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易
在天津,不僅相聲藝人口中的段子充滿了幽默智慧的味道,幽默更已成為當?shù)氐赜蛭幕囊淮筇厣?jù)說天津人都自帶幽默細胞,幾乎每說一句話都有“包袱”,生活瑣事都成了笑話小段,無奈難過也都終將一笑而過。
甚至在微博評論里留言,只要出現(xiàn)天津方言,馬上就會有人“提醒”你:這位朋友!你怎么可以在評論里發(fā)語音。
天津人的幽默,平易近人、清新隨和,總會讓人感到一種無可抗拒的親切和熱忱。天津人談吐間都流露出一種調侃生活的戲謔,這份戲謔帶著一種知足常樂的豁達氣節(jié),天津人稱這種本質屬性為“哏兒”,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和力。
魔性口音與煎餅果子
天津這座城市,讓相聲演員感受到被市民支配的恐瞑。
有一條微博熱搜跨越山和大海,榮登前十。它的內容很簡單,就兩行字:“為什么天津的相聲演員都特別努力?因為你稍一懈怠,市民的水平就超過你了?!?/p>
更有甚者,為了佐證這一觀點,給大家獻上了天津專場的《德云社被粉絲拆臺》合集。變相地向大家介紹了,相聲演員這活計不好干,尤其在天津。
幽默這東西,是天津人骨子里自帶的,而且絕對能影響身邊的人。假如你的身邊既有東北人又有天津人,最后哪種方言能勝出?兩者各占50%。天津話是天津人民的一大“殺器”,魔性程度可與東北話媲美。無論你是八歲的小朋友還是八十歲的老人家,都容易被天津話帶歪。
隨著相聲的高度“普及”,天津話常用的問候語和調侃語,人人都能說上幾甸。仔細品味就能發(fā)現(xiàn),天津口音大多數(shù)都是尾音上揚,再添上具有奇效的感嘆詞“嘛”“嘿”。兒化音用得好,立馬化身地道天津人。
可光學口音不行,咱需要的是生活。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那不免談論到“吃”。天津人的一天從豐盛的早餐開始,上至八寶豆腐八珍粥這些重口菜系,下至隨便一個小攤都能打著旗號賣的“狗不理”包子,都代表著天津人對生活的期待。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于晨。在天津,講到包子,那就太常見了,十個天津人,九個小時候都吃過“狗不理”,同樣常見的還有天津的另外一個代表——煎餅果子。
早在去年這個時候,肯德基推出了本土化的又一單品——“大餅卷萬物”。我耐不住好奇心,買來一看,不禁樂呵起來,這不就是煎餅果子嗎?只不過天津的煎餅果子里面不包咸菜和油條碎,每個天津人都有自己獨家的煎餅果子配方。最常見的操作是自帶雞蛋,讓老板給你加上,想加多少加多少。茶樓、相聲、曲藝
想要體會正宗的天津口音該往哪兒去?那肯定得茶樓去啊。天津的茶館有自己的特色——茶水不要錢。來茶館不為了品茶,而主要是聽戲、聽曲兒。
打你踏進門口的那一刻起,就有服務員操著天津口音詢問您幾位。要是只有一位還不差錢,那就引到舞臺正面當好的位置坐下,問您要些什么。
這剛吃飽自然不忙活大件,點上一盤江米條,配上碧螺春,您這就能在茶樓呆上一天。甜口的江米條可是被寫入傳統(tǒng)相聲許多年的點心,飯后來上兩根能解膩。當你覺得江米條不頂飽的時候,不如再點一份“白皮兒”的點心或者是耳朵眼炸糕,那可是最正宗的天津點心。
到這兒肯定有人要發(fā)問了,這相聲好聽,也不能天天聽月月聽,聽多了那還有什么意思?天津是我國傳統(tǒng)曲藝的發(fā)祥地,相聲還講究個說學逗唱,那曲藝界包羅的東西可就更多了。
您聽聽,東邊響起的快板聲那是傳承多年的天津RAP,還自帶捧哏;您瞧瞧,西邊傳來的二胡聲那是朗朗上口的民間故事,還引得觀眾合唱。
天津可是曲藝之鄉(xiāng),有的肯定不止這點傳統(tǒng)藝術,像京韻大鼓的派別都有好幾個呢。到天津不聽相聲、不聽曲藝,那就跟到了北京不去故宮,去了蘇州不看園林是一個道理——罔來一趟啊。
這都—天的“樂不思蜀”了,我們再回歸當代經(jīng)濟建設中去。天津東臨渤海,它的港口也是首屈—指的經(jīng)濟樞紐地帶。早在2013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就首次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00萬標準箱,成為中國北方第—個5億噸港口。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不少尋找機會的年輕人來到這里安家。和其他城市的新青年不一樣的是,相聲更多地將本該去夜店蹦迪的年輕人留在了茶樓里,重新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
這就是天津,自帶“笑點”的快樂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