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艦,劉國利,高文俊,王世鎮(zhèn),王曉亮,梁 燕
(1.濱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山東 濱州256600;2無棣縣小泊頭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3.無棣振棣農牧有限公司;4.無棣縣林業(yè)局;5.山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冬棗是典型的鮮食棗品種,從品種開發(fā)到現(xiàn)在大面積推廣栽培有20年的歷史,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糖量高,富含維生素C,口感品質優(yōu)良,曾有 “百果之王”的美譽,深受消費者青睞,但是隨著栽培面積的迅猛擴大,冬棗產量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消費者對棗果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對果實的大小、色澤、果形都十分挑剔,在市場的競爭壓力下,大部分棗農為了追求單果重的提高,在冬棗的幼果期、棗果膨大期,連續(xù)使用不低于3-4次“920”、細胞分裂素、吡效隆等化學激素進行刺激,打破了冬棗正常膨大的規(guī)律,嚴重影響了冬棗產業(yè)的健康、良性發(fā)展,導致消費者對冬棗的認可度在逐年下降。面對冬棗管理過程中亂用激素促進冬棗棗果膨大的這一突出問題,必須創(chuàng)新思路,在不打破冬棗正常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探索出解決這一難題的栽培管理模式,既能達到解決冬棗果實膨大的目的,又能保持冬棗原有的優(yōu)良品質,實現(xiàn)提質增效,促使冬棗產業(yè)重新振興起來。面對這些問題,無棣振棣農牧有限公司在小泊頭鎮(zhèn)丁王莊村冬棗標準化管理基地進行相關研究,探索出了通過延長開甲口愈合時間,促使冬棗棗果膨大的一種技術。
棗樹開甲又叫環(huán)狀剝皮,它的技術原理是將冬棗樹骨干枝上的韌皮部環(huán)狀取下,暫時切斷樹干韌皮部光合產物向下運輸的通道,使葉片制造的養(yǎng)分暫停向樹體、根系下運,使其營養(yǎng)物質暫時集中供應于開甲部位以上的開花、坐果、幼果膨大等生殖生長的過程中,從開花坐果到果實膨大成形這一過程一般需要2個月的時間。根據冬棗樹的獨特的坐果必須進行開甲控制的習性,只有把改變以往開甲是為的單一提高座果率的做法,與促進棗果膨大結合起來進行加以利用,根據冬棗的生長物候期需要,盡量做到延長開甲口愈合的時間,保持從花期坐果到幼果迅速膨大期這一段時間內開甲部位以上制造的光合產物得到集中供應,既保證了提高冬棗的座果率,又滿足了對棗果的膨大的供應,并且在這一時間內抑制了與樹體營養(yǎng)生長的矛盾。這種管理模式,只有在冬棗樹開甲后使用一次10ppm的“920”提高坐果率以外,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在使用任何生長激素,保持冬棗棗果的整個發(fā)育過程中,不遭受任何激素的刺激,完全依靠局部的營養(yǎng)供應進行正常膨大,所生產出的棗果不但單果重提高20%以上,冬棗的成熟期可以提前10-15天,棗果的色澤鮮艷,果形純正,含糖量增加到10-15%以上,有效解決了化學激素刺激膨大的諸多不利因素。為落實冬棗的標準化管理趟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增強了冬棗的市場占有率。
在6月5日-10日,冬棗樹開花量達到30%以上時,平均每個棗吊出現(xiàn)5-8朵棗花開放時進行。這個時期正處在冬棗樹的盛花期,開甲后改變了光合產物供應渠道,一段時間內集中供應到生殖生長過程上來。開甲部位以上制造的光合產物,向下供應受阻,這段時間制造的養(yǎng)分就會供應給開花、坐果、幼果膨大以及果實生長發(fā)育整個過程。一般情況下,冬棗坐果的時間在6月20日前后,生理落果期在7月10日前后,果實迅速膨大期在7月20日前后,8月10前后果實體積的大小基本形成,果實的體積膨大速度變慢,逐步進入果實養(yǎng)分積累期,根據冬棗的這一物候期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8月5日以前當發(fā)現(xiàn)開甲口有個別愈合時,用快刀將開甲口上部向下生長出的愈傷組織切掉一部分,始終保持甲口的愈傷組織不要上下連接,抑制其不要過早愈合。當進入8月15日以后,開甲口愈傷組織活動能力逐漸降低,開始掌握促使甲口愈合,根據愈傷組織上下的連接情況進行重點管理,對接近愈合的情況下,可以任其自然愈合,在開甲口外面涂抹一層泥漿。當上下愈傷組織之間的距離較大時,在進入8月5日以后,對開甲口部位涂抹泥漿,外面纏上報紙,通過對形成層遮蔭后,起到促進開甲口愈合的作用,通過這種措施,一般情況下10-15天可以達到完全愈合的目的。到開甲口完全愈合后,整個樹體恢復到正常的生長狀態(tài),保證了冬棗生長后期的營養(yǎng)儲備,對果實的糖分積累起到促進作用。
