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兒 蔣守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一一列舉的關(guān)鍵就是通過有序列舉,以及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讓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感知列舉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初步積累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王大叔想買一些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這根木條的單價是由2、3、4三個數(shù)字組成的兩位小數(shù)。你能把想到的價格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說一說嗎?
師:為什么這位同學這么快就找到所有答案?他有什么竅門嗎?
師:像這樣將事物按一定順序一一羅列出來,在數(shù)學上叫作一一列舉,是解決問題常用的策略。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一列舉。
二、教學案例
1.提出問題
(1)師:王大叔以每根3.24元的價格買了22根,王大叔打算用這22根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我們來看看他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
生:怎樣圍面積最大。
師:根據(jù)題中的條件“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和“怎樣圍面積最大”,你能想到什么?
生1:周長是22米。
生2:長+寬=11米。
生3:可以圍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師:其實根據(jù)22根1米長的木條,我們還可以想到長和寬都是整米數(shù)。
(2)師:你們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先求出長方形長和寬的和,再列舉出長和寬求出的面積各是多少,選擇面積最大的圍法就可以了。
師:幾位同學說的解決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
2.探究方法
(1)提出開放問題:師:你能幫王大叔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嗎?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活動要求。請一位聲音響亮的同學讀一讀我們的活動要求。
①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圍法?
②寫一寫:把你想到的方法寫在表格中。
③算一算:哪一種圍法面積最大?
④說一說: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的想法。
師:要求明確了沒有?請同學們把第一張作業(yè)紙上的表格填寫完整。(學生獨立操作)
(2)收集典型資源:①列舉不全;②列舉全但無序;③列舉全有序(長從大到小的順序);④有重復的;⑤列舉全有序(長從小到大的順序)。
(3)資源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交流序列展開。
第一層次,同步出現(xiàn):①列舉不全;②列舉全但無序;③列舉全有序
①號作業(yè)
長/米 10 8 7
寬/米 1 3 4
面積/平方米 10 24 28
②號作業(yè)
長/米 10 8 6 7 9
寬/米 1 3 5 4 2
面積/平方米 10 24 30 28 18
③號作業(yè)
長/米 10 9 8 7 6
寬/米 1 2 3 4 5
面積/平方米 10 18 24 28 30
師: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列舉的情況大致有這樣幾種,我們來看,這是一種情況,我們稱為(1)號,以下兩種我們依次稱為(2)號、(3)號,請同學們依次來評價一下他們列舉得怎么樣,從(1)號開始。
生1:(1)號找得不全,少了,應該有5種。(若沒有再說:有不同意見嗎?還有別的評價嗎?)
生2:(2)號同學找得有點亂,沒有按順序找。
生3:(3)號同學找得比較好,有順序。
師: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1)號作業(yè)找得有遺漏,(2)號作業(yè)沒有按順序找,(3)號作業(yè)找得有順序??磥碛行蛩伎际且环N好的方法。
第二層次,同步出現(xiàn):③列舉全有序;和④有重復的
③號作業(yè)
長/米 10 9 8 7 6
寬/米 1 2 3 4 5
面積/平方米 10 18 24 28 30
④號作業(yè)
長/米 10 9 8 7 6 5
寬/米 1 2 3 4 5 6
面積/平方米 10 18 24 28 30 30
師:老師還找了這樣一種作業(yè)情況,我們稱之為(4)號,與(3)號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④號作業(yè)最后兩種重復了。
師:最后兩種是否重復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實驗。
出示:
(1)
(2)
師:第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寬是5,第二個長方形的長是5,寬是6。[第二個長方形旋轉(zhuǎn)90度,再與(1)圖重合。]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兩種長方形是完全一樣的。
師:是的,所以這位同學找得有重復。
師:請(3)號作業(yè)的xx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列舉的,好嗎?
生:根據(jù)長加寬的和等于11米,長就從10米想起,相應的寬就是1米,然后長依次減1,寬依次加1,直到找到長是6米,寬是5米。(是這樣想的同學舉手)
(1)師:老師發(fā)現(xiàn)有許多同學也是這樣列舉的,你們是怎么想到長可以從10米找起的?
