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競祎
摘 要 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對當代高校青年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而思想道德層面的影響更是十分顯著。通過對部分高校學生道德教育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消除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已然成為了道德教育層面的核心事宜,且很多高校的學生道德教育狀況差強人意。不僅如此,互聯網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反而在學生群體內備受推崇。本文將分析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并就如何更好進行學生道德教育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 青年學生 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越發(fā)明顯,真?zhèn)€社會對于負面性影響也十分擔憂。新時期,高等教育階段的道德教育得到了很多關注,但很多高校在青年學生道德教育層面做的并不到位,道德教育質量更是明顯不足,這也導致互聯網的負面影響不斷擴大。當前,強化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互聯網影響下,很多高校在道德教育上的認識認知卻極為有限。鑒于此,探尋出互聯網影響下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徑十分必要。
1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具體影響
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互聯網上存在著一些錯誤思潮和不當價值觀,很多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也深受這些不良思潮及價值觀的影響,這一情形下,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應道德教育的難度與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可以成為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有效媒介即工具,其在推動道德教育形式及內容創(chuàng)新上具有很大優(yōu)勢?;ヂ摼W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虛擬世界,其同時也是一種十分貼近生活的技術工具。對于高等院校,特別是道德教育教師而言,如何在互聯網影響下更好開展青年學生道德教育活動也是其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互聯網影響下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具體策略
2.1依托網絡熱點事件進行三觀塑造等引導
互聯網影響下,教師可以依托網絡熱點事件對學生進行時安管素材層面的教育與引導,這也能夠將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積極影響更好顯現出來。例如,2019年爆紅網絡的奔馳女維權事件中,社會各方都發(fā)表了不同的意見,其中,一些污言穢語也隨之產生。教師可以結合熱會熱點事件中的公眾反映,進行一些正確價值觀上的引導,并要求青年學生理性的扮演好合格網民這一角色。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結合網絡上的一些見義勇為等正能量事件對學生進行三觀層面的引導,這也能夠將網絡更好同道德教育聯系在一起,結合生活實際,特別是網絡中的熱點事件進行道德教育時,教師進行的道德教育也能夠更加具有說服力。
2.2結合傳統文化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互聯網影響下,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可以結合傳統文化來進行,這也可以在豐富德育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對學生進行道德層面的引導與教育。具體來說,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傳統文化有關,而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更加可以成為新時期青年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基本內容?;ヂ摼W中錯誤思潮的影響十分明顯,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影響下,很多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更是產生了嚴重偏移。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嵌入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傳統文化內容較為可行,這也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網絡上一些不當思潮的影響也可以被不斷弱化。
2.3借助互聯網多元道德教育基本形式
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形式需要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借助互聯網多元道德教育形式也較為重要。例如,教師可以在優(yōu)秀的慕課平臺上搜集道德教育內容,并將相關道德教育內容作為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網絡上的一些不當思潮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進行探討交流式的學習。借助互聯網不斷進行道德教育基本形式的多元后,道德教育內容的豐富也能更為簡單。更為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層面較好進行互聯網的應用后,教師在德育教育層面也能夠積累跟多的經驗,德育教育中也能夠有一個更為新穎的選擇,這也可以將互聯網在德育教育層面的積極影響更好凸顯出來。
3結語
高校不僅要給予互聯網影響下青年學生道德教育足夠重視,更加要在科學分析相關影響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道德教育層面的反思、總結。通過不斷進行道德教育經驗總結,發(fā)現道德教育不足、彌補道德教育不足的做法,提升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實際有效性。此外,互聯網對高校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是一種雙向影響,而在道德教育中自然也要將積極影響不斷凸顯出來,借助道德教育層面的調整與優(yōu)化不斷進行消極影響的弱化。
參考文獻
[1] 翟盼盼.高校關工委利用互聯網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探索——從西南科技大學關工委教育網站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力談起[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7(04):37-39.
[2] 韓立.網絡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影響及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4):40-42.
[3] 于曉波,韓立.互聯網+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