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網絡誠信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通過文獻采集和實地調查,研究了大學生在網絡學習生活、網絡消費、網絡求職就業(yè)等方面存在誠信缺失的現(xiàn)狀,并從高校、政府、網絡監(jiān)控技術三方面入手,認真分析了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應當增強網絡誠信教育的責任與意識、政府應當加強監(jiān)管以營造良好的網絡誠信環(huán)境、研發(fā)新技術新軟件以提高網絡監(jiān)控和治理能力等完善大學生網絡誠信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誠信;網絡失信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031-03
作者簡介:崔付榮(1980-),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周口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網絡誠信相關理論概述
誠信,顧名思義包括誠實和守信兩個方面的要求,誠實就是真誠實在、感情真摯、不虛假、不欺騙他人;守信就是要遵守信用、說到做到、言行一致。網絡誠信是指“人們在網上進行的一切活動要做到誠實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騙他人。它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誠信在網絡社會中的延伸?!盵1]大學生網絡誠信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誠信相比,具有方法隱蔽、技術高超、影響范圍更加廣泛的特征。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講到:“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瓰閺V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2]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3]
可見,研究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問題,不僅是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環(huán)境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實現(xiàn)立德樹人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目標的需要,大學生網絡誠信建設是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的現(xiàn)狀
大學生作為網民數量中的主力軍,雖然總體上擁有比其他網民較高的道德水平,但在遵守網絡誠信道德水準方面,越來越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引起人們的重視,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生活方面
很多大學生一遇到寫論文、寫作業(yè)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選擇從知網、百度等網站里面搜集相關文章進行抄襲、拼湊,不愿意花費時間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去寫高質量的的文章,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學術造假現(xiàn)象。還有一些學生在網絡上買賣四六級試卷答案、考研答案、尋找槍手替考、替寫論文或替上課等,渾然不知這些行為不但嚴重敗壞了高校的學習風氣,而且有的也觸犯了法律的底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二)網絡消費方面
一方面由于淘寶、京東、天貓、微商等網購的流行和便利條件,另一方面由于網絡貸款的日益繁多,加上大學生自身的攀比心理和購買欲望,一些人開始熱衷于在網上申請貸款來購買奢侈品、高消費品,而一些貸款平臺利用大學生的心理弱點,推出了很多帶有陷阱的分期還款方案,導致大學生在高額的本息金面前無力還款,喪失信用。例如前幾年就有一些大學生為了購買蘋果手機申請網貸,最后在高額的利息面前因無力償還而導致自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另外,還有少數大學生在網購時給出虛假好評或者參與網上刷單活動以賺取商家承諾的不當利益,這種不守誠信的行為嚴重擾亂了網絡市場秩序,影響了淘寶、天貓等的口碑和信譽,也影響了社會風氣和大學生自身的道德形象。
(三)求職就業(yè)方面
一些大學生為了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們在網絡求職時會編造虛假的個人簡歷來夸大、美化自己,以提高自身競爭實力。但是這些虛假信息是經不起推敲驗證的,在用人單位的層層面試環(huán)節(jié)和敏銳的面試官面前,簡歷中的虛假編造信息一步步都會暴露出來,反而給用人單位留下不守信用、道德水平低下的不好印象,也降低了大學生和高校的社會形象。
三、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高校對網絡誠信教育的缺失
