世的敢死隊。沖車、戎車、臨車和虎臣等都屬于上乘甲士隨步兵的輕便攻車。在軍隊的行列中,除了這種攻車外,還有駕牛的輜重大車和人挽之車——輦。這在《小雅·黍苗》:“我任我輦,我車我牛”中有具體描述?!缎⊙拧o將大車》:“無將大車,祇自塵兮”中的“大車”,指輜重車。輜重車并不是由“甲士”駕駛,《毛傳》認為是軍中“小人”駕馭。這些征夫白天駕車,晚上團宿于車下,《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p>

        《詩經(jīng)》中眾多關于戰(zhàn)車的記錄,都與當時的戰(zhàn)爭有關。從文王伐崇、武王伐紂,到周公平定三叔之亂,西征西戎,北伐獫狁,東踐徐淮,南平荊蠻,處處可見煌煌戰(zhàn)車的身影,由此可見戰(zhàn)車在當時戰(zhàn)爭中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

        商周時期的車制為獨轅、兩輪、長轂,被稱為獨辀車?!肚仫L·小戎》比較集中地描寫了當時的兵車形制。根據(jù)《考工記》的記載,周代特別尊崇制作車輿地工官,車輛的不同部分都有專門的工匠負責,有“車人”,“輪人”(專門制造輪子)、“輿人”(專門制造車廂)和負責造車轅的“辀”等。周人對車輪及有關部件要求很高,認為判斷一輛車的好壞,主要從輪子開始。這種對于車輛內(nèi)部細節(jié)的關注,在詩中有多處反映?!缎⊙拧ぼ囕牎罚骸伴g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薄败囕牎笔擒囕S的部件,是行車的關鍵。

        古時造車的材料以木料為主,除了榫、楔外,軸、辀、伏兔、橫木等部件的連接都是依靠皮條捆縛。為了減輕車的重量,木料要選擇堅硬、質(zhì)輕的材質(zhì),一般以檀木為上等?!洞笱拧ご竺鳌匪^“檀車煌煌”是也。車軾、車鈴用藤條揉制、編制而成。車造好后表面要上漆,顏色以黑、紅為主,《小雅·采芑》:“路車有奭”,“奭”指戰(zhàn)車鮮紅。在輪牙、車輻、車鈴等醒目的位置,要繪上精美的圖案。除此之外,在車各路部件的末端都要裝上金屬套飾,這些材料以青銅為主,有的鎏金,有的錯金銀,還有少數(shù)用骨、玉,具體的裝飾視車主的身份而定。

        《詩經(jīng)》中車的使用制度,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制度:一為王及諸侯乘車。《小雅·采菽》:“雖無予之,路車乘馬”,“路車”是天子賜給諸侯使用的大車,等級很高,裝飾有金、象、革等。二為王后及命婦所乘車。周代貴族之間等級,乘車形制也不同,且貴族婦女用車與男性亦有差異。男子所乘有玉、金、象、革、木這五路,女子的五路之車則是重翟、厭翟、安車、翟車和輦車。女子所乘之車用翟的羽毛、貝殼等裝飾,且車廂會用帳篷、簾子等遮蓋起來。最后一種形制是輔佐之臣所乘車?!吨芏Y·春官》:“服車五澠: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盵4](P673-674)孤卿以下,都是輔佐之臣,服車就是這些為上級貴族服務的官職人員所用車。

        馬車對于周代等級制度的體現(xiàn),還表現(xiàn)在車輛規(guī)格的差異和車中位置的不同。根據(jù)逸禮《王度記》的記載,不同等級的貴族駕車時使用馬匹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天子使用的是六馬駕車,諸侯駕五匹,卿、士、大夫和庶人分別是四、三、二、一。關于車中位置,左邊的“甲首”承擔指揮步兵的工作,車右負責近距離攻擊,中間為駕車人。古人以左為尊,故左邊位置為身份最高者。

