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月1日宣布,美將從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同時啟動為期半年的退出條約程序。俄羅斯總統普京2日表示,俄作為回應也暫停執(zhí)行《中導條約》,并不會再首先提出削減武器的建議。普京還說,由于美國正在進行(新武器)研發(fā)和試驗設計工作,俄羅斯也將采取相應行動。
盡管華盛頓保留了如果俄羅斯以“可核查”方式摧毀其“違約”的導彈系統,美方將恢復履行《中導條約》的活話,但分析人士普遍不對這樣的轉機再抱希望。三個月前美方提出廢棄《中導條約》時,其實就已經將它推進活埋的坑里,并一鍬一鍬地往它頭上填土。
《中導條約》被廢除,有可能成為整個軍控體系崩潰的開始。人類出現一輪新的軍備競賽將成為高概率的事件。
美蘇當年在冷戰(zhàn)后期達成一系列軍控協議,不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軍備競賽,而且產生了安撫人心的政治效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讓整個人類對21世紀的預期產生一個重大消極參數。
《中導條約》簽署時,美國面臨蘇聯的強大挑戰(zhàn),華約與北約分庭抗禮。今天美國的整體軍事優(yōu)勢無疑比那個時期更加明顯、牢固。但那個時候簽約,現在廢約,決非因為今天的美國軍力不如30多年前了,而是今天華盛頓的安全思維更極端了,更貪婪了。
里根時代的美國雖然搞過“星球大戰(zhàn)”計劃,但它當時尚能接受以均勢為基礎的安全觀。而今天美國更想要的是以壓倒性優(yōu)勢為基礎的絕對安全,其他國家連增強戰(zhàn)略性的防衛(wèi)手段也讓華盛頓難以接受。
最近幾年美國不斷宣揚俄羅斯的威脅咄咄逼人,而俄羅斯的戰(zhàn)略威懾力不及蘇聯時期是顯而易見的。華盛頓似乎希望俄羅斯的力量水平“伊朗化”,好像那樣才能讓它安心。美對俄實施戰(zhàn)略擠壓的坐標在變化,很像是要“宜將剩勇追窮寇”。
美抱怨中國發(fā)展導彈力量,更沒有道理。中國核威懾水平與美俄尚不在一個量級上,把美中各自發(fā)展軍事力量說成是“軍備競賽”的一部分,這是在混淆基本概念,給壓制中國正當國防建設制造借口。
《中導條約》被廢后,必將出現一個大國重新評估安全風險,這當中導彈力量競相增加且加快升級換代的時期。大國之間對什么是“安全”也會重新定義,整個國際關系有可能因此受到牽連。
比如這樣的氛圍對結束朝鮮半島核危機多半將產生負面影響,其他地區(qū)則會增加地緣政治震蕩的誘因。
對中國來說,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可能有兩個。一是華盛頓已經動了將美俄《中導條約》多邊化的念頭,這種念頭有可能成為美向中國施壓新的動因。二是美失去條約約束后,估計會變本加厲地在中國周邊部署攻擊性導彈力量和反導系統,進一步增加中國戰(zhàn)略安全的挑戰(zhàn)。
北京決不可開接受《中導條約》多邊化的任何口子,而要堅決拒絕華盛頓在這方面的任何要求。同時中國要加快戰(zhàn)略核力量體系的多元化,不能過多依賴陸基導彈維系國家安全。我們不能等著美方提各種要求,中國的核威懾力需要加快形成多樣化的支點,這些工作應當說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