首先,很多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教育依然停留在重知識、輕德育的階段,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包括誠信道德不夠重視,缺乏應有的教育。一方面高校教師自身普遍不重視誠信道德問題,不能夠做到以身作則,破壞了誠信的氛圍,自然會不利于對大學生實施誠信教育;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業(yè)務不熟練,對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與網絡誠信相關的法律和道德知之甚少,也不利于對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
其次,高校鮮少見有對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的專題活動,而且教師對大學生開展含有誠信內容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過于守舊,難以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教學效果不理想,很難對提高大學生網絡誠信意識起到真正的作用。有些大學生帶著僥幸心理,利用網絡的隱蔽性特征,作出一些違反誠信道德的事情,這些事件背后,反映了高校教師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缺失。
(二)政府對網絡誠信問題不夠重視,而且相關的防范機制和懲罰措施滯后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誠信領域的道德水準不斷下滑,一些劣質假冒商品、盜版產品、偷稅漏稅、拖欠銀行貸款、造假賣假行為等社會失信現(xiàn)象大量存在,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卻對此不夠重視,也沒有建立嚴格的防范措施和進行有力的懲罰打擊,這無形中縱容了失信行為的蔓延。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影響下,大學生的誠信價值觀受到熏染和扭曲,開始漠視誠信的美德,在網絡行為中惡意欺詐、拖欠網貸等,長此以往,大學生網絡失信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網絡監(jiān)控技術滯后
在網絡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對網絡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但相應地對大學生的網絡監(jiān)控技術卻比較滯后,甚至存在一些漏洞,導致一些大學生不道德、甚至違法的網絡失信行為時有發(fā)生。我們都知道“360安全衛(wèi)士”、“防火墻”等這樣的網絡軟件可以幫助用戶攔截和查殺有害信息和網站,從而保護用戶的電腦安全、財產安全和資料信息安全,而網絡上大肆泛濫的不道德的失信行為和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網頁卻沒有類似的軟件來進行攔截、查殺和屏蔽,所以未來需要有先進的網絡技術來監(jiān)控管理網絡行為,才能讓網絡失信問題防患于未然。
四、解決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
(一)高校應當增強網絡誠信教育的責任與意識
首先,高校可以以“網絡誠信教育”為主題,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培訓首先讓思政課教師系統(tǒng)掌握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與網絡相關的法律和道德尤其是與網絡誠信相關的法律和道德知識,只有提高了教師的網絡誠信意識和網絡運用技術水平,才能進一步地為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意識做好準備。
其次,高校應該定期對大學生開展各種網絡誠信教育活動。教師應該大膽拓展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方式,例如以網絡誠信為主題的講座、征文大賽、辯論賽、表演節(jié)目等活動,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廣播、校園報紙等定期制作弘揚網絡誠信精神的欄目等活動,來宣傳引導大學生增強網絡誠信意識,教育學生要像愛護自然環(huán)境一樣去愛護網絡環(huán)境,只有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在網絡世界中誠信自律,我們才能共筑一個清朗美好的網絡世界。
最后,高校應該出臺詳細的誠信管理辦法來監(jiān)督和治理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例如,為每一位大學生設立誠信檔案,把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問題尤其是誠信問題納入到檔案袋中去,根據大學生誠信水平的發(fā)展情況,學校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褒貶獎懲,并作為學生在校期間評優(yōu)評先的參考標準和未來大學生求職、升遷的參考,這樣將會大大刺激大學生誠信道德水平的提高,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
(二)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jiān)管,營造良好的網絡誠信環(huán)境
只有整個社會形成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才能使誠信這個道德要求被絕大多數大學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擔當重任,對整個社會加強監(jiān)管,營造良好的網絡誠信環(huán)境。