        (二)四牡騑騑

        馬在殷商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六畜之一,是商周時期重要的家畜,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周人對馬十分尊敬,周王在春季田獵前,要祭祀馬祖。這種祭祀馬神的儀式,稱為執(zhí)駒禮,關于執(zhí)駒禮的記載,在駒尊銘文可以見到?!吨芏Y》中將馬按照用途分為種馬、戎馬、齊馬(儀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和駑馬(雜役用)六種。詩中對車的描寫與記載,總是和馬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對馬的描寫與贊揚,來襯托車的雄偉。古人常以馬的身高、毛色為依據(jù)來區(qū)分不同品質(zhì)的馬匹,對此《詩經(jīng)》中有較完整的記載。

        《周禮·夏官》:“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盵4](P693)“馬”原是六尺以上馬匹的專用名,因為六尺之馬最為常見,所以變成馬匹的通稱。馬在詩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大雅·韓奕》:“其贈維何?乘馬路車。”“駒”見于《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駒,六轡如濡?!瘪x是身材比較小的馬匹,大概在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騋見于《墉風·定之方中》,在陜西詩歌中比較少見,騋馬的身材比較高大。

        按照毛色馬又可以分為純色馬、局部雜色馬、雜色馬和其他四項。純黑色的馬稱作“驪”,赤黃色稱作“骍”。純色馬十分珍貴,夏人以黑色為貴,常用驪馬祭祀和征伐。周人以赤色為貴,常用骍馬為陽祀祭物?!肚仫L·駟驖》中提到的“驖”,毛色呈赤黑色,是驪馬的一種,因為性格剽悍,難以駕馭,與鐵的氣質(zhì)相近,因此稱鐵。局部雜色馬在陜西地區(qū)的詩歌中出現(xiàn)的較多。《秦風·小戎》中提到的有“騏”、“馵”、“騧”、“騮”,此外還有出現(xiàn)在其他詩歌中的“駱”、“騵”、“驈”、“騅”、“驔”、“魚”“白顛”等。雜色馬有“鴇”、“駓”、“骃”、“騢”、“騅”等。其他還有“黃”、“騏”、“駁”、“驒”、“駽”、“皇”等。關于馬種類的記載,詩中“秦風”和“魯頌”記載的比較多。

        先秦時駕車使用的主要是“軛靷式系駕法”,即將車軛套在馬脖子上,收緊軛腳上的皮帶使其固定,然后系兩根“靷”繩,靷繩系在兩軛靠辀側(cè)的軛腳上。靷繩在輿前合并成一根捆在車軸中間。駕車時,馬以肩胛兩側(cè)通過靷受力帶動車輛前進。商代車輛還是兩馬駕轅,到了商代末年,開始出現(xiàn)一車四馬制。四馬駕轅中間套車軛的馬稱為“服馬”,兩邊的叫“驂馬”,驂馬的靷套在胸前。《小雅·采菽》:“載驂載駟,君子所屆”。驂指三匹馬駕一車;駟指四馬駕一車。

        馬的使用與車一樣,有著嚴格的使用制度。不同場合對馬匹有不同的使用要求,祭祀、朝覲要求使用純色馬,軍馬要求必須強壯有力,可以長時間負荷戰(zhàn)車移動,田獵則要求馬能迅速追擊獵物?!对娊?jīng)》中頻繁出現(xiàn)的馬飾,也存在這鮮明的等級差異?!缎⊙拧げ绍弧罚骸奥奋囉袏],簟茀魚服,鉤膺鞗革?!薄般^膺”就是一種等級極高的馬飾,一般的諸侯是沒有資格使用的,除非天子特別賞賜,否則不能隨便使用。

