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學困生轉化成效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體教學成效的高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困生進步,從而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提高打下基礎。
關鍵詞:離心力;分層目標;合力;學困生;學習潛力
我校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二、初三階段后,語文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語文學困生”的比例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25%。這一數(shù)據(jù)讓人觸目驚心,作為一個在家鄉(xiāng)中學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師,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覺得認真仔細反思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現(xiàn)象,并切實采取措施尤為必要。
一、 我校初中語文學困生增多的原因分析
(一) 優(yōu)秀學生流動嚴重
不少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的家長在孩子小學畢業(yè)后就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縣城中學讀初中。比如去年、今年小學畢業(yè)的學生中有三十多個同學沒到我校報到,這三十多個學生中有二十多個都是語數(shù)外成績超過270分的同學,平時都是班上學習的排頭兵。設想一下,如果他們轉走的話,初中每個班就會多四、五個尖子生,情況肯定會大有不同,他們會帶動整個班上的學習風氣的。
(二) 家庭環(huán)境不利于孩子的語文學習
一般來說,農村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文化程度不高,自己不懂教育,平時從來不關心孩子的語文學習,舍不得給孩子買課外書籍,家里也沒有電腦,更不要說帶孩子去圖書館。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僅靠課堂來進行,孩子缺乏學習語文的良好環(huán)境。再加上近幾年農村外出打工人數(shù)的增多,農村的留守兒童相應增多,農村離異家庭這幾年也在不斷增多,無論是留守兒童還是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平時缺少家庭的溫暖,心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其中很多同學性格孤僻,對學習喪失信心。
(三) 我校語文教師隊伍參差不齊,老年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
我校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師共有13人,其中將近50歲的教師有4位,占了語文教師的30%。少數(shù)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科沒有興趣,這些都導致了“語文學困生”人數(shù)的增長。也有的教師缺乏敬業(yè)精神,不愿意學習別人好的教學經(jīng)驗,不善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他們看重的是分數(shù),對成績好的學生偏愛有加,對成績差的學生缺乏耐心,聽之任之,有的甚至歧視學困生。所以進入初中后學困生的人數(shù)是有增無減。
二、 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措施
(一) 笑對語文“差生”,喜看成績上升
微笑是友善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礎。平時我盡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用微笑去面對學困生,使學困生覺得老師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交心而談的。我經(jīng)常用微笑去鼓勵學困生,我知道冷漠是離心力,會使學困生離我越來越遠;微笑是同心力,能不斷拉近我與學困生的距離。
三年前我班有一個學困生,我發(fā)現(xiàn)他學習習慣很差,學習很不自覺。后來了解到他的家庭很特殊,父親多病,母親是一個外來妹,在孩子未滿2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走時還攜帶了家中剛借銀行的5000元的貸款。我注意到他冬天穿得很單薄,于是回家把自己兒子穿得有點小的衣服找出來,并到街上買了一件羽絨服和耐克鞋私下里送給了孩子。孩子不會也沒有自行車騎,有時周五放學時,我就用摩托車送他回家。孩子生日那天我會送他一張小小的賀卡,上面寫兩句祝福鼓勵的話語。有時雙休日我會到孩子家中走一走,我告訴孩子,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不是他的錯,因為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人窮不可怕也不可恥,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可恥的是失去做人的準則。孩子從心底意識到我是愛他的,這樣他就慢慢敞開心扉和我交流
(二) 制定可行目標,品嘗成功喜悅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困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對于學困生,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是放低要求的,在對每個學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一學期的學習目標),而且經(jīng)常檢查他們目標的完成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給他們定的目標過高或過低,我就會幫他們逐一修正。例如默寫名句,他們能默寫到50分,我就獎勵10分;對于作文,只要他們能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表達一個中心就行了;對于測試卷,只要他們基本的題目會做即可,比較新的難的題目對他們暫時不作要求,這樣學困生就會慢慢品嘗成功的喜悅。
(三) 加強個別輔導,喚起積極情感
學困生平時的作業(yè)錯誤率很高,我在批改學困生的作業(yè)時,不會一看到答案不對就打×,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面批。先幫學困生分析思考的過程是否正確,是否合理,指出對的部分,劃出錯的地方,等學困生訂正后,再給予評分。如果訂正對了,我還會打優(yōu)鼓勵學困生??傊視寣W困生感到努力就會見效,拼搏就會成功,增加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困生學習的興趣。
(四) 更新教學觀念,抓好課堂主陣地
由于眾多的學困生的存在,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要關注這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學設計時認真鉆研教材,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搞清楚哪些屬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目標,哪些屬于分層目標。我把學生分成三層,A層學生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要側重對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B層學生要以學習教材內容為主,盡量避免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xiàn)象;C層學生主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側重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我為了愉悅課堂氣氛,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如名家朗誦、搶答賽、表演等形式,并盡可能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困生”參與其中。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我知道解決目前學困生人數(shù)增多的問題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在此我建議:
1. 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使得農村中小學也能吸引到人才,留得住人才。讓農村中小學的語文師資力量得到保證,從源頭上減少學困生的數(shù)量。2. 當?shù)卣罅Πl(fā)展地方經(jīng)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村的富余勞動力不必走出家門,留在家鄉(xiāng)也能有一份工作,這樣才能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3. 多開展一些語文“送教下鄉(xiāng)”的活動,讓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接觸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促進農村語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4. 學校在安排語文課時最好進行“大循環(huán)”,讓教師為學生三年的初中語文學習負責到底。
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為我們農村教育添磚加瓦,為我們可愛的同學們加油鼓勁,共創(chuàng)農村教育的美好未來!
作者簡介:
吳小香,江蘇省東臺市,東臺市新街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