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蘭山小學)
根據我國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采用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情感,使學生能夠充分領悟教學內容的內涵,促進學生的全面化及個性化發(fā)展。同時,為實現對情感教育的有效運用,需要促進語文知識與情感的相結合,以此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具備欣賞美、理解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的情感、能力及知識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對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及成長環(huán)境。
1.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
以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角色,做到情感的自然流入,并有感而發(fā),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學生對課文的見解不同,也會出現一些爭論,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活躍,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2.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以新課程角度來說,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實現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為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使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情感語文”比較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情感的主導作用下,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語文寫作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且工具性、人文性等兩個方面也能夠得到協調。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通過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加強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能夠實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有些情感因素是隱性的,有些情感因素是顯性的,只有把握好這些情感因素,掌握問題精髓,才能夠充分利用教學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學的情感體驗得到有效增強。如在進行《去年的樹》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出以下設計:要求學生以不同角色有情感的進行朗讀,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小鳥離開樹的惜別之情,以及鳥兒尋找樹的傷心和焦急之情,并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想象鳥兒看著燈光時的心理活動,深入體會鳥兒對大樹的留戀。通過這種富有情感的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領悟到友情的價值,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的呈現到學生面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快速融入到語文學習中,充分感受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觸動學生的情感點,進而深入分析、思考文章,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如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之后播放音樂《命運交響曲》,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求學生對某部分課文進行演繹,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到情景中,使學生能夠自然流露出情感,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含義,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3.通過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
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對學生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結合教師自身的情感進行語文教學,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能夠對語文產生更濃厚的學習熱情,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基礎。首先,教師需要強化自身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以一個健康、積極的狀態(tài)去面對學生,通過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環(huán)境。同時,教師需要深入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過自身的語言、動作、表演將課文中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更加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語文學習。其次,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糾正,在學生面臨障礙的時候,需要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保持較好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享受掌握知識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4.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學生表達美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欣賞美、感受美,使學生能夠深入挖掘課文中不同形式的美,并采取合理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美及創(chuàng)造美等能力,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如在進行《火燒云》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深入分析詞和句,全面了解火燒云所體現出的顏色、形狀及變化等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讓學生講出曾經所看到過的奇異景象,不斷豐富語文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將內心對美的感受表達出來,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邀請學生一起觀看“云”的變化,使學生能夠聯想到課文內容,對課文內容所想要表達的內涵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5.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
課文中的情感來源于人的各項活動,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真正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如在進行《動手做做看》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金魚可以吃很多東西,它喜歡吃面包屑,還是更喜歡吃小蟲子呢?”,在學生相繼做出解答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盛有金魚的水缸、面包屑和小蟲子放到講臺上,讓學生選出代表上臺動手試試看,同時放入面包屑和小蟲子,在學生看到金魚優(yōu)先吃下去的食物后,驗證學生事先的猜測,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將想法付諸行動的喜悅,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綜上所述,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為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價值,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