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超
(廣東省東莞臺心醫(yī)院 婦產(chǎn)科,廣東 東莞 523128)
子宮肌瘤為常見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對于未達手術指征者臨床常予以藥物治療,若療效不佳,則待肌瘤生長到一定大小后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治療[1]。近些年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提升,年輕女性對生育機能與保留器官要求的提高,若于子宮肌瘤較小時即予以無創(chuàng)治療,可有效縮小子宮肌瘤或?qū)ζ溟L大進行限制,從而可減少或避免之后有創(chuàng)手術治療,改善患者預后[2]。目前,對于小子宮肌瘤患者,臨床常用一種無創(chuàng)治療方式為高強度精確聚焦超聲(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療。本研究為明確HIFU治療效果,現(xiàn)選取本院60例患者作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經(jīng)臨床檢查、超聲檢查確診且直徑為2~5 cm者納入,將卵巢腫瘤、盆腔炎者排除。對照組(30例),年齡 30~52歲,平均(40.75±3.26)歲;病程3~11 個月,平均(4.81±1.07)個月;單發(fā)22例,多發(fā)8例。研究組(30例),年齡31~52 歲,平均(40.81±3.32) 歲;病程3~12個月,平均(4.95±1.14)個月;單發(fā)23例,多發(fā)7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80,25 mg/片)口服,12.5 mg/次,1次/d,持續(xù)用藥3個月。研究組予以HIFU治療:選擇PRO2008超聲聚焦子宮肌瘤治療系統(tǒng),術前3 d行流質(zhì)飲食,避免攝入產(chǎn)氣食品,必要時可于治療當日行清潔灌腸處理;取仰臥體位,均勻涂抹耦合劑于腹壁治療區(qū),經(jīng)超聲外探頭及激光燈進行定位,并通過內(nèi)置超聲探頭行精確定位,使治療系統(tǒng)C型臂脫氣水囊膜緊密接觸涂抹耦合劑區(qū)域皮膚,然后開始治療;設置參數(shù):聲發(fā)射功率為5 000 W/cm2,發(fā)射頻率(1.20±0.18)MHz,焦距12.6 cm以內(nèi)可調(diào),發(fā)射與間隔時間為0.01~0.50 s可調(diào),發(fā)射次數(shù)0~50 次可調(diào),功率60%~100%可調(diào);治療強度以患者耐受性為準,范圍為覆蓋肌瘤組織,治療終止時間由肌瘤有無決定。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治療后瘤體較原先減少在81%以上,視為顯效;瘤體縮小為21%~80%,視為有效;瘤體縮小在20%以下,視為無效;總有效=有效+顯效。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包括下腹痛、惡心、治療區(qū)域疼痛及雙下肢不適等;觀察兩組子宮體積變化,治療后1、3個月行B超復查。
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行本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較研究組顯著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對照組出現(xiàn)下腹痛1例,惡心2例,總不良率為10.00%;研究組出現(xiàn)治療區(qū)域疼痛3例,雙下肢不適2例,總不良率為16.66%;兩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兩組治療前子宮體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組治療后1、3個月子宮體積均小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體積變化比較 (±s, cm3)
表2 兩組子宮體積變化比較 (±s, cm3)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對照組 30 135.21±10.25 130.28±8.97 119.55±7.67研究組 30 135.23±9.99 126.04±8.96 109.23±6.55 t值 0.009 2.141 6.552 P值 0.497 0.049 0.011
子宮肌瘤主要是因子宮平滑肌細胞出現(xiàn)增生引起,屬于良性腫瘤一種,其病因可能涉及性激素、正常肌層細胞突變等情況,臨床常見癥狀為子宮出血、疼痛及腹部壓迫感等,多通過超聲檢查確診[4]。目前,針對子宮肌瘤患者,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為子宮切除,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對患者妊娠產(chǎn)生不利影響。小子宮肌瘤患者于早期發(fā)現(xiàn)后,若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可避免進行手術切除操作,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6.67%,較研究組顯著低;兩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治療前子宮體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組治療后1、3個月子宮體積(126.04±8.96)cm3、(109.23±6.55) cm3,均小于對照組;此次研究結果與吳琳等[5]相似,表明高強度精確聚焦超聲應用后能夠有效縮小小子宮肌瘤患者瘤體體積,加之不良反應少,患者安全性得到保障。對于小子宮肌瘤,臨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手術及物理等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方式僅可對癥狀進行暫時性控制,一旦停藥則引起癥狀反彈,療效欠佳。近些年,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小子宮肌瘤的各種非手術無創(chuàng)治療方案得到普遍關注,射頻、微波及HIFU等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HIFU技術促使患者局部形成高溫,達65℃以上,有助于組織蛋白出現(xiàn)變性并凝固壞死,進而發(fā)揮局部滅活作用[6]。其次,HIFU治療方案可有效促腫瘤血管損傷,并可導致血供閉鎖,患者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從而有利于瘤體消失或縮小。此外,HIFU作為無創(chuàng)性及非侵入式的治療方式之一,具備超聲穿透性與高指向性,且可聚集產(chǎn)生高溫,良好的超聲波定向性,從而達到能量規(guī)律分布、脂肪不過熱的目的,在焦點區(qū)形成高溫,對腫瘤進行融解,使腫瘤細胞被殺滅[7]。小子宮肌瘤患者利用HIFU技術治療,不會對正常組織進行傷害,且該治療方式不受肌瘤形態(tài)、大小及位置等因素制約,療效確切[8]。同時,HIFU消融腫瘤裂解物能夠促使機體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特異性的免疫反應誘發(fā),對于轉移性腫瘤生長的控制具重要作用,有利于預后改善。加之,HIFU治療后患者僅出現(xiàn)骶尾部、治療區(qū)域輕度疼痛,可自行緩解,治療安全性高。本研究受多種因素影響,尚未對治療效果作詳盡分析,需行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與米非司酮治療相比,采取HIFU治療能夠有效促小子宮肌瘤治療效果提升,具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