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我在街上閑逛,想在附近找家花店,買幾盆綠色植物裝點家居,美化生活。
穿街過巷,四處尋覓,沒想到,在一個不起眼的店鋪前掛著“同馨花坊”的招牌。店門口,花團錦簇,清香撲鼻,店內更是一片花的世界。店主是位精神矍鑠的大爺,他正在品嘗著剛泡好的綠茶,氣定神閑。見我在欣賞架上擺放得錯落有致的奇花異草和精巧的盆景,大爺熱情地介紹起其名稱和習性。問如何賣,大爺報出了“推廣價”,雖然優(yōu)惠,我還是擔心,聽說越是珍貴的品種越難養(yǎng)。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大爺爽朗地拍胸保證:“我絕不做一錘子買賣。你住得不算遠吧?先弄幾盆回去。遇到問題打電話問,要不直接拿來。我把‘花病’在店里治好后,你再拿回去?!?/p>
大爺這招真高,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給花草打包時,大爺又反復叮囑我注意事項。當時店里沒其他顧客,我隨口跟他聊了起來。原來退休之前,大爺業(yè)余喜歡研究養(yǎng)花種草,在單位小有名氣。后來有片寫字樓物業(yè)公司慕名聘他當綠化員,負責樓里樓前花卉養(yǎng)護。干到退休,他在郊區(qū)老家開辟一大片花圃,兒子把種植的花苗批發(fā)給市內花卉市場。這幾年,由于重視人居環(huán)境,兒子的草坪及景觀樹生意越做越大,帶動了村民致富。兒子怕他老來寂寞,就在市內給他盤了這個小花坊,不指望賺多少錢,只要老兩口開心充實就行。
當天是周末,天氣涼爽,逛街的人應該很多,但店里生意卻清淡。問起原因,大爺苦笑,可能是店鋪的位置不打眼,“撞上門”的顧客算是有運氣。當然,還有少數老顧客,有時也會帶新客來。經營花卉,既不能吆喝擾民,也難以放促銷大招,眼下只能“守株待兔”。這時,我向大爺提議何不運用當下最流行的網絡推送銷售呢?大爺聞言,興奮不已,要我伸出援手:建個網站,線上線上齊發(fā)力,附近的居民也可以通過搜索找上門?。?/p>
如此這般,大爺緊鑼密鼓地請人操作,他的“同馨花坊”建起了精美的網站,分“花卉展示”、“技術指導”、“售后服務”、“應時品種”、“接單發(fā)貨”等鏈接板塊。他還聘了大學生,在線為顧客釋難解惑,給兒子的生產基地傳送訂單,大學生和他老伴騎電動車當派送員,再加上接待來實體店的顧客,花卉坊開啟了旺銷的春天。尤其到情人節(jié)、春節(jié)和雙休,各種時令花卉、綠植、盆景,甚至是花肥、高檔花盆等連帶生意讓人應接不暇。
為此,我很欣慰,促大爺“觸網”,使傳統(tǒng)實體店與高效快捷銷售方式接軌。它所帶來的不僅是小店猛升的銷售額,還大大充盈了老兩口晚年生活?!鮿⑿l(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