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
摘? 要: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流傳至今將近三百年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代表,擁有眾多譯本。鑒于其譯文質(zhì)量良莠不齊,本文意圖通過對霍克斯的英譯本進行研究,以探索功能對等視角下絕句的英譯。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提出了功能對等理論。他認為語言之間并不存在絕對對等,以此來強調(diào)翻譯的交際功能。本文介紹絕句的特點和其英譯所面臨的困難;功能對等理論;運用功能對等的理論原則指導絕句的英譯。最后得出結論:在翻譯絕句時使用功能對等理論,譯文較貼近西方人的認知思維,使讀者最大程度理解原文信息,利于引發(fā)讀者對文本的共鳴,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實現(xiàn)文化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絕句;功能對等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6-0-01
一、絕句的簡介
絕句出現(xiàn)的時間較早。韓代就出現(xiàn)了五言絕句。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并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指“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稘h語詞典》對絕句做出的定義是:絕句,又稱截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粹。
絕句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形式,并且在翻譯過程中要兼顧到文化差異,還要體現(xiàn)出絕句的美感,因此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功能對等理論
2.1 功能對等理論的簡介
尤金·奈達提出了功能對等理論以及完整的相關理論體系。奈達認為:翻譯并不是對文本字面意思做出僵硬的翻譯,而是要在兩種語言之間達到功能對等。奈達指出:在翻譯過程中,為了減少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就要將源語言與目標語自然地對接,以達到功能對等。
2.2 功能對等理論在絕句英譯中的靈活性
首先,功能對等理論為絕句翻譯提供了一種參考理論。奈達注意到了文化差異,他認為使用不同語言與文化的群體居住在同一個世界,當人們懷有情感與情緒時,他們會有強烈的愿望去表達與交流,因此,翻譯絕句是要跨越文化的。其次,在絕句英譯過程中,其語言形式與內(nèi)容存在一定沖突,而功能對等理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奈達在書中提到:內(nèi)容與形式相比,內(nèi)容要更重要一些,要在保證內(nèi)容的基礎上盡力做到形式上的對整。
三、《紅樓夢》中絕句的英譯
例1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Cao Xueqin,1982:29)
譯文:
Love was her sea, her sky; in such excess;
Love, meeting with its like, breeds wantonness.
Say not our troubles all from Rongs side came;
For their being Ning must take the blame.(Hawkes, 1973:90)
例1對秦可卿的命運做出了預言。秦可卿是賈珍的兒媳,除此之外,秦可卿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她還是賈珍的情人。這就體現(xiàn)了賈府的腐敗與墮落。在這首詩的翻譯中,采用了音譯。
例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Cao Xueqin,1982:2)
譯文:
Pages full of idle words,
Penned with hot and bitter tears:
All men call the author fool;
None his secret message hears.
(Hawkes, 1973:5)
例2 在這首詩中,譯者將“荒唐言”譯成了“idle words”,二者在很多方面達成了對等。與其相似的還有“心酸淚”和“bitter tears”;“作者癡”和“author fool”。
例3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Cao Xueqin,1982:29)
譯文: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s,
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Hawkes, 1973:88)
例三中“停機德”是指: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人,譯者將其譯為“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詠絮才”是指:女性的聰穎與智慧,譯者將其譯為“One a wit”。譯者在這里采用意譯,達到了功能對等的效果。
結論:
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對《紅樓夢》中絕句的翻譯具有指導意義。絕句的翻譯應能在目標語讀者中引起與源語言讀者相似的效果以及情感共鳴,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此做出了突出貢獻。功能對等理論在絕句翻譯中的應用,本質(zhì)上是為了達到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意義、形式、風格上的一致。
參考文獻:
[1]曹雪芹, 高鶚. 1982. 《紅樓夢》. 安徽:黃山出版社.
[2]Cao Xueqin & Gao E. 1982.The Story of the Stone.Anhui :Huangsha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