改變以往在冬棗樹干上開甲的做法,把開甲部位放到主干以上各個骨干枝上,開甲時,在骨干枝上留出一個輔養(yǎng)枝或二次枝的第一輔養(yǎng)枝和第二輔養(yǎng)枝中間靠近第一輔養(yǎng)枝處作為開甲部位,使得每個骨干枝的基部留有一個輔養(yǎng)后進行,輔養(yǎng)枝起到開甲口愈合前對樹體根系養(yǎng)分的輸送作用,由于開甲口愈合的時間延長后,冬棗樹根系需要供給的光合產物只能靠輔養(yǎng)枝進行,留出輔養(yǎng)枝后可以保障根系的養(yǎng)分積累,對根系的正常生長不會造成影響,可以通過木質部向樹冠供應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元素,輔養(yǎng)枝可以保證冬棗樹開甲后到甲口愈合這段時間內,制造光合產物供應樹體和根系,減免樹體生長不良。
2cm以上的骨干枝甲口寬度1.2cm,2cm以下的骨干枝開甲口寬度0.8~1.0cm,生長勢強的1.2cm,生長勢弱的0.8~1.0cm。如果開甲口過窄時,愈傷組織上下生長,傷口的愈合時間就相對縮短了,如果在坐果期有部分愈合,坐果很困難,甚至已經形成的幼果就會脫落,在幼果期愈合時,就會出現(xiàn)大量幼果脫落,在果實迅速膨大期愈合時,果實停止膨大,或膨大不明顯,直至果實成熟,果實變化不大,并且果實的顏色深綠,無法著色,口感品質降低。
對冬棗樹骨干枝的韌皮部進行剝離,露出形成層和木質部,操作時,用環(huán)剝刀時要受力均勻,做到外寬內窄,上平下斜,開甲口要保持光滑,不出現(xiàn)毛刺,韌皮部全部剝離,清除干凈,預防開甲口上部葉片制造的養(yǎng)分過早通過,做到開甲時甲口深達木質部,而不傷及木質部;一般情況下多數年份開甲的時期已進入雨季,下雨后雨水能夠在刀口上技術流下,減輕開甲口部位枝腐病發(fā)生。
冬棗樹開甲一周后開始對甲口進行巡視,當個別部位出現(xiàn)愈傷組織時,控制上下連接,用快刀將愈傷組織技術隔斷或取下,根據樹勢的強弱,控制甲口的愈合時間達到50~60天。
開甲后在冬棗的坐果期間盡量不要進行施肥、澆水,到7月中旬,當棗果進入生理落果期之后,進行追施礦物質肥料,盡量補充微量元素的供應,也可以使用生物有機肥,通過土壤微生物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能夠被冬棗根系吸收,達到營養(yǎng)平衡,保持樹體的健壯生長。延長開甲口愈合時間與冬棗園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水肥管理充足,開甲口愈合時間延長后棗果膨大非常明顯,果實著色早,顏色鮮艷、果型正,品質口感好,果實含糖量高,果皮薄,落地后即可摔裂。能夠表現(xiàn)出冬棗原有的優(yōu)良性狀;
對冬棗樹采取開甲口延長愈合期后,冬棗的座果率明顯提高,必須在幼果生理落果期過后,及時進行第一次疏果,保持2個棗吊3個果,在果實進入第一次迅速膨大期時進行第二次疏果,保持1個棗吊1個果;保留過多時養(yǎng)分競爭大、消耗大,影響果實的正常膨大;到果實成熟期間容易出現(xiàn)棗果萎蔫現(xiàn)象,為保證冬棗的品質提高,盡量做到及時疏果,保持樹體的合理負載,杜絕實行掠奪式生產。
進入雨季后,由于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影響,應從7月10日開始,注意預防棗銹病、斑點病、輪紋病、青斑病、綠盲春象、紅蜘蛛的發(fā)生和危害,開甲后10天開始注意對開甲口防治甲口蟲危害,對開甲口每周噴一次100倍的滅幼脲懸浮劑防止甲口蟲。
按照上述操作技術在保證冬棗樹棗果膨大的同時,保持了冬棗原有的品質和風味,實現(xiàn)豐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效的栽培目的,解決了亂用激素刺激棗果膨大的難題。從而實現(xiàn)連年優(yōu)質豐產的目的。特別注意的是延長開甲口的愈合時間,必須在加強土肥水管理、搞好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