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農業(yè)大學附屬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扎實做好基礎的文章。對于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而言,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加強基礎教育的重要論述,應當既要讓學生理解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科學研究過程中所具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期待學生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fā)現規(guī)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yǎng)成理性思維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終生學習能力。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2011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能力作為人們探索、研究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問題的一種綜合能力,通常包括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資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說的能力、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進行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的能力、進行科學思維的能力?!?011課標》明確提出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第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一些身邊的生物學問題;第二,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第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科學探究中發(fā)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對于生物課堂教學而言,以教授基礎知識為主的教學內容并未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為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根據本?;虮镜貐^(qū)特有資源,認真組織開展生物課外拓展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有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正確的引導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能啟迪思維,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生物學學習強調觀察和實驗操作,不少知識點都可以通過實驗表現或驗證,能夠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而通過開展生物課外拓展實踐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消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實地觀察獲得具體的應用能力,使學生直觀具體地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中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相關知識點,將知識學習和技能實踐緊密結合。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有效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均有極大裨益。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學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啟迪其科學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在實驗環(huán)節(jié)親自動手操作和體驗,能夠較好地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對于復雜實驗項目,要求學生分組協作,能有效提升學生合作交流能力;通過將課外拓展實驗結果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能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針對當前面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加以解決,使本校的生物學課外拓展實踐活動能夠長期堅持。
(一)有效利用校內課外拓展活動時間
雖然學生在校內學習時間十分寶貴,但筆者仍然主要通過三個途徑,擠出生物課外拓展活動時間。一是利用每周一次的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完成一些實驗,目前已經完成解剖克氏原螯蝦、觀察鳥類神經系統(tǒng)、測定不同果蔬維C含量等多個實驗項目;二是對于學生自發(fā)設計的實驗項目,通過預約方式,使學生能夠利用午休、自習課等時間使用實驗室完成實驗;三是在學校開辟小種植園,種植常見蔬菜,讓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體驗種植樂趣,并將收獲的蔬菜分給他人,讓其充分體驗到了收獲的成功與喜悅。
(二)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進行拓展學習
對七、八年級的學生而言,周末休息時間相對有所保證,寒暑假期間的作業(yè)負擔也比較輕,學生往往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通過在校期間的課外拓展活動,引導對生物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利用假期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也是開展生物學課外拓展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最近兩個假期中,筆者的學生們經過簡單指導,已經完成了模型構建、解剖實驗、種植和生物學調查等多項課題,成效顯著。如有的學生上交了自己制作的動植物細胞模型、腎單位模型、草履蟲模型等;有的學生完成了豬的心臟解剖、青蛙解剖、中華鱉解剖實驗,撰寫了較為成熟的實驗報告,并配以實驗圖片;有的學生嘗試進行大蒜的無性繁殖和火龍果的有性繁殖,取得階段性成果;還有的學生進行了廣泛的生物學調查,如調查螞蟻的覓食行為,武漢園博園的生物類群,或利用假期旅游的機會開展某些景點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充分利用家庭場所拓展活動空間
由于本校學生全部走讀,因此學生在家時間較長,而如今網購發(fā)達,為學生在家進行實驗類的課外拓展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只需要網購少量的實驗器材和材料,學生們便能夠在家開展生物學實驗。例如,筆者在講完發(fā)酵知識后,請學生分析在家可以通過發(fā)酵原理生產哪些食品,并建議他們動手嘗試。根據學生后來匯報的情況,有的學生制作出酸奶,有的學生成功釀出米酒或葡萄酒,還有的學生制作了泡菜。這些在家里完成的課外拓展實踐活動,對學生而言花費時間不多,活動場所和實驗條件都有所保證,卻使學生的分析、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充分利用大學資源組織課外拓展活動
在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生物課外拓展教學的先天優(yōu)越條件之一,是華中農業(yè)大學本身即是一所以生物專業(yè)優(yōu)勢見長的重點大學。大學除可以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支持外,還有規(guī)模龐大的標本館,收藏了自建校以來的各種園藝、林學、水產、畜牧、獸醫(yī)、土壤農化、植保、農學等相關專業(yè)的植物類、動物類、土壤與地質類標本近20萬份,分昆蟲、畜禽、魚類、植物、土壤地質及特色展廳等6個展廳陳列。其中既有東北虎、中華鱘、虎鳳蝶、銀杏、紅豆杉等極具館藏價值的珍稀特色標本,也有螞蟻和蜜蜂的變態(tài)發(fā)育,單(雙)子葉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等學生能在書本上較常見到,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感性認識的標本,還有直觀反映華中農業(yè)大學重大科研成果,也代表全國農業(yè)發(fā)展較高水平的“一枝花、一株稻、一頭豬、一根苗、一棵樹、一粒豆”等動植物新品種標本。另外,華農開展的一些頂尖研究,如轉基因技術,為中學課外拓展活動提供了討論研究的課題,有的學生家長本身就是各院系教授或工作人員,也能為課外拓展教學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使得本校的生物學拓展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為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提升科學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