生:因為長加寬的和是11米,長最大就是10米,所以長應該從10米想起。
(2)師:如果先確定寬,要從幾米開始列舉?
生:因為寬是比較短的一條邊,所以寬可以從1米想起。
師:是的,要做到有序列舉,一定要有一個思考的方向,在這里,就是要想到,長從幾米開始想起或?qū)拸膸酌组_始想起。
(3)師:按照這樣的順序,為什么找到長6米、寬5米就結(jié)束了,不接著往下找呢?
生:再往下找就重復了。
師:有順序地找,當找到有重復時,就說明找全了。
第三層次,同步出現(xiàn):③列舉全有序(長從大到小的順序);⑤列舉也全有序(長從小到大的順序);
③號作業(yè)
長/米 10 9 8 7 6
寬/米 1 2 3 4 5
面積/平方米 10 18 24 28 30
⑤號作業(yè)
長/米 6 7 8 9 10
寬/米 5 4 3 2 1
面積/平方米 30 28 24 18 10
師:這兒還有一種不同的列舉情況,我們稱之為(5)號作業(yè),比較(4)號和(5)號,你覺得他們思考的方向有什么不同?(4號往下降,5號往上升,可引導4號的長是從10米開始找起。)
生:這里的長是從6米開始找起的。
師:有序列舉一定要有一個思考的方向,在這兒長從6米開始想起,也是一種好方法。
(4)思維自主完善
師:跟前面的列舉作業(yè)比較一下,(3)、(5)號作業(yè)好在哪里?
生1:有順序,沒有重復的。
生2:沒有遺漏。
(板書)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師:是的,列舉時要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復,不遺漏。
師:接下來我們從長最長是10米開始找起,一起來一一列舉,你們說老師填表。(學生說教師板書)
師:觀察我們填寫的表格,哪種圍法面積最大?
生:長6米、寬5米的長方形。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張表格里的數(shù)據(jù),比較這些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長和寬相差越小,面積就越大。
生2:長和寬相差越大,面積就越小。
師:在這個變化中哪個量始終沒有變呢?
生:周長沒有變化。
師:按照這樣說的順序,誰能把剛才的發(fā)現(xiàn)完整地說一下。
課件出示:在(? ?)情況下,長和寬(? ? ),面積(? ? )。
生:周長一定,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長和寬相差越大,面積就越小。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這個規(guī)律。(課件演示圍成的長方形面積變化情況。)
師: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從前往后看,長和寬相差越小,面積越大;從后往前看,長和寬相差越大,面積越小。
師:看來有序列舉不僅能幫助我們找到所求的答案,還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隱藏的規(guī)律,真是一舉兩得。
4.回顧反思
(1)師:我們幫王大叔解決了問題“怎樣圍面積最大”,你有什么體會?
生1:有些實際問題可以通過列舉來解決。
生2:有序列舉,不重復,不遺漏。
生3:要對列舉出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做出選擇。
師:剛才幾位同學說得非常好。
(2)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1:先找到長方形長和寬的和是11。
師:那就是“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
生2:再一一列舉。
師:也就是運用解題策略。
生3:最后找到面積最大的圍法。
師:找出問題答案。
師:剛才我們就是按照: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運用解題策略——找出問題答案這三個步驟解決了這個問題。(逐一板書)
三、鞏固練習
練習1:長方形花圃建成了,王大叔準備坐公交車到城里去采購一些花木回來栽種。公交車每隔一段相等的時間就發(fā)出一班車,已經(jīng)知道上午8:00、8:40、9:20和10:00發(fā)出四班車。
師: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師:假如王大叔15:10到了公交站,他最早什么時間能坐上下一班車?
生:(嘗試解答后,并展示兩種方法。)
師:這是××同學列舉的,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好嗎?(是這樣列舉的同學舉手)
師:這是××同學列舉的,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好嗎?(是這樣列舉的同學舉手)為什么可以從10:40開始寫?
10:40 11:20 12:00 12:40 13:20 14:00 14:40 15:20
師:這兩種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方法?
