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焯
落花,潺溪,山澗,清明。
十二歲的時候,在鄉(xiāng)下,在田間,油菜花映得滿眼是金燦燦的世界,心里便覺得暖。玩耍間與伙伴時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片玫瑰花瓣,黃的,紅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掃把一掃就是一畚箕,到后來大家都把掃玫瑰田當作苦差事,掃好之后順手倒入田邊的澄溪中,千紅萬紫的玫瑰花瓣霎時鋪滿河面,往下游流去,偶爾我也能感受到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憂傷之美。
細細品味《紅樓夢》中花開花落的情境,也許是歲月的年輪未讓我感知紅學中的真諦,感知也需要時間這一味良藥。在胡適先生的《也是微云》中提到:也是微云過后月光明,只不見去年的游伴,也沒有當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門看月,偏偏月進窗來,害我相思一夜。這夜月可能是寒冷的,抑或是哭泣的。而在黛玉葬花的段落里,也許是惆悵的、落寞的。她磬聲言道: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朵花的故事也會令人憂傷,落花有情,流水無意。事與物本身就是兩者之間遵循的戒律。那花與人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聯(lián)系。開經(jīng)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落花待人,擲地有聲。人與物這般輾轉相移,萬象情深交替。而黛玉的自傷之情與花瓣凋零的稀疏是相輔相成的,花落了,情還在。全無是非對錯,便如“儂今葬花人笑癡”那般捫心自問自答,癡語應和。
在這般若如是的大千世界里,細數(shù)空中的云朵,遠看它從山的凹口飄轉到無邊無際的蔚藍時空里,忽明忽暗,了卻一樁心事,而人生無常,不只有玫瑰是大片大片地落兒,在終南山上,春天到秋天,漫野地坡上都盛開著野百合、野姜花、月桃花、美人蕉,有時連相思樹上都是一片白茫茫,風吹來了,花就不可計數(shù)地紛飛起來。山上的孩子看見落花流水,想的都是節(jié)氣的改變,有時為花傷情更覺淡然。在該有的年紀里做起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孩童時期的我們從臉龐中透露出澄澈的微笑,那么美,那么爛漫。
多幾次為花傷情的感受,自己的感觸也比常人敏銳罷了,也慢慢能感受到“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化魂與鳥魂化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雖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蹦欠N借物抒情,反觀自己的情懷。
卻道是花有花的氣韻,雖沿潺潺溪水朵朵散去,雖被一泓清泉承載而去,卻留住花香,留住恬靜,留住那落花的美好。山澗叮咚,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曲水流觴又是一般雅韻,隨波逐流是這落花的選擇,是雅,是心境,是曠達。
長大一點,我更知道了連花草樹木都與人有情感、有因緣,為花草樹木傷春悲秋,歡喜或憂傷是極自然的事,能在歡喜或悲傷時,對境有所體會觀照,正是一種覺悟。
葉嘉瑩先生如是說:“一世多艱,寸心如水?!倍艘惠呑拥牡缆窌泻芏嗥D難困苦,要有一顆平常淡然的心,對待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要像水一樣干凈清撤,常懷善意。水是古人比較崇尚的東西,如上善若水。如水的人生,坦然自若。如水的人,優(yōu)雅君子。如水的你,看一眼就是一世,看一眼就是整個世界?;ǖ纳L需要水的滋養(yǎng),而感悟自然需要如水的你。
最近又重讀了《紅樓夢》,就體會到花草原是法身之內(nèi),一朵花的興謝與一個人的成功失敗沒有兩樣。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之追求,使自己明凈而了知自然的變遷,有一天也會像一朵花一樣在無知中凋謝了?;ɑ昙丛娀?,是萬法,是空靈。
同時,看一片花瓣的飄落,可以讓我們更深地感知無常,正如賈寶玉在山坡上聽見黛玉的葬花詩“不覺慟倒山坡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那是他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終有無可尋覓之時,又推想到寶釵、香菱、襲人亦會有無可尋覓之時,當這些人都無可尋覓,自己又安在呢?自身既不知何在何往,將來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
柳絮空繾綣,南風知不知?在心上開出一朵花的瞬間,那么奇妙,自然。在寒冷的秋夜,一彎明月曌空明,清冷地掛在天邊,在大觀園中投射出斑駁的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孤鶴在顧影自憐,被點點月色墨染朦朧,秋風籠罩的岸邊,黛玉拿起鏟兒,將一片又一片落地的花瓣埋葬,心中祈禱著,愿花瓣安息,愿花魂永生。自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從落花而知大地有情,這是體會;從葬花而知無??嗫?,這是覺悟;從覺悟中知道萬法了不可得,應該善自珍攝,不要空來人間一回,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了。讀《紅樓夢》不也能使我們理解到青原惟信禪師說的“三十年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后親見親知,有個人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如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過程嗎?
知悉了大地有情、覺悟了無??嗫铡Ⅲw會了山水的真實、保有了清明的菩提,我們?nèi)绾卫^續(xù)前行呢?正是“一朝春盡紅顏老”的那個“一朝”,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一朝”,是知道,“放棄今日就沒有來日,不惜今生就沒有來生”!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是“當下即是”!是“人圓即佛成”!
那么就在每一個“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開智慧之花,守住花魂,守住空明。
落花,流水,清歡,菩提,無別事。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