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要輝,張濤,熊建榮,郭燦琮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 泌尿外科二區(qū),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臨床男性疾病中,精索靜脈曲張比較常見,好發(fā)于壯年群體中,容易導致不孕不育的出現。近年來,業(yè)內對于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逐漸增多,其中研究方向主要是該疾病的治療方面,手術治療作為精索靜脈曲張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已經得到了業(yè)內的廣泛認可。從目前臨床手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的現狀來看,手術方式的選擇多種多樣,如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腹股溝外環(huán)下方顯微鏡精索靜脈結扎術、經腹股溝顯微鏡精索靜脈結扎術及腹腔鏡精索靜脈結扎術等,不同的手術方式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不同的患者應當合理選擇手術方案。為了對精索靜脈曲張各手術治療方式更加了解,本研究將對本院2015 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260例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不同手術的治療效果,現匯報如下。
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手術治療的精索靜脈曲張患者中,選擇其中的26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1~4組,每組各65例。第1組:年齡最大45歲,最小24歲,平均(32.1±0.4) 歲;已婚41例,未婚24例。第2組:年齡最大43 歲,最小23歲,平均(32.7±0.5) 歲;已婚40例,未婚25例。第3組:年齡最大42歲,最小24 歲,平均(31.9±0.3)歲;已婚43例,未婚22例。第4組:年齡最大43歲,最小25歲,平均(32.5±0.6) 歲;已39例,未婚26例。4 組均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上述各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第1組:行蛛網膜下腔麻醉(腰麻)聯合連續(xù)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平臥位。切口的選擇位置為腹股溝韌帶上方約2 cm,并且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的中點處,選擇斜切的方式,作一尺寸約4 cm的切口,注意保持和腹股溝韌帶平行。皮膚組織切開之后,將腹內斜肌、腹橫肌、筋膜撥開,使得左精索靜脈分離,之后再行高位結扎,全面檢查無異常后逐層關閉縫合。
第2組:與第1組同麻醉和臥位方式。沿著腹股溝外環(huán)下陰囊的外上方斜切長約3 cm的切口,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之后,將精索提起并擠出睪丸。借助顯微鏡,將精索內外的筋膜切開,使得輸精管、睪丸動脈、淋巴管分離開來,同時精索靜脈、提睪肌靜脈也要分離,結扎處理后,全面檢查無異常后逐層關閉縫合。
第3組:與第1組和第2組相同的麻醉和臥位方式。切口切開方式沿著腹股溝斜切,尺寸約4 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精索提出,擠出睪丸,利用顯微鏡找出精索靜脈,縫合切口。
第4組:麻醉方式和臥位方式分別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平臥位。切口選擇為臍帶左側約1 cm的位置,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之后,用指尖將腹直肌分開,將10 mm的套管針小心放入進入,注入二氧化碳(借助氣腹機),放置腹腔鏡,取恥骨上2 cm和臍帶下0.5 cm位置將皮膚切開,5 mm的套管針通過切口放入,鈍性分離鉗分離兩側腹膜,找到精索靜脈并結扎處理,將外間隙中的二氧化碳排出,縫合切口。
觀察4組的各項手術治療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精液質量(術前和術后)并進行對比;隨訪記錄癥狀改善、并發(fā)癥、復發(fā)情況以及配偶受孕情況。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第1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35.41±5.78) min、(5.03±1.82)d;第 2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45.17±6.48)min、(3.23±1.54) d;第3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48.35±7.23) min、(3.47±1.61)d; 第 4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39.09±6.08)min、(4.35±1.74)d。第2~4組的手術時間與第1組相比,均要更長(P <0.05),且住院時間均要更短(P >0.05),而第2~4組在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手術實施之前,4組的精液質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手術實施之后,4組精液質量與術前相比均有明顯變化(P <0.05),并且第2組在精液活力方面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其他3組(P <0.05)。見表1。
表1 4組精液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s)
表1 4組精液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s)
