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東
【摘 要】信息技術和網絡電商的快速發(fā)展,在利益的驅使下對于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竊取、倒賣和濫用,嚴重侵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權,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消費者的財產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對于個人信息安全的立法保護刻不容緩。本文在分析個人信息范圍界定和電商經營者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構成要件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電商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公民個人信息立法保護的現狀及問題,為當前電商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實現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良好保護,營造出一個良好、和諧的購物環(huán)境。
【關鍵詞】電商經營者;不當宣傳;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研究
一、個人信息范圍之界定
何為公民個人信息,至今在法律界仍無統(tǒng)一的概念和定性,并且就國內來講也并能沒有專門的法律對于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我國國民法律素養(yǎng)相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仍然較低,法律意識淡薄,對于個人信息的界定、理解和認識也各有不同。從廣義上來講個人信息是指在互聯網時代以傳統(tǒng)媒體或者電子媒體為載體,以文字、圖片、表格、影像等形式存在的,可以識別個人身份的所有信息的總和。從狹義上來講個人信息僅指個人隱私的信息范圍,是指公民個人不愿意公開,不愿被其他人所了解的個人信息。
二、電商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無論是淘寶、智行火車票、攜程網、宜人貸等各類APP都存在對于客戶個人信息的獲取等問題,不僅已經成為用戶“吐槽”的常態(tài),嚴重違反了《網絡安全法》的規(guī)定。電商經營者面對商業(yè)競爭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電商運營者強制、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未經消費者同意、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和雙方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信息泄露、丟失而未采取補救措施,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等用戶關心的個人信息問題。據悉中國網民因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只有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留一個心眼,同時國家加強信息泄露的法律建設,讓不法之徒無路可逃。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深入,公民個人信息不僅關涉到公民的私權利保護,也關系到公私領域對于個人信息的利用,而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立法保護雖然自2017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議案,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交以來,得到了法學界的重視,并在2018年9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規(guī)劃,但是時至今日并無正式出臺和執(zhí)行??傮w而言,針對電商經營者以不當宣傳手段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問題的法律現狀仍存在著眾多問題,具體如下:現行立法的相關規(guī)定不夠明確和全面。
首先,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概念不明確。就目前所有的關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領域而言,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范疇解釋尚物明確的規(guī)定,對于含有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描述的110部憲法法律,177部行政法規(guī),7191部地方法規(guī)規(guī)章,940部部門規(guī)章及文件,112部司法解釋及文件關于個人信息的范疇和定義各有不同。比如2016年1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個人信息的范疇是指“快遞物流信息”、2017年4月頒布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方法(征求意見稿)》所指的個人信息是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正是因為各法律法規(guī)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概念不明確,名對各類違法行為也無法給予公民個人信息全方位的保護。其次是關于客觀行為方式和主觀罪過的規(guī)定不全面。在目前網絡電商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為了獲取會更多客源、掌握客戶的購物習慣、商品需求方向等,在經濟的利益的驅使下,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獲取和販賣等違法方式也更為現代化、信息化和形式多樣化,并且很多信息還具有隱蔽性。
三、電商時代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建議
盡管2015年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的頒布明確規(guī)定了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短信息,并對短信息服務規(guī)范、商業(yè)短信息管理、用戶投訴和舉報等作出相應規(guī)定,對于發(fā)送商業(yè)性推銷短信行為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是其法律保護體系并不完善。對于我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完善,首先要明確個人信息的定義和范疇,對于違法犯罪的主體、量刑細則、犯罪主體的人等要進一步明確。其次,加強事先監(jiān)督以及對持有個人信息機構的監(jiān)管,對于電子商務的網站、APP客戶端以及公共機構對于公眾個人信息的獲取和使用權力加以限制,同時在刑法領域上對于違法犯罪的電商經營者的主體和負責人做出明確的懲處,從根源上杜絕商家為了經濟利益而以不當宣傳手段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
四、結語
在網絡電子商務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電商經營者以不當宣傳手段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不斷涌現,關乎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更是不容忽視。為了防止電商經營者再以不當宣傳手段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的發(fā)生,需要盡快出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規(guī)范網絡電商的商業(yè)行為,提升商家和公眾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從而營造一個安全、法治、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趙娜.網絡實名制下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的刑法保護探索[J].法制與經濟,2017(11):158-159.
[2]胡江.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的限縮解釋——兼對侵犯個人信息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司法解釋第2條之質疑[J].政治與法律,2017(11):34-42.
[3]陳漢雨.網絡時代下的公民信息安全問題——以蘋果手機侵犯泄露個人信息為例[J].法制與經濟(上半月),2015(11):197-199.
[4]蔡軍.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兼論對該罪立法的反思與展望[J].現代法學,2010(7):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