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曉,劉 思,何志紅
(廣西柳州市園林科學(xué)研究所 545005)
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e Linn.Sp.PL)是蘇木科羊蹄甲屬半落葉喬木,是一種優(yōu)良觀花園林植物[1]。近年來,柳州市在主要街道、公園、小游園等綠地中大量應(yīng)用。每年3~4月,柳州市洋紫荊便華麗綻放,盛開的洋紫荊讓龍城變成一片粉紅色的花海,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前來觀賞,洋紫荊已逐步成為柳州園林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看點[2]。然而,柳州市洋紫荊在盛花期間仍有較多植株的葉片不落或半落,使得開花效果欠佳,未達到滿樹皆花的景觀效果。
目前,各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在植物上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非常廣泛,卻鮮少見到關(guān)于乙烯利在洋紫荊上的應(yīng)用報道。根據(jù)柳州市園林建設(shè)的實際需求,探討乙烯利對洋紫荊葉片和花蕾脫落的影響,以期進一步提升柳州市洋紫荊花期景觀效果,為今后在提升洋紫荊花期效果技術(shù)研究方面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柳州市,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夏長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6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8℃,極端最低氣溫-3.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39.2℃,平均日照1639.4h/a,年總積溫5 700~6800℃,平均年降雨量1489.1mm,年均相對濕度77%,無霜期332d,多雨季節(jié)在5~8月,年平均蒸發(fā)量1650mm。土壤為紅壤。
該試驗材料為柳州市河西公園、蓮花公園、蓮花立交綠地和露塘苗圃的洋紫荊苗木,平均胸徑10cm以上,試驗前苗木進行常規(guī)化管理。本試驗采用的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為四川國光牌乙烯利水劑(有效成分含量40%)。
該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設(shè)計,使用稀釋800倍、1500倍、2000倍、3000倍和5000倍共5種處理,清水作為空白對照。2018年1月18日,對河西公園、蓮花公園、蓮花立交綠地和露塘苗圃共4個試驗點選定的試驗株進行全株均勻噴施。
選擇生長狀況良好,冠幅完整的洋紫荊植株作為研究對象,每個處理3株,設(shè)3個重復(fù)。用高空打藥機對所有試驗株進行葉面噴施,保證噴施均勻,溶液霧化。試驗前在各株試驗株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選定1根枝條作為固定觀察枝,觀察記錄其葉片數(shù)和花蕾數(shù),處理后定期觀察、統(tǒng)計其葉片和花蕾數(shù)量。
所有數(shù)據(jù)用Excel進行分析處理。
處理1個月后,用800倍乙烯利處理的植株葉片明顯黃化且有明顯落葉,詳見圖1;同一時期,空白對照植株未出現(xiàn)葉片黃化或落葉現(xiàn)象,詳見圖2。對所有試驗株的落葉情況進行觀察統(tǒng)計,詳見表1。由表2方差分析結(jié)果看出∶河西公園、露塘苗圃及蓮花立交綠地的P值分別為0.029599、0.001428和0.033999,均小于0.05顯著水平,即5種濃度對洋紫荊落葉影響達到顯著性差異。從平均落葉率來看,河西公園、露塘苗圃及蓮花立交綠地3個試驗點中800倍處理的平均落葉率最高,空白對照的平均落葉率為最低。
圖1 用800倍乙烯利處理1個月前后對比
圖2 空白對照株1個月前后對比
除探究乙烯利對洋紫荊落葉的影響外,同時還需考慮藥劑可能會導(dǎo)致花蕾脫落(簡稱“落蕾”),從而對洋紫荊的花期景觀效果造成不良影響。統(tǒng)計各試驗點所有洋紫荊試驗株的落蕾率,詳見表3;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由表4看出∶河西公園、露塘苗圃、蓮花公園及蓮花立交綠地的P值均大于0.05顯著水平,即5種處理對洋紫荊花蕾脫落影響不顯著。
表1 洋紫荊葉片脫落情況統(tǒng)計表
表2 落葉率方差分析
表3 洋紫荊花蕾脫落情況統(tǒng)計表
表4 落蕾率方差分析
乙烯利可促進洋紫荊苗木葉片衰老,促進葉片脫落效果顯著。一定范圍內(nèi)不同的乙烯利濃度對洋紫荊苗木落葉影響達到顯著性差異。4個試驗點中用800倍乙烯利處理的洋紫荊平均落葉率均達到90%以上,除蓮花公園的空白對照的平均落葉率較高外,其余的平均落葉率僅在33.92%~50.51%之間;4個試驗點中所有處理的平均落蕾率在33.38%~65.38%范圍內(nèi),5種乙烯利濃度處理對洋紫荊花蕾脫落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為了提升洋紫荊花期景觀效果,達到促進其落葉卻最低程度影響花芽脫落的目的,需繼續(xù)探索能夠提升開花效果的乙烯利最適濃度和最佳處理時間,為優(yōu)化洋紫荊花期景觀效果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