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一、教材版本
魯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學書必修一 第二單元 單元活動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包括常見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及氣候類型的判讀等。本節(jié)內容是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對于學生認知大氣運動、洋流的影響,分析區(qū)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其他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效果。單元活動《分析判斷氣候類型》計劃教學用時2課時,“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為第一課時,“氣候類型的判讀”為第二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能過根據(jù)各種資料判斷氣候類型
四、重點、難點
重點:氣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難點:氣候類型的判讀和氣候的成因
五、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的程度差異較大,再加上本節(jié)內容需要較高的讀圖能力,所以建議運用分層次教學的手段,同時多加總結規(guī)律,既要照顧程度好的學生,也要照顧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六、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教學法、學案導學法
七、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投影儀、導學案
學生準備:結合“課前預習”案,自主預習(學生需要在課前先完成“預習案”和“知識小結”部分的內容)
八、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提出目標
分析課題《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中的兩個名詞。
1、回顧舊知:大氣環(huán)流包括三圈環(huán)流(氣壓帶和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
2、預習新知:
教師提問:結合課本P54圖2-4-2,想一想,描述氣候特征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氣溫和降水(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地圖三要素,看圖要注意圖例)
3、引出目標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就是:①不同氣壓帶和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分布 ②季風環(huán)流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分布
(二)、預習檢查,交流展示
教師對《導學案》的課前學習區(qū)進行分析、訂正。
1、將部分做的好的同學的成果用投影展示給全班同學。(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季風環(huán)流圖)
2、教師通過課件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季風環(huán)流圖。
承轉:“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中的大氣環(huán)流我們熟悉了,現(xiàn)在來分析第二個名詞“氣候”。
(三)新課教學
師:剛剛我們總結出來描述氣候的兩個指標是什么?
生:氣溫和降水
師:那么我們怎樣通過氣溫和降水來描述氣候特征呢?
師生一起總結:
(1)氣溫:不同地區(qū)氣溫有高低之差,氣溫較高的我們描述為“高溫或者炎熱”,氣溫較低的地方我們描述為“低溫或者寒冷”,氣溫不高也不算低則描述“溫和”。(2)降水:降水多的地方描述“多雨或者濕潤”,降水少的地方則描述為“少雨或者干燥”。
課件展示:
高——高溫/炎熱 ?多——多雨/濕潤
氣溫 溫和 ?降水
低——低溫/寒冷 ?少——少雨/干燥
師:氣候特征的描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氣溫和降水組合起來
舉例:某地氣溫高降水又多,我們描述為“高溫多雨”;某地氣溫高降水少,描述為“高溫少雨或者炎熱干燥”;某地氣溫低降水少,描述為“寒冷干燥或者低溫少雨”等。
承轉:現(xiàn)在我們試著用剛剛總結出來的方法描述不同氣壓帶、風帶控制下的氣候特征
探究一 不同氣壓帶、風帶影響下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描述不同氣壓帶、風帶影響下的氣候特征,并對應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在右邊相應的位置標注出來
(注:在學生分組活動討論前教師提醒學生回顧“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總結不同氣壓中心、風影響下的天氣狀況。高壓——晴朗;低壓——陰雨;風從低緯吹向高緯——陰雨;風從高緯吹向低緯——陰雨;)
結果展示:可以請小組同學代表起來回答描述,也可以通過投影儀展示不同小組繪制的結果,教師做針對性的點評。師生一起總結:
氣溫:低緯度地區(qū)高溫或者炎熱,中緯度地區(qū)溫和,高緯度地區(qū)低溫或者寒冷;降水:低壓控制下濕潤多雨,高壓控制下干燥少雨。因此得出結論:
承轉: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這些氣候特征對應的氣候類型
師:如果某地一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那它的氣候特點是什么?
生:一直高溫多雨
師:這樣形成的氣候類型屬于哪一種?
生:熱帶雨林氣候
師:依此類推,如果某地一直受副熱帶高壓或者信風帶控制,它的氣候特點是什么?對應的氣候類型應該是那一種?
生:全年高溫少雨,熱帶沙漠氣候 ......