        在周代文化中,馬不僅是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載體,同時也是周代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对娊?jīng)》中注重描述馬的外在形態(tài)美,突出馬的高大健壯,贊揚馬的俊美、軒昂?!肚仫L·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泵鑼懥艘蝗嚎〗∶?、飄逸的神采。詩中對于馬的贊美謳歌,實際上是通過馬匹的健壯襯托人的英姿勃發(fā)?!缎⊙拧げ绍弧罚骸胺绞迓手梗似渌尿U,四騏翼翼?!比笋R渾然融為一體,威風凜凜,神采飛揚。馬是成年男性展示其男性力量的客體,是陽剛的象征,表現(xiàn)了周人重外貌、風度與陽剛美的審美意識。在《詩經(jīng)》中與馬有關的詩歌中,馬擁有人的感情,高昂的馬頭、成群馬隊,代表的是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在《小雅·白駒》以馬喻人。“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用“白駒”指代擁有美好品質(zhì)的賢者,體現(xiàn)的是人的內(nèi)在精神,是周人“敬德”思想的側(cè)面表達。需要注意的是,在戰(zhàn)爭詩中,馬的力量、姿態(tài)和神氣,象征著人們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和英雄主義情懷,這在以《小戎》為代表的“秦風”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戰(zhàn)爭詩中對于馬病態(tài)、疲勞的描寫,則反映了人們的厭戰(zhàn)情緒,是對戰(zhàn)爭的委婉控訴?!吨苣稀ぞ矶罚骸摆毂烁邖彛荫R玄黃”,人與馬精疲力竭,形容憔悴,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巨大傷害。

        三、兵器

        車戰(zhàn)的發(fā)展促進了車戰(zhàn)兵器的發(fā)展,車戰(zhàn)裝備主要有戰(zhàn)車、青銅進攻性兵器和防護裝具。青銅進攻性兵器按照用途又可分為兩類,遠射類兵器和格斗類兵器。

        (一)遠射類——弓弩

        弓的起源比較早,在《世本》、《山海經(jīng)》等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很多神話故事也與弓有關,如后羿射日的傳說。最原始的弓是用單片木材或竹材彎曲制成的單體弓,以動物筋或絲線為弦。弓在商代成為一種重要的遠射兵器。約公元前1500 年,中東和亞洲地區(qū)出現(xiàn)了“混材弓”,即“復合弓”。東周時期制弓技術進一步發(fā)展,據(jù)《考工記》記載,當時制弓使用的材料有干、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周人以木材或竹材多層疊合制作弓身,將動物膠片、筋和膠黏在珠片上,用絲線纏繞固定,漆髹。用動物角制成掛弦的弭,用動物筋或絲線做弦,如此,一把工藝成熟的復合弓就誕生了?!对娊?jīng)·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詩句清楚地提到了角弓及反弓的特點。角弓根據(jù)不同位置的受力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材料,與普通的木弓相比,占用空間小,更適合在馬車或馬背上使用。角弓的發(fā)展與商周時期多車戰(zhàn)的戰(zhàn)爭形式有關。

        弩是一種改良的弓,裝有木制或金屬發(fā)射器,比之弓箭,擁有更大的殺傷力。弩的起源說法不一,現(xiàn)存最早的弩發(fā)現(xiàn)于1952 年在湖南長沙南郊掃把塘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楚墓中。根據(jù)《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中的記載,彈是最早產(chǎn)生的,弓在彈的基礎上產(chǎn)生,弩在弓的基礎上發(fā)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形態(tài)擴大,弓和弩成為軍隊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吨芏Y·夏官》提到了四種弩:善于進攻和防守的夾弩、庾弩;善于車戰(zhàn)和野戰(zhàn)的唐弩、大弩。

