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比耶·阿日普
(新疆喀什市巴楚縣人口和計劃生育殖健康服務站,新疆 喀什 843800)
宮外孕的產生與環(huán)境因素、生活因素、生理因素等相關,由于該病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容易誤診,隨著孕期的延長會提高大出血風險,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早期準確的診斷十分重要。近些年來檢測技術不斷提升,血清β-HCG和孕酮檢測在婦產科疾病診斷中有著可靠、準確、靈敏的特點,我院為了判斷這兩項指標在早期宮外孕診斷中的作用進行了實驗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是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8例確診的宮外孕患者,劃入實驗組,以及同期在我院進行產檢的28名宮內孕孕婦,劃入參照組。實驗組年齡段21~36歲,平均(27.15±1.84)歲,停經時間35~63天,平均(43.61±3.86)天,其中3例有流產史;參照組年齡段22~37歲,平均(27.63±1.75)歲,停經時間36~65天,平均(43.76±3.43)天,其中2例有流產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研究對象都是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5~10 mL靜脈血,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轉速為2500轉/min,時長為3分鐘,取血清放在4~6℃環(huán)境中儲存待檢;血清β-HCG和孕酮檢測都采用化學發(fā)光法。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β-HCG和孕酮檢測結果。
實驗組血清β-HCG平均為(597.16±185.02)IU/L,明顯低于參照組的(5367.48±658.15);實驗組的孕酮平均為(9.53±1.42)ng/mL,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5.46±2.37)ng/mL,兩組對比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宮外孕也就是臨床中所說的異位妊娠,約有1.3~2.0%的發(fā)生率,最多見的就是輸卵管妊娠,屬于急腹癥,孕婦容易因大量出血而死亡,在妊娠和妊娠部位診斷中,常應用B超技術,不過需要孕5周以上才能檢測出來,所以在早期宮外孕的診斷中作用甚微,不利于早期干預治療[1]。臨床中早孕診斷中常進行血清β-HCG和孕酮檢測,通過數值的變化判斷是否懷孕。其中β-HCG屬于糖蛋白,其在血清中的水平隨著滋養(yǎng)層細胞生長而增多,妊娠期會逐漸升高,通常到孕9周達到最高值;但如果是宮外孕,滋養(yǎng)層細胞發(fā)育不完全,細胞數量較少,進而影響β-HCG水平,所以說與宮內孕相比較,宮外孕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較低,每日的上升幅度也較小[2]。
孕酮是由卵巢分泌的激素,能對子宮肌和子宮內膜產生作用,影響著妊娠囊著床的成功率;另外,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可以反映黃體功能,而且隨著生理周期發(fā)生變化,在卵泡期含量很低,排卵期之后的5~10天達到峰值,之后隨著黃體萎縮,孕酮量會逐漸降低,到了月經前趨于0,到了孕12周血清中孕酮水平將保持在恒定狀態(tài),不會有顯著變化;如果是宮內孕每天孕酮量都在上升,到了3個月會超出黃體中期10倍左右,但是宮外孕患者的滋養(yǎng)層細胞活性低,沒有得到充分發(fā)育,卵泡周圍沒有充足的供血,胎盤死亡或發(fā)育較差,也就造成黃體功能不良,因此宮外孕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會明顯低于宮內宮者[3]。
此次實驗研究中,宮外孕的患者血清β-HCG和血清孕酮水平明顯低于宮內孕的孕婦,組間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進一步證實,血清β-HCG和孕酮可以作為早期診斷宮外孕的指標。
綜上所述,在宮外孕早期診斷中血清β-HCG和孕酮血清水平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聯合檢測能為早期確診提供可靠參考數據,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