同樣的師生互動,可以推出西風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極地東風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形成極地氣候。
師:我們分析得到上面的氣候分布圖,總結的都是某個地方一直受單一的氣壓帶或者風帶的控制,但是實際上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始終手一個固定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呢?氣壓帶和風帶在地表示固定的嗎?
生:不是,氣壓帶風帶是隨季節(jié)移動的
師: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導致地表有些地方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受不同的氣壓帶或者風帶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氣候特征。
例如: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中間的區(qū)域,由于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夏季會表現(xiàn)出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高溫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到赤道低氣壓的控制;冬季會表現(xiàn)出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征——高溫少雨,原因是赤道低氣壓帶移走后,信風帶移動過來控制它。這樣形成的氣候類型屬于“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中間的區(qū)域,由于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夏季會表現(xiàn)出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征——高溫少雨,原因是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會表現(xiàn)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溫和濕潤,原因是副熱帶高氣壓帶移走后,西風帶移過來控制它。這樣的氣候特征在地中海沿岸表現(xiàn)最突出,因此我們稱它為“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承轉:接下來我們以北半球為例,來看考慮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后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課件展示:(師生一起總結)
知識小結: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作答情況,做針對性的點評總結。最后給出答案
承轉:我們試著來繪制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師:如果氣壓帶風帶在地表是呈帶狀分布的,并且只考慮氣壓帶風帶的影響,氣候類型的分布也應該是呈帶狀的。如圖所示:
師:但是我們前面就已經(jīng)學過考慮海陸分布因素氣壓帶風帶并不呈帶狀分布,而是被分割成塊狀,并且大氣環(huán)流也不只是氣壓帶和風帶還包括季風環(huán)流,若果加上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又是什么樣的?
探究二 季風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結合【課前預習】分組討論,描述不同季風控制下的氣候特征,并完成下列表格。(提醒學生特征描述還是一樣的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考慮)
結果展示:可以請小組同學代表起來回答描述,也可以通過投影儀展示不同小組繪制的結果,教師做針對性的點評。
師生一起總結:降水: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大量水汽則濕潤,由陸地吹響海洋,水汽含量少則干燥;氣溫:來自高緯氣溫偏低,來自低緯氣溫偏高;則可得出結論:
[知識小結] (請同學們用2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下列表格,注意只需要完成氣候特征及成因,分布這一列暫時空下)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作答情況,做針對性的點評總結。最后給出答案
承轉:前面只考慮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總結出來的世界氣候分布是呈帶狀分布的,那么現(xiàn)在加上季風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世界氣候類型還能呈帶狀分布嗎?如果不是,那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呢? 呈帶狀的氣候將會被切斷成塊狀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季風環(huán)流在世界上的典型分布地區(qū)。
生:東亞、南亞、東南亞(大陸東岸、亞洲東部)
師:季風環(huán)流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岸,那么季風環(huán)流影響下的季風氣候就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岸。
課件展示:
探究三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請同學們結合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總結世界氣候分布,完成下圖)
師:我們要試著把總結出來的氣候分布圖應用在實際的世界地圖上。
(課件展示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氣候分布圖。
第一步:用序號①②③④⑤標出從非洲大陸剛果盆地向北到西歐地區(qū)5種不同氣候類型,請同學們試著回答這五種氣候類型分別是什么?
第二步:同樣的方法在用序號①②③標出印度半島、中國長江中下游流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三個地區(qū),請同學們回答這三個地區(qū)的氣候類型。)
(四)、[知識小結]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前面探究一和探究二[知識小結]表中留下的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并自己訂正[課前預習]做好的知識小結部分的內容。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知識小結],針對課前預習檢查結果,指出同學們應該注意的部分。
(五)知識小練
【對點練習】
1.下列氣候類型中屬于冬雨型的是
A.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讀世界氣候類型理想模式圖。完成2—3題。
2.在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是
A.①⑦ B.⑤⑦??????? C.③④ ?????? D.②⑥
3.下列四種氣候僅分布在北半球的是
A.③ B.④ ????? C.⑤ ?? D.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