        弓弩都需要依靠箭作為其力量的載體,箭對弓弩力量的發(fā)揮有重要影響。商周時期的箭桿使用輕而有韌性的竹、木材料。箭羽以雕翎薇上,雁鵝羽為次,箭羽可以使箭按照正確的角度飛行和降落。箭簇多為青銅質(zhì)地,中有凸脊,呈倒須式,殺傷力非常大。據(jù)《周禮》記載,不同威力的矢,適用于不同的場合。盛放弓矢有專門的器具,有竹制、皮制等,名稱很多?!缎⊙拧げ赊薄罚骸跋箦趑~服”,“象彌”指用象牙做彌的弓,“魚服”則指用魚皮做成的箭袋,使用時,箭簇向下,箭在服內(nèi)排成一排,羽端在外?!肚仫L·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縢”,“虎韔”指用虎皮做成的弓囊,“鏤膺”意為在弓囊前刻花紋?!多嶏L·大叔于田》將“韔”寫作“鬯”,指的都是同一個東西?!爸耖]”則是一種竹制的用來正弓的工具。

        (二)格斗類兵器

        這一時期的主要格斗兵器有戈、矛、長體刀、戟、鈹、殳、斧鉞戚和劍,材質(zhì)以青銅為主。其中戈、矛、長體刀、戟、鈹、殳、斧鉞戚屬于長兵器,在以車戰(zhàn)為主的時代,長兵器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短兵器包括劍和刀,只有雙方近身格斗時才會使用。有關周刀的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都比較少,暫不研究。

        戈,長柄,橫刃,是青銅時代最重要的長兵器。戈在夏代時應該就已經(jīng)運用于實戰(zhàn),在商代有了長足發(fā)展,在周代開始定型發(fā)展。西周時期的戈主要有內(nèi)直、短胡、中胡和長胡四類。西周戈的發(fā)展與車戰(zhàn)的興起密切相關。到了戰(zhàn)國時期,隨著戟、劍等兵器的發(fā)展,戈在戰(zhàn)爭中地位下降,中、長型的胡戈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对娊?jīng)》中有許多地方提到了戈。

        矛是最古老的兵器,長柄,有刃,可以用來向前刺殺敵人。青銅矛的發(fā)現(xiàn)晚于戈。目前所知的商代青銅矛有三種,分別是早期的柳葉形矛和晚期的雙紐式矛、雙孔式矛。西周早期青銅矛與商代晚期樣式并無太大區(qū)別,到西周中期以后矛體逐漸變窄?!肚仫L·小戎》:“厹矛鋈鐓”,“厹”是一種矛頭為三棱形的長矛。矛戈是近戰(zhàn)格斗的主要代表武器,常連用,《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p>

        長體刀是尚末周初一種特殊兵器,多為窄長體,單面刃。高西省先生將其分為陜北、晉西北地區(qū)、關中地區(qū)、中原地區(qū)和其他地區(qū)四類。關中地區(qū)的青銅長體刀有直刃卷鋒有內(nèi)、直刃卷鋒有穿、直刃卷鋒鏤空三式,長度在31~44 厘米。寬度在3.2~6.7 厘米。

        戟是矛和戈的合成體,是我國古代獨有的一種武器,最晚出現(xiàn)于商代,在先秦兵器的地位中僅次于戈。戟是一種復合型武器,兼?zhèn)涿透甑膬?yōu)勢,既有直刃又有橫刃,殺傷能力勝過矛和戈。東周時期由于騎戰(zhàn)和步戰(zhàn)興起,戈的功能不能滿足戰(zhàn)爭的需求,戟融合了戈與矛的優(yōu)點,正面突刺的能力非常強,因此東周時期軍中開始大量裝備戟?!肚仫L·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矛戟?!?/p>

        殳的本義是一種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擊或前導作用的兵器,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銅殳是出土于寶雞竹園溝西周早期墓葬BZM13 的一件三刺銅殳。從西周到東周,殳的殺傷力不斷提高,到東周時期,銅殳的功能已偏重于野戰(zhàn)搏殺。《衛(wèi)風·伯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p>

