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曲勝
(昆明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整形外科,云南 昆明 430033)
20 多年前,我國國內整形美容專業(yè)才剛開始發(fā)展,相比之下,國外的整形美容起步時間就比較早[1]。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整形外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形美容治療方式的不斷個性化及規(guī)范化,整體技術差距與國外發(fā)達水平是越來越小。本文將對國內外關于面部年輕化技術術后效果評估的主客觀等常用方式方法進行綜述,以望能對現在及未來面部除皺技術提供參考。
面部年輕化手術不像鼻部整形手術那樣,有類似于鼻塞癥狀評估量表 the NOSE scale 這樣標準的量化指標[2]。
皺紋嚴重等級量表(Wrinkle Severity Rating Scale,WSRS)。早在1992 年,國外Griffiths[3]就研究出一種因光老化導致面部細紋的照片分級方法,但當時并未應用于面部年輕化的評估。2004 年,Doris J[4]等人報道出一篇關于面部皺紋分級量表的專項驗證性研究報告,即現在普遍在使用的皺紋嚴重等級量表(WRSR)。
與WSRS 量表不同,面部整體美容改善量表(the 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5]是一種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量表。是一種有研究者通過對病人的面部照片進行治療前后的高倍鏡對比,繼而對面部皺紋總體改善進行評分。
Lin 等人報道了一篇中面部美學量表及相關方法的文章,通過臨床驗證性研究方法,發(fā)明了一種涉及人臉中部美學量表和評估人臉中部區(qū)域豐滿度的相關方法,即中面部容積量表?,F在已經被開發(fā)和驗證稱為一種客觀評價中面部容積損失嚴重情況的量化指標[6]。
面部表情量表(face pain scal-revised,FPS-R),最初是用來評估兒童面部疼痛強度的自我報告量表。這個量表[7]在文獻中一般用于評價激光/強脈沖光等治療后患者主管的滿意度。
主要使用于評價不同治療方案后的皮膚彈性變化,較多用于prp 注射、透明質酸的注射、射頻除皺、強脈沖光、YAG 激光治療后的效果評價[8]。
3D 成像分析是一種定量的體積測量工具來評估術后面部區(qū)域容積變化量的軟件技術。較多運用于對眶周體積充填修復、雙頰部容積變化及面部光化學老化的評價。
3D 紋路投影是一種能直接、快速、準確評估皮膚的“地形地貌”情況,例如面部皮膚皺紋的長短、寬度等其它特征。
組織學檢查是在顯微鏡下高度精確和有效的分析皮膚的化學和細胞性質。Prignano 等[10]通過組織超微結構分析來評價二氧化碳激光進行光修復治療效果后的皮膚變化。
在整形美容這個區(qū)域,社會健康維度的評估與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維度的評估同等重要,對于求美者而言,整形美容手術后還是要回歸人群只是以一個更高、更新的姿態(tài)走入社會。所以說,評估求美者整形手術前后社會功能情況,不僅可以評斷患者手術動機目的,對了解術后患者生活狀況及療效滿意度的測量效果也及其重要。
評價面部年輕化治療效果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事實上,絕大多少面部除皺相關臨床研究型文章都是在過去十年之內發(fā)表。希望本綜述將有助于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評價面部年輕化治療效果。結合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改進評價結果可信度。目前尚無面部年輕化治療效果的評價共識,具有共識性的評價工具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