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府學胡同小學 任 和
1.師:在上課一開始,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宋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文彥博,有一天,他跟其他小伙伴去踢足球,結(jié)果一個大力抽射,這個球就掉到了一個樹洞里。于是,他們就伸手去夠,可是由于胳膊太短怎么也夠不著,用工具去夾,怎么也夾不起來,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嗎?
生1:用工具去夠。
生2:把樹鋸開。
生3:往樹洞里灌水。
2. 師:你看你真是太聰明,你和文彥博大學士想的一樣,都利用灌水的方法,讓球一點一點的自己浮了起來。這種不是直接用手去夠球,而是讓球自己出來的方法其實是一種逆向思維。其實呀,這種方法也大量的應用到了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當中,你想自己來試一試嗎?
【設計意圖:引經(jīng)據(jù)典,從經(jīng)典故事引入,既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又為后面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p>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玩一個小游戲,看你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快速判斷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怎么玩呢?誰來讀一讀?
師:你能找到這段話里面的關鍵句嗎?
師:找的真準確,但是這個游戲規(guī)則這么多字,什么意思呀?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首先要讀懂才能繼續(xù)游戲,所以要想學好數(shù)學必須學會數(shù)學閱讀,數(shù)學閱讀是思維的基礎。】
1.一維排除:
問題:誰能快說的A是幾?你是怎么想的呀?
生:A是2,因為游戲規(guī)則里說每行、每列都有1、2、3、4這4個數(shù),格里有1、3、4,唯獨沒有2,所以A應該是2。
師:你們聽懂了嗎?為什么A一定是2呢?不是1不是3,也不是5和6,得是2呢?
生:(重復)因為題目里說了,每行都要有1、2、3、4這四個數(shù),而且不能重復,有3了,有1了,也有4了,A不能是這些數(shù)了,所以A只能是2了。(邊說邊出課件)
師:你們用的這種方法呀,在數(shù)學里有一個名稱,你們知道叫什么嗎?那老師告訴你們這個方法叫做排除法。那什么叫排除法呢?就是我們先劃掉不是的,剩下的就是答案了。同學們,想一想,這跟我們剛才講的那個灌穴浮球的故事有沒有關系呢?其實,他們都是運用了一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推出了這道題的答案。接下來,我們來推一道更難的,你敢挑戰(zhàn)嗎?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有效的幫助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基礎入手,有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和體系化。[ 杜威(美) 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從最簡單的“一維”填數(shù)游戲引入,幫助學生找到推理的方法,梳理推理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推理的過程?!?/p>
2.二維排除:
①掌握一般性原則
問題:誰能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能肯定A是幾,A可能是3也可能是4.因為這行里有1、2兩個數(shù)字了,沒有3、4,但是最左邊的格里又沒有數(shù),所以我只能確定兩個格一個是3,一個是4,但是不知道那個是3,哪個是4.
追問:為什么剛才那個A能確定,這次這個A就不能確定了?
生:因為這行里,只有兩個數(shù),所以我只能排除1、2,所以我不能確定了。
師:如果我們想確切的知道這個A究竟是幾,那應該怎么辦呀?
生:最左邊的格里再給我一個數(shù),我就知道A是幾了。
師:確實是老師疏忽了,還有一個條件呢,(課件)看看現(xiàn)在能不能確定A是幾了?
生1:我覺得不能確定,和因為這行還是只有兩個數(shù),所以我不知道A到底是3還是4.
師:都是這么想的嗎?
生2:我覺得能夠去確定,因為A不僅在這行上,而且還在列上,有行有列就能確定A一定是4.
師:能不能說的更清楚一點,怎么通過行和列判斷出A是幾的?
生2:因為A所在的行有1、2,所以A只能是3或者是4,又因為A所在的列上有3了,所以A只能是4.
小結(jié):你們在確定A時,不僅觀察了它所在的行的信息,還觀察了它所在所在列的信息。大家根據(jù)已知的數(shù)推斷的特別有道理,看來凡事都要講理(寫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讓我們一起來念一下(推理)。
②體會位置的重要作用
鞏固練習,深化思想
師:推理的思想伴隨著歷史和科學發(fā)展的歷程,比如三千多年以前,古人從治水當中發(fā)現(xiàn)的三階幻方,人們行軍打仗用的數(shù)陣圖,以及現(xiàn)在成語當中的順藤摸瓜、按圖索驥都指向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什么呢?
生:推理
師:我們可以通過條件,經(jīng)過判斷逐步找出答案,這是一個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運用推理可以使我們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