        斧斤因為具有殺傷力,也用做兵器。斧、鉞、戚屬于同一類武器。鉞的形制要大于斧,戚的大小在斧鉞之間。戚與斧鉞的最大區(qū)別是刃向內(nèi)收。在陜西扶風、淳化等地都有出土過商周時期的青銅戚。戚的流行時間比較短,西周后就很難再見到。鉞在商周的地位比較重要,形制也比較多,當時在北方流行一種管銎鉞。《詩經(jīng)·豳風》中有《破斧》就是以斧為題名,表達了激烈戰(zhàn)爭后戰(zhàn)士喜獲生還的愉悅心情。《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薄皳P”是“鉞”的別稱,此句較全面的反映了當時戰(zhàn)場上使用的主要兵器。

        劍在詩中的反應較少。商代開始出現(xiàn)青銅劍,西周初期也有。根據(jù)《逸周書·克殷解》的記載,牧野之戰(zhàn)后,周武王進入朝歌,到達紂王宮殿后,以輕呂擊殺紂王,最后用用黃鉞斬之。輕呂一般被認為是劍名,這可能與劍源自西域草原地區(qū)有關。先秦時期的劍有中原劍式,還有巴蜀、滇、吳越等式,其中吳越劍式最為有名。1956 年—1957 年在陜西長安張家坡的西周墓中,曾出土過一把形如柳葉的青銅短劍。劍器身短,攻擊范圍較小,不適于車戰(zhàn),在春秋以前并不受重視,因而在《詩經(jīng)》中很少見到有關劍的記載。

        除了上述主要兵器外,《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既破我斧,又缺我锜”、“既破我斧,又缺我銶”還提到了“斨”、“锜”、“銶”三種兵器。斨是一種方形的斧子,《豳風·七月》:“取彼斧斨,以伐遠楊?!辫熓桥c三尺鋤相類似的武器。銶是像鍬一樣的武器。

        (三)防護具

        防護裝備主要指人、馬防護器具,包括甲胄、馬鎧與盾牌。

        甲指甲衣,是士兵所穿的防護衣,用金屬制成的甲又稱為鎧。胄指頭盔,是用來保護士兵頭部的帽子。胄是先秦時期的稱呼,戰(zhàn)國時稱兜鍪。原始護甲主要由樹皮、藤條、獸皮等材料制成,隨著青銅冶鑄技術的普及,西周時鎧甲逐漸向金屬材料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青銅甲。但此時制作甲衣的主要材料仍然是獸皮,其中常見的是牛皮,比之更堅固耐用的是犀、兕的皮。關于先秦皮甲的材料、規(guī)格、制作技術和檢驗皮甲的質(zhì)量的方法等,《考工記》做了詳細敘述。在增加甲衣的防御力方面,古人做了許多努力。他們把兩層或多層的獸皮合在一起,制成“合甲”,使其更加牢固。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在皮甲的重要部位釘綴銅飾。西周時期的銅甲飾物,大多呈圓泡形。

        胄產(chǎn)生的時間稍晚,大概在殷商時期。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青銅胄的數(shù)量多于青銅甲,這是因為青銅在當時比較貴重,胄保護頭部,頭比身體更重要,故采用更加堅固的青銅。不少銅胄的表面都鑄有獸面紋或巨大的雙目紋,雕刻精美,表面打磨的非常光滑。當然皮制胄也有,即使到了秦始皇時期,秦國的胄仍是皮制。西周時期軍隊的個人防護裝備主要為髹漆皮甲胄,這些皮胄的皮胎外髹黑色或棕色漆,用朱砂染成的絲帶編連?!遏旐灐らs宮》:“貝胄朱綅”,“朱綅”說的就是綴甲用的紅絲帶。周人尚赤,戎服以紅色為主,搭配黑色或深褐色的皮甲胄,整體非常的美觀、大氣。

        先秦時期的馬甲主要以皮甲為主,對于當時是否存在金屬馬甲,仍然存在爭議。從出土的已經(jīng)復原的馬甲情況來看,馬甲主要分為馬胄、頸甲和身甲三部分,均由皮甲片編織而成,髹黑漆。戰(zhàn)馬披上厚重的馬甲,可以有效地保護馬頭、頸和身體,增強防御力。