注:1)術前 4組比較,P >0.05;2)與術前比較,P <0.05;3)術后4組比較,P >0.05;4)與其他 3組術后精液活力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密度/(×106/ml) 活力/% 畸形/%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第 1 組 65 38.47±2.121) 51.78±5.642)3) 17.93±3.121) 56.32±5.712) 50.52±4.811) 22.31±2.082)3)第2組 65 38.52±2.03 52.07±5.37 18.24±3.04 71.23±5.894) 51.06±4.25 22.43±2.23第 3 組 65 39.01±2.45 51.93±5.72 17.89±2.92 57.26±5.23 50.89±4.65 22.32±2.12第 4 組 65 38.91±2.26 51.85±5.86 18.05±2.89 57.03±5.42 50.76±4.83 22.34±2.15
術后3個月,4組配偶受孕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6個月和術后12個月,第2 組的受孕率最高,與其他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4組配偶受孕率比較分析 例(%)
第1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8%(7/65),第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2/65),第3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8%(9/65),第4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8%(7/65),第2組與其他3組相比明顯更低(P <0.05)。
精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疾病,是男性不孕的主要誘發(fā)因素之一。從現階段臨床醫(yī)學對精索靜脈曲張的研究現狀來看,對于其發(fā)病機制并不非常明確[1]。精索靜脈曲張發(fā)生后,患者精索靜脈回流出現不同程度障礙,血流的流通受到阻礙,致使局部溫度出現明顯升高,生精上皮隨之受到一定的損傷,精子的質量受到影響[2]。由于精索靜脈曲張對于男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打擊非常大,為了及早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必須及時采取相應手段加以治療,以促進患者健康恢復。
目前,臨床對于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中,既有非手術治療,又有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的水平在近年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治療精索靜脈曲張時的有效性也得到明顯的提升。大量的臨床實踐也表明,對于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根治的可能性更大,效果更有效[3]。相關數據報道顯示,將近2/3以上的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通過手術治療的方式,精子的密度、活力及畸形等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且復發(fā)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4]。
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腹股溝外環(huán)下方顯微鏡精索靜脈結扎術、經腹股溝顯微鏡精索靜脈結扎術以及腹腔鏡精索靜脈結扎術是4種比較常見的用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的手術方式[5-6]。高位結扎術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應用的成熟度也更高,但是短期內復發(fā)率比較高。腹腔鏡手術情況下,切口比較小,給予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更加容易愈合[7]。借助顯微鏡進行手術操作,在近些年來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利用顯微鏡實施結扎手術,能夠精準識別精索靜脈,提升手術的有效性,并且引發(fā)的復發(fā)率比較低[8]。
腹股溝管精索靜脈結扎術曾在大部分醫(yī)院應用,對改善癥狀以及治療精索靜脈曲張引起的不育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結扎部位距離陰囊近,靜脈分支多,結扎很難完全,復發(fā)率高,且腹股溝區(qū)精索靜脈結扎術須分離提睪肌,易損傷提睪肌動脈以及輸精管動脈,分離中如損傷睪丸動脈,極易引起睪丸萎縮,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9]。腹腔鏡下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及效果好的優(yōu)點,而且可以同時處理雙側,缺點在于結扎平面也在內環(huán)口以上,難以處理精索外靜脈,術后復發(fā)率可高達6%~15%,而且手術在腹腔內操作,可對腸道造成干擾,另外由于特殊耗材的使用使患者住院費用相對較高[10]。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不僅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及效果好的優(yōu)點,而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最低,復發(fā)率最低,精液質量改善顯著,自然懷孕率較高,另外手術可在局麻下施行,麻醉風險小,住院費用較低。本文研究顯示,在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方面,第2~4 組要優(yōu)于第1組(P <0.05);在精液質量方面,第2組的精液活力要優(yōu)于其他3組(P <0.05);在配偶受孕率方面;第2組要比其他3組更高(P <0.05);在復發(fā)率方面,第2組要比其他3 組更低(P <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取得的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4種手術治療應用在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中,效果均良好,但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腹股溝外環(huán)下方顯微鏡精索靜脈結扎術相對其他手術方式而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