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最佳狀態(tài)是冷冷清清地風風火火。
——木心
什么叫作“可惜”啊,要心中有個“惜”字,才知道可惜。
——李安
大學教育的本質(zhì),從來就不是幫助大家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大學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人的視野、格局和批判性思維,幫助人尋找內(nèi)心的激情,培養(yǎng)人的科學、理性的思維模式和分析問題的框架體系,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的2018年畢業(yè)典禮致辭
我們并不是拒絕科技進步,那也太荒唐了。我們只是想駕馭科技,想讓人做機器的主人。一切從宣傳教育開始。
——法國教育部部長布朗凱如此表示。從2018年9月開學起,法國實施了一項新法規(guī),禁止3歲至15歲的學生在校園里使用智能手機。
當我在我的腦子里搜索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對于做別人的伴侶,做與別人相等的人,以及去影響這世界、去達到更高的目標都沒有什么特別的向往。我只是很簡單、很平凡地說,成為自己比什么都要緊。
——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
面對可怕的事物閉眼不敢看,所以就覺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地看它,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黑澤明《蛤蟆的油》
最早我認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自由。后來我發(fā)現(xiàn),想不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才是自由。再后來我發(fā)現(xiàn)怎么想都沒有用,因為兩者都做不到。我還是不自由。最終我發(fā)現(xiàn),原來放棄壓抑,把原本要擺脫的事情當成禮物時,就越來越接近自由了。
——張春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后,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xiàn)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劉瑜
生命原本就是一個不斷失去與收獲的過程,我們總會主動或者被動地丟失一些在當時看來特別重要的東西,自愿或者被迫用新的內(nèi)容填補心里的縫隙,時間久了,又是一個完整的人,又是一顆完整的心。
——李筱懿
我喜歡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琥珀里的時間,微暗的火,一生都在半途而廢,一生都懷抱熱望。
——張定浩《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立志要改變世界的人,有實質(zhì)良心和才華同樣重要,你的深度與寬度決定你是解決問題的人,還是制造問題的人;區(qū)分你是啟發(fā)別人的天使,還是把主觀強加于別人的牛魔王。
——李嘉誠在2018年汕頭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
謊言和秘密總是形影不離,誰都會撒謊,誰都有秘密。
——饒雪漫《秘果》
更糟的是,在這100年里,我們還喪失了19世紀最可貴的美德:狂熱的理想主義和對情感的重視、對愛的敬畏。
——《藝術(shù)讓人成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