        盾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稱為“干”。盾是一種手持防護武器,用來抵擋野獸或敵人的攻擊。盾常和格斗工具一起出現(xiàn),神話傳說“刑天舞干戚”中,刑天就是一手拿盾,一手拿斧。隨著戈的普及,“干戈”一詞常用來指代兵事,《大雅·公劉》中就有“干戈戚揚”的詩句。盾牌的材料一般為藤、木、草、銅和鐵等,東周時期常以木頭或獸皮為主要原料。盾的形狀多為方形或圓形,方形較長,圓形較短,大小以能保護人的重要部位而不影響行動為宜。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周代的盾牌一般呈對稱雙弧型,外髹漆,有花紋裝飾。還有些皮盾,為了增加防護力,會在表面鑲嵌青銅鑄造的飾品。

        無論是進攻性兵器還是防護器具,周代兵器的發(fā)展都以車戰(zhàn)這一主要作戰(zhàn)方式為主。其在兵器的形制和種類上,都最大限度與車戰(zhàn)協(xié)調(diào)。利于車戰(zhàn)因素的發(fā)展,不利于車戰(zhàn)的因素則被舍棄??偠灾?,周代一切兵器的發(fā)展進化都以增強車戰(zhàn)時的戰(zhàn)斗力為最終目的,關注和研究周代兵器,必須聯(lián)系當時的作戰(zhàn)形式。

        四、軍隊三官

        旗、鼓、金是古代戰(zhàn)場上用作指揮的道具,它們被合稱為軍隊“三官”。

        旗幟起源于羽旄和圖騰,按照用途可分為軍事用旗、祭祀用旗、朝聘用旗、燕射用旗、田獵用旗和喪葬用旗。軍事用旗在先秦旗制中占有核心地位。軍旗在戰(zhàn)陣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是軍隊的標記。在戰(zhàn)爭和田獵中,旗幟是召集士卒集合的標志,是指揮軍隊進退的信號。除此之外,旗幟還可以增加軍隊的氣勢,壯大軍威。先秦戰(zhàn)車上總是裝飾著五花八門的軍旗,《周禮》、《詩經(jīng)》及諸子百家的著作等典籍中對于此記載很多。

        先秦戰(zhàn)車的軍旗主要由縿、旒、旆、干四部分組成。縿是指旌旗的正幅,幅面上畫著不同的標志,用以區(qū)分各種旗幟。旒是指旌旗上梳齒樣條帶裝飾物,是爵位高低的標志。旆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據(jù),旗上掛旆,是開戰(zhàn)的標志?!缎⊙拧ち隆罚骸翱椢镍B章,白旆央央?!边@說明周宣王北伐獫狁周人所用的旗幟是一支繪有鳳鳥、帶有白色飄帶的旗幟。

        據(jù)《周禮》記載,先秦軍旗主要有九種,分別是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常又叫太常、大常,是君王所用的軍旗。旗縿上繪有日月或日月與龍、或日月與北斗七星等混合圖案。旂是諸侯用軍旗,旗桿上系鈴鐺,旗面上繪交龍?!吨茼灐ぽd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睌鍪枪虑渌密娖?,當用作軍旗獨立使用時,不畫任何圖案。夏商周時因為每一朝代所崇尚的顏色不同,旜的顏色也不相同,夏代主要為黃色,殷商分別為白色和紅色。物為雜帛之旗,是大夫、士階級用的軍旗,不畫任何圖案,旗面上有雙色對半或燕尾狀的雜帛裝飾旗邊。旗為軍將的戰(zhàn)旗,上繪虎熊。旟是朝中官員的旗幟,畫鳥隼。旐是郊野官吏的旗幟,畫龜蛇。旐是九旗中唯一后接旆的旗,根據(jù)古制,可以兼下,不可以越傷,因此郊野官吏以上都可以建旐。旂,旜,物,旗,旟,旐都是進兵時所用的旗幟。《小雅·出車》:“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生動再現(xiàn)了郊牧誓師、野外行軍,各種旗幟迎風飄揚的壯觀場面。旞,旌沒有旗面,旗桿上裝飾著羽毛或旄牛尾,旞由一束完整的五彩羽毛構成,旌則是由兩束或以上羽毛呈枝狀組成。旞,旌可以單獨用來指揮或開道,也可以用來裝飾其他旗。