首先,各級政府要狠抓網絡誠信具體措施的落實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治理網絡謠言、網絡欺詐等亂象,黨中央先后開展了“凈網”、“劍網”、“清源”、“護苗”等系列專項治理行動,并開啟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全國網絡誠信宣傳日”、““中國好網民工程”等一系列主題活動,[4]效果顯著。各級地方政府可以效仿中央網信辦的這種做法,每年定期舉辦有關網絡誠信方面的各項宣傳活動,通過活動唱響誠信主題,發(fā)布典型案例傳播誠信正能量,發(fā)行網絡誠信公益宣傳片,要求網民簽署誠信自律承諾書等,營造濃厚的誠信氛圍,培育誠信自律的中國好網民,構建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讓互聯(lián)網更多地發(fā)揮積極作用、造福于民。[5]
其次,政府宣傳部門應當對全體網民加強關于誠信重要性的宣傳教育。例如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騰訊QQ群發(fā)、手機短信群發(fā)、開通專門的誠信案例教育網站和欄目,對全體社會進行普遍的誠信教育,宣傳誠信對人的成長、成功的重要性,介紹哪些行為是守誠信的榜樣、哪些行為是不誠信的表現(xiàn),從而引導整個社會都增強誠信意識,并牢記誠信道德的行為準則。
再次,通過新媒體等輿論的力量來加強監(jiān)管,完善守信聯(lián)合激勵和失信聯(lián)合懲戒機制。政府應當給予誠信者物質和精神鼓勵,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正能量;同時也把一些嚴重的失信行為公布于眾,運用移動互聯(lián)網手段將失信名單推送到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及時更新,要求各地移動、聯(lián)通等通信公司、360集團開通失信電話彩鈴、失信電話標記,將情節(jié)和后果嚴重的失信情況向其親戚、朋友、同學等有通訊聯(lián)系的特定群體公開,對失信者施加強大的心理壓力,要求失信者進行經濟賠償或施以罰款、承擔法律責任等。凡是在網絡上作出的失信行為都要相應受到道德的譴責或者法律的制裁,以此來震懾大學生網絡失信行為,強化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意識。
(三)研發(fā)新技術新軟件,提高網絡監(jiān)控和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ヂ?lián)網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盵6]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7]因此,解決大學生網絡失信問題要依靠技術,通過高水平的網絡技術,來防范和杜絕大學生的網絡失信行為。
首先,要不斷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新型軟件作為維護網絡空間社會秩序的工具,以此督促人們遵守網絡道德準則。例如,開發(fā)各種網絡監(jiān)控軟件和過濾軟件,對網民訪問過的網址、在網頁上的留言和留下的其他痕跡進行識別、檢測,要及時查殺、攔截和過濾有害信息及不良網站,有效堵塞虛假信息的傳播,凈化網絡空間。
其次,通過研發(fā)新技術軟件來推行上網準入制度。我國在對使用手機號碼實名制普遍落實之后,對垃圾短信、騷擾電話、手機犯罪等不良現(xiàn)象的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對大學生上網行為的管理同樣可以效仿此做法,即實施上網行為實名制準則。未來通過研發(fā)新技術軟件來推行上網準入制度,要求所有大學生上網準入必須和本人的身份證號碼及學號、學習院校進行捆綁,并結合人臉識別和數據備份,對所有大學生的上網操作,包括訪問網址、訪問留言等進行詳細備份,以保證出現(xiàn)網絡失信、網絡違法行為后能夠有跡可查、徹查到人。
最后,新技術軟件中應當蘊含有配套的懲罰性和管理性技術手段來治理網絡失信行為。軟件中應當植入有關失信認定標準、失信信息公布、失信懲戒措施、禁止或暫停上網的情況、刪除失信的標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明確規(guī)定;軟件中設立“失信查詢”欄目,為社會公眾提供開放式失信名單網絡查詢平臺;對網絡失信行為徹查到人后,根據失信的情節(jié)輕重、危害后果等情況,把失信者拉入上網準入黑名單,限制其一定時間的上網行為,以此來敦促大學生增強網絡誠信意識并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
[ 參 考 文 獻 ]
[1]張玲玲.大學生網絡誠信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36-337.
[3]吳晶,胡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光明日報,2018-09-11(01).
[4]余俊杰,白瀛.在通向網絡強國的征程上穩(wěn)步前進——寫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成立一周年之際[J].光明日報,2019-03-21(01).
[5]新華網.中央網信辦舉辦第四屆全國網絡誠信宣傳日活動[EB/OL].(2018-07-05)[2019-05-02].http: // www. hndt.com/ news/ 201807/ 05/ 2182932/ index. html.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校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4.
[7]張曉松,朱基釵.敏銳抓住信息化發(fā)展歷史機遇? 自主創(chuàng)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J].光明日報,2018-04-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