生1:我喜歡第二種方法,因為寫得少。
生2:我也喜歡第二種方法,看上去更簡潔,沒有第一種復雜。我們做題就是要選擇簡潔的方法,才能提高我們做題的效率。
師:是的,我們要學會選擇更簡潔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練習2:采購完花木就到了用餐時間,王大叔于是進入一家快餐店。
麗華快餐某天晚餐供應的葷菜有3種,素菜有4種,王大叔想選1種葷菜和1種素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
師: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一看就是我們在四年級已經(jīng)學習過的搭配規(guī)律,誰能口答出結(jié)果?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直接口答。)
師:你能把這12種搭配方法一一列舉出來嗎,讓別人一目了然?請大家完成第3張作業(yè)紙。
生獨立作業(yè),并收集三種列舉方法,并同步出示:
方法一:文字記錄
方法二:字母記錄
方法三:連線
師: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列舉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我們分別也稱之為(1)號、(2)、號、(3)號。我們請這三位同學依次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好嗎?你最喜歡哪一種?
師:三種方法都是一一列舉,正是應用了一一列舉的策略,才使得12種搭配方法顯得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四、全課總結(jié)
1.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1:我知道一一列舉的策略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生2:列舉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生3:我知道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考過程: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運用解題策略找到問題答案。
2.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運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師:同學們一下子想不起來,沒關(guān)系,老師這兒收集了一些實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顯示:一年級的時候?qū)W習過一組一組地寫10的分成,三年級時有序地列舉出周長是20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學習了如何一一列舉。今后的學習中也會遇到許多一一列舉的問題,相信經(jīng)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一定能更靈活地運用。
機動:王大叔又遇到了新的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用一些木條圍成面積是20平方米的長方形花圃,怎樣圍最省木料呢?留給同學們課后研究。
【總評】
馬老師執(zhí)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獨有的板塊,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會用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對這兩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jīng)有了體驗和認識的基礎(chǔ)上展開教學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不能直接從外部輸入,只能在方法的實施過程中獲得意識與感受。
教學中馬老師將本節(jié)課分成四個板塊: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2.理解題意,形成思路;3. 嘗試列舉,感知策略;4.拓展應用,豐富體驗。本節(jié)課始終圍繞著王大叔買木條的情境,在列舉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出示表格讓學生獨立操作。討論交流時,主要分兩個層次進行,首先出示:遺漏的、全無序的、全有序的三種典型性資源,之后出示全有序和重復的,讓學生進行評價,在交流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列舉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其次出示:全有序(兩種)。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列舉的思路,學習列舉的方法,在找的過程中體會一一列舉的價值?;仡櫡此紩r,首先讓學生回顧解題的過程,談一談學習體會。由此明確,列舉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列舉時要按順序思考,努力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對列舉的結(jié)果還要做進一步的比較,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其次讓學生回憶剛才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總結(jié)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運用解題策略——找出問題答案。對解決問題的回顧,能使列舉的策略意義得以凸顯,也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列舉的具體思考方法。
好的策略教學需要好的教學策略,策略的教學需長期滲透,逐漸豐富,形成策略。要教好“解決問題的策略”,必須把握四點:滲透性策略、過程性策略、融合性策略、整體性策略。
作者簡介:
馬鈴兒,中小學二級教師,常州市蔣守成名師工作室成員,曾獲金壇區(qū)小學數(shù)學評優(yōu)課競賽二等獎。
蔣守成,江蘇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常州市名師工作室優(yōu)秀領(lǐng)銜人,常州市中青年專業(yè)技術(shù)拔尖人才,常州市教育領(lǐng)軍人才,金壇市首屆名教師,《小學生數(shù)學報》兼職編輯,常州市金壇區(qū)朝陽小學校長。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站在兒童的立場去研究兒童,連續(xù)主持了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和重點資助課題,獲江蘇省基礎(chǔ)教育成果一等獎,出版了1—6年級數(shù)學讀本《走進你知道嗎》,出版了主題思維叢書《圖形王國》等四本,在研究中他提出了小學數(shù)學主題拓展教學的主張,《江蘇教育》《生活教育》《學校管理》《江蘇教育報》《小學教學設(shè)計》《江蘇教育新時空》等媒體進行了研究成果的推廣和專題報道,他應邀到上海、北京、浙江、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內(nèi)蒙古等22個省市自治區(qū)上數(shù)學研究課、做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