        鼓作為一種樂器歷史悠久,商周時期的鼓主要是禮儀之鼓和戰(zhàn)鼓。禮儀之鼓主要用于宗廟祭祀等禮儀活動,周人稱其為建鼓。戰(zhàn)鼓專指應用在戰(zhàn)爭中指揮軍隊進擊的鼓,同時還有報時、警眾和鼓舞士氣的作用。戰(zhàn)鼓由鼓座、楹桿和鼓體三部分組成,楹桿上有旌旗和一桿戟。與建鼓不同,鼓座上還附設著另一件樂器,孫機先生認為這就是命令軍隊停止進攻的“金”。[5](P243-248)

        “金”主要有鐃、鐸、鐲、錞等,均為青銅質(zhì)地,由不同等級的軍吏執(zhí)掌擊鳴。負責執(zhí)金的官吏身份較低,主要是下級官吏?!豆茏印と佟分杏涊d,鳴金可以表示堅守、退卻和免戰(zhàn)。鐃狀如鈴,鐲似鐘,又叫鉦。鉦即銅鉦,又名“丁寧”,屬行軍樂器。鉦外形像鐘而更狹長,有長柄可供執(zhí)握,戰(zhàn)爭中敲擊銅鉦表示收兵。鐃盛行于商代,鉦盛行于周代以后。《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薄般`人”即是負責掌管擊鉦擊鼓的官員。鐸是一種類似于鐃、鉦,內(nèi)有舌的鈴,搖動才能發(fā)聲。錞又叫“錞于”,形如圓筒,上大下小,以物打擊而鳴。

        通過對車、馬、兵器、軍旗、戰(zhàn)鼓、金等戰(zhàn)爭用具的了解,我們可以想象: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中,兩軍對峙曠野,車轔轔,馬蕭蕭,金鼓配合戰(zhàn)旗,指揮著全軍將士,鼓聲響起則全軍出擊,金聲響起則全軍止退,如此,全軍服令,戰(zhàn)無強敵,這場面是何等肅穆,何等壯闊。

        戰(zhàn)爭并不是兩個人之間的打斗,而是政治軍事集團之間大規(guī)模的武裝沖突,同時也是不同群體之間文化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戰(zhàn)爭中所常出現(xiàn)的器具必然涉及到不同部落、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周禮是周文化的核心,是周王朝的統(tǒng)治法則和行為準則。周人對周禮的崇尚與認可,同樣體現(xiàn)在戰(zhàn)爭中。一方面表現(xiàn)為戰(zhàn)爭詩中對車馬、旌旗、鼓金等相關器物飽含感情的描寫,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這些器物背后所代表的紀律和秩序的認同。

        猜你喜歡
        兵器小雅詩經(jīng)
        作家現(xiàn)在時·徐小雅
        小說月報(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兵器圖解
        兵器圖解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科學與財富(2017年9期)2017-06-09 10:34:31
        小雅山房
        寶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53
        兵器重要編譯報告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av|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人与禽性视频77777|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在线播放草猛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 日本高清一道本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国产成人啪精品| 青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91|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99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av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97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嫩草av一区二区三区|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人妖| 亚洲 无码 制服 丝袜 自拍| 91国内偷拍精品对白| 专干老熟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网站|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av|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