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真
【摘要】目的 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探究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法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80例。對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措施,對實驗組實施護理安全防范措施,然后對兩組患者護理中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投訴率、危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等進行觀察并統(tǒng)計。結果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6%,實驗組患者護理滿足度為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患者護理投訴率以及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有效實施安全防范措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概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而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本研究選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獲得了理想的效果,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法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女36例,男44例,年齡48~80歲,平均59歲,平均病程7年;實驗組女46例,男性34例,年齡47~76歲,平均60歲,平均病程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施方法
對照組中,對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內容有:(1)制定并完善護理工作管理制度,對各項操作標準和工作流程進行嚴格規(guī)范。(2)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使其熟練掌握護理流程,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1]。(3)加強陪護人員管理。組織相關陪護人員學習疾病知識,指導其看護管理,使其了解患者疾病的風險因素并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4)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管理人員需要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管理,鼓勵其提出合理的意見,及時對管理措施進行改進,從而對護理工作進行規(guī)范。(5)實施安全防范。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記錄并收集患者臨床資料,找出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原因和類型,并制定相應的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中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投訴率以及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評估。自制調查問卷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調查表中有四個等級,分別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分數為:60分以下、60~80分、80~90分、90分以上??倽M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度+基本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不滿意2例、基本滿意12例、滿意20例、非常滿意45例,滿意度為96%;對照組中,不滿意10例、基本滿意19例、滿意12例、非常滿意24例,滿足度為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以及投訴率情況比較
實驗組中患者二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研究中,通過對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措施,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且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較小,相比較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實施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夠顯著降低不安全事件發(fā)生概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和諧,因而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 敏.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23:121-123.
[2] 高文雁.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04:72-7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