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馨
職場SOS
Q:在工作中,如果發(fā)現明明是老板做錯了,應該怎么辦才好呢?
作為職員的你,本來對自己的老板充滿敬仰,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老板好像也并不是十項全能,無所不知,偶爾老板也會犯錯,那么,今天我們來具體談一談,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職員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老板在工作的時候不小心說錯了某個重要數據,或是與其他公司談合作的正式場合、在某個關鍵參數上卡了殼等情況,作為下屬,這種時候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
切記不要將此事拿出來到處八卦、不要在心里偷偷笑話老板。千萬要記得,老板記錯數據并不代表他對工作的不認真、不負責,也并不是他能力有限,連個數據都搞不清楚。老板很忙,他的事情很多,人在累的時候腦子短路是正常的。
同時,我們更不能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急吼吼地站出來糾正老板。要記住,他是你的老板,在一些正式的場合,老板的面前可能有他的合作對象、同行人士等,不分場合的糾正數據會讓老板不知所措,也會讓旁觀者感到“這個團隊管理混亂、內部不夠團結”的不好印象。
那么,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應該怎么辦呢?
如果是在開會中,可以把正確的數據寫在便簽條上悄悄遞給老板,以作提示;如果是在與其他公司談合作,可以事后找個空檔告訴他,相信老板一定能夠會巧妙地把話圓回來的。
需要提醒的是,這只是一件“微小”的事,千萬別把這事放在心上,不要在老板面前邀功,更不要事后與同事們談論。你只管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件老板交給你做的事情。
有時,老板會突發(fā)奇想布置一些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任務,或許這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或許從根源上就是方向錯誤,遇到這種情況,職場一軍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是不是很想咆哮一聲 “老板醒醒,這怎么可能”?!
崩潰歸崩潰,咆哮只在心里呼嘯而過,作為職場上百折不撓的好同學,我們依然要保持微笑,告訴老板——“好的”。
表面上看,老板隨意地提出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卻要下屬將想法實現落地,這會讓很多初入職場的人心懷委屈。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在心里反復強調“融合意識”——允許我們的思想觀念不同而目標一致。請收起你的“玻璃心”,更不要試圖去駁回老板的想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目標上,方式可以不同,而目標必須一致。
老板和你的期望目標是一致的——把業(yè)績做得漂亮,賺取更多的收入!
因此,他不可能故意來浪費員工的時間和精力。搞清楚大方向之后,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實現具體任務的小目標。比如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其最終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們就可以盡量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把過程中不必要的、費時費力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精簡和省略,找到能帶來與最終結果相同或者相近的方法作為替代。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拿著這種方案向老板匯報。老板在看到一份完整的工作方案匯報時,他自然就能知道之前想法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不可行了。
有一種情況是老板只是表面上看起來“錯得離譜”,作為一個剛入行業(yè)不久的新人,有時對于很多事情的分析并不能像老板那么深遠。有時候老板作出的決策,讓我們摸不清他的真實想法。而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邊做一邊分析,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執(zhí)行者,往往在把事情做到位之后,突然就領悟到了老板的意圖。
但是,老板會不會真的在重大策略上出錯呢?
一般而言,這種情況在大公司并不多見,因為大公司自有一套運行機制,使得各個部門老板足以在機制保護下合理試錯。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決策錯誤,A股上市公司里總有因為決策錯誤,導致公司經營不善甚至退市的。
有一部電影《Margin Call》(譯名《商海通牒》),男主角皮特·蘇利文在運算后發(fā)現公司的財產評估有著巨大的漏洞,即將導致可能的破產。于是他連夜向老板匯報了運算和分析結果,有理有據地讓老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公司連夜開會商討策略,盡可能地減小了破產危機。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現實借鑒至少有兩點:1.老板非常希望把公司做好,也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2.大多數老板是理智而且能聽得進建議的,只要你能拿出有理有據的事實分析,他們是愿意進行糾錯的。
當然如果很不幸的是,你的老板在旁人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后,還要一意孤行、非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話,我們也只能做好接受一個新老板的心理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認為自己的老板犯了嚴重的錯誤,就可以越級向老板的老板匯報;也不要趁機拉攏其他同事,試圖把老板從管理崗位上拉下來,這對于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你的老板表現不好,一般會被認為其整個部門都不好。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老板犯錯也是情有可原。身為下屬的我們在“感覺”到老板有“錯”時,先別忙著糾正、到處八卦或者假裝看不見,而是應該冷靜思考一下老板的“錯誤”究竟是什么,是顯而易見說錯了?還是不接地氣強人所難?抑或是確實出昏招走錯路?還是棋高一著另有玄機?
也許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現實中出現的情況可能復雜多變,我們唯有保持穩(wěn)定的執(zhí)行力,勤動腦,多思考,有了判斷后見機行事,面對不同狀況作出靈活應對,方能在職場時時精進,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