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0000)朱麗娜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以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血管堵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預后[1]。因此早期的干預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可降低病死率,減少并發(fā)癥等[2]。本文中旨在探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優(yōu)質護理對患者臨床療效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相關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既往行冠脈造影均明確存在冠心病,此次因不穩(wěn)定心絞痛入院,心電圖均顯示ST段明顯抬高,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的相關治療干預措施和內容知情同意。對已合并心衰以及其他嚴重系統疾患的患者、精神意識障礙無法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最終總計80例患者滿足選擇標準而納入研究分析,男女比例為56∶24,平均年齡(62.8±4.4)歲,冠心病病程3個月~5年,按照患者就診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在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后者則給予優(yōu)質護理,經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在基礎水平組間年齡、性別和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硝酸酯類藥物擴張血管、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在此基礎上所有患者均給予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單位,連用7~10天,同時口服氟伐他汀膠囊,每日1次,40mg。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的護理,無特殊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則進行優(yōu)質護理,內容包括:①就診環(huán)境。保持病房的整潔衛(wèi)生,光線適宜,降低噪音,每日開窗通風,溫度控制在35℃~36℃。②成立護理小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逐項完成對患者病情的評估、相關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內容,每日進行組間的討論,對已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和匯報給床位醫(yī)生,對存在的隱患及時進行糾正和預防。③心理安撫。包括對患者本人和家屬,減輕雙方的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同時獲得家屬的支持和信任,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jiān)護。④飲食護理。以低鹽、低糖及低脂的飲食為主,糾正患者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營養(yǎng)搭配均衡。⑤健康指導。通過小手冊、海報等宣傳方式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相關發(fā)病和診療常識,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認識和了解。
1.3 評價內容 連續(xù)干預2周后對組間的臨床治療進行評價:①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水平。②臨床療效。分為痊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1周內無心絞痛發(fā)作,心電圖顯示ST段恢超過50%;有效:臨床癥狀緩解,心絞痛仍時有發(fā)作,但發(fā)作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明顯降低;無效: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數據,數據記錄為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過程中無死亡病例產生,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檢測結果顯示,干預2周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因子表達水平分別為(45.26±8.10ug/L vs 66.38±9.12ug/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兩組整體的臨床療效組間比較:對照組患者的整體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80.0% vs 9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6)。
與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相比,優(yōu)質護理著重于診療中的細節(jié)問題,從外在的環(huán)境至患者的心理進行全面的監(jiān)護和干預,從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的同時提高治療的舒適度。并且目前的文獻報道結果已證實他汀類和肝素對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本文中無死亡病例產生且患者的耐受性普遍良好。綜上所述,在給予他汀類與肝素治療的同時輔助以優(yōu)質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表達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