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超
(陸軍軍醫(yī)大學,重慶 400038)
在寒雨飄飛的早春二月,我連日閱讀著皮元珍教授和黃定三先生的新著《千古絕響——一代名士嵇康》(以下簡稱《千古絕響》。許多清晰而又斑駁的意象紛至沓來,許多單純而又繁復的情緒涌上心頭。我詫異于作者豐富獨特的歷史思辨與斐然文采,更佩服作者對魏晉名士文化研究的執(zhí)著和熱情。多年來,皮教授潛心教學和學術研究,曾在省內外發(fā)表相關論文40余篇,并出版了專著《嵇康論》《玄學與魏晉文學》,得到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并獲得省市的多項獎勵。黃先生曾在新聞出版園地里耕耘多年。由于共同的愛好和追求,他與皮教授攜手打磨,終將這本《千古絕響》奉獻在讀者面前。掩卷沉思,在中國歷史上,魏晉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二百余年間,它遭遇了空前的無序與黑暗,卻又以其璀璨的思想文化,卓然標舉于華夏民族的人文史冊。在那段充滿血腥與殘暴歷史中,卻活躍著以嵇康為代表的一群超拔不凡的名士。他們以無比的智慧與深情,開創(chuàng)了深邃雋永的玄學思潮,創(chuàng)造了獨具魅力的文學藝術。他們在詩酒風流、山水聲色、求仙訪道之中,去領悟人生的真諦,去追尋生命的真境界。在書中可以看出作者閱讀了大量歷史文獻,對魏晉時代的社會狀況及嵇康的人生經(jīng)歷作了精細的考辨,才嘔心瀝血地寫出了震撼人心的《千古絕響》,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了名士嵇康一生飄搖。嵇康始終處于魏晉政治斗爭的旋渦中,卻能在文學與藝術的沐浴中滌蕩痛苦,在痛苦中升華藝術,讓心靈達到與“道”同一的境界。嵇康那種高邁率真,超拔脫俗,不為外物所羈的人格與“師心遺論”的清峻文風,在作者筆下無不熠熠生輝,讀起來讓人賞心悅目,欲罷不能。書中史料豐富詳實,且又運用得當,使得一個鮮活、真實、完整的嵇康躍然紙上,并跨越歷史的時空,走向我們的心田。書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嵇康的崇敬與仰慕,是有情而作、有感而發(fā)的書寫。
魏晉已經(jīng)遠去,但翻開塵封的歷史,以嵇康為精神領袖的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彰顯著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是我國中古時期知識分子對宇宙、對人生和個體存在的一種認知,構成了中國魏晉時代士人文化的精髓,奠定了古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風范,其影響甚為深遠。嵇康“龍章鳳姿,天質自然”,他提倡“越名任心”不為物累,并以任性自姿、風流瀟灑的人生態(tài)度,被稱為魏晉風度的代表。這是當時文化現(xiàn)象思想意義的覺醒,也是脫略形骸的生命方式,人生的詩意追求,即“人的覺醒”。眾所周知,中國魏晉時代充滿著死亡恐怖,自然災害泛濫,統(tǒng)治集團內部相互殘殺,同時,戰(zhàn)亂不已,餓殍遍野,尸骨橫陳。盡管我從醫(yī)多年,見過太多的生死,但穿越魏晉,也不敢想象當時那一幅幅死亡景象!
作者從魏晉時代歷史現(xiàn)狀中去觀照嵇康的一生。嵇康的人生雖只有短短的四十載,卻充盈著智慧與深情,坦然與超脫,彰顯著一種磊落率真的唯美人格。他將自己那顆鮮紅、跳動、柔軟的心端給人看。他不愿與司馬昭這匹狼為伍,不愿入朝為官,滿懷悲憤地寫下了千古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面上是與山濤絕交,實際上是向司馬昭表明不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司馬昭對嵇康恨之入骨,以莫須有的罪名“因釁除之”。刑場上嵇康神情鎮(zhèn)定,風吹拂著他的衣服,傲然面向蒼天,神情自若,席地而坐,彈奏一曲《廣陵散》,這是他的人生絕響,震撼人心,響徹宇宙。他給世人留下的是魏晉風度!是錚錚鐵骨!作者將嵇康這個魏晉時代的名士,中國文化譜系中第一等可愛的人物,用他們的筆復活在我們心里,使這個魏晉時代的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俠骨柔腸的嵇康,躍然紙上,真實地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傳記文學,發(fā)人深省,令人深思,給人啟迪。作者治學嚴謹,學養(yǎng)豐富,文筆灑脫,尊重歷史的真實,對其哲學思辨、審美情趣、藝術精神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研探,用一種讓讀者最容易理解并接受的敘述方式,介紹了嵇康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總之,《千古絕響》以其繁富的語言,獨特的傳記特色,高度的學養(yǎng),讓人感受深刻,受益匪淺,并將對魏晉名士文化及嵇康研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為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故此,我特推薦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