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近杰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1919年,爆發(fā)于民族危難之際的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偉大五四精神,是全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熔鑄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血脈里。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五四運動,強調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民族的力量激發(fā)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以全民族的力量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把五四運動與民族進步、時代發(fā)展緊密聯系起來,有機地將五四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高度統(tǒng)一起來,賦予了五四精神新的時代價值。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任務,迫切需要廣大青年立足新時代新要求,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熱愛偉大祖國,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追求進步,擁抱新思想,擔當新使命,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堅持民主,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優(yōu)越性,攜手畫出最大同心圓;崇尚科學,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武裝頭腦、積極實踐,勇攀高峰、不斷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公安院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五四運動孕育的偉大五四精神,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五四精神,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公安院校青年師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將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價值融入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之中。
一方面,弘揚五四精神,可以幫助青年師生增強對愛國主義的歷史認知。百年前的五四青年聯合各個階級階層,深入開展救亡圖存的偉大革命運動,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抗爭史。增強對愛國主義的歷史認知,有助于生于和平、長于和平的公安院校青年師生加深對五四以來中國發(fā)展史的理解,特別是加深對無數進步青年為國家建設、民族興亡而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英勇奉獻的歷史的理解,以史為鑒、以史為師,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師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進一步增強從警責任感、使命感,從而更好地擔當新使命、奮進新時代。另一方面,弘揚五四精神,能促使青年師生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強國、報國行動。愛國主義不只是一句口號、一腔熱血,更需要一股拼勁、一番作為??照務`國,實干興邦。五四青年們高喊口號,勤奮學習、加強鍛煉,為民族崛起而讀書,為民族危亡而奮斗,用實際行動踐行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弘揚五四精神,有助于引導公安院校青年師生更注重愛國實踐,理性認知到要從本職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加強實踐鍛煉,努力錘煉過硬本領、夯實理論基礎、涵養(yǎng)優(yōu)秀品質,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以更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祖國。
五四運動是一次解放思想、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一批有志青年通過不斷探索實用主義、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觀點,嘗試尋找一條符合國情、能快速拯救民族危亡的發(fā)展道路,最后確定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改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這些都彰顯了五四進步青年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實質,推動五四運動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條件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前進道路上也面臨著新風險新挑戰(zhàn),黨和人民賦予公安機關新的職責使命,對公安院校辦好公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惟改革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1]廣大青年應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勇于變革求新,“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業(yè)”。[2]公安院校青年師生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思維最活躍、精力最旺盛、創(chuàng)新最強烈,大力弘揚五四精神,有助于激發(fā)青年師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行動自覺,促使其主動適應新時代新常態(tài),理論聯系實際,克服惰性、改變慣性,敢于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陳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把握好新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fā)展機遇,以謀創(chuàng)新來謀發(fā)展、謀未來,不斷解決推進新時代公安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新成就新業(yè)績推動新時代公安工作更上新臺階。
五四運動前,中國處于半殖民半封建狀態(tài),封建獨裁、專制主義嚴重阻礙社會發(fā)展。五四運動中的先進青年們充分認識到民主對解決中國社會各種問題的重要意義,高舉民主大旗,呼吁中國人民從根本上改變受奴役、受壓迫的地位,推翻封建專制,回歸主人的地位,建立“一切權力歸人民”的民主制度,推動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經過長期探索,我國逐漸建立起并不斷深化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掌握著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3]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正確的、科學的,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正確的、科學的,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肩負著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重大職責使命。弘揚五四精神,有助于公安院校師生進一步牢記職責使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充分聯系群眾、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協(xié)同群眾積極參與治安管理、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建立和健全維護社會治安的民主機制;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謹記一切公安工作都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盡可能多地提供社會服務,當好人民的公仆,推出更多更高質量的服務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進一步秉持公平正義的執(zhí)法理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科學是五四運動中革命先驅們高舉的另一面旗幟,他們胸懷報國之志、肩負救國之責,積極追求真理和理想,主張“以科學說明真理”,努力使認識“步步皆腳踏實地”,號召人們“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圖圈”。[4]他們堅持用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武裝自己、改變自己,不懈追求真理、促進社會進步,以“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癉精瘁力以成之”[5]的鮮明態(tài)度和堅決行動傳播最新的科學知識,以科學思想指導整個運動,挽救人民和國家于水火。
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方法和手段、任務和要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們對科學的渴求并沒有變,科學精神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對做好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實現人類的希望離不開科學,第三世界擺脫貧困離不開科學,維護世界和平也離不開科學。”[6]弘揚五四精神,有利于激發(fā)公安院校師生追求真理的科學意識,求真務實,努力學習,勇攀高峰。特別是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7]急需青年師生大力發(fā)揚科學精神,培養(yǎng)科學思維,搶抓大數據科技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公安工作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方向,培養(yǎng)建設公安事業(yè)急需的能力素質過硬的公安鐵軍,全力推動公安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提升,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指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方向和使命,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了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等六點期望。公安院校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開展實踐探索,為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培養(yǎng)輸送更多專門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8]青年師生是公安隊伍的生力軍和活力源泉,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思想育警工作,教育引導青年師生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9]努力成為公安事業(yè)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堅持理論武裝,保持政治清醒。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持續(xù)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黨對公安工作的領導作出新的重大部署,[10]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理想信念上的堅定,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確保師生聽黨話、跟黨走。
2.夯實思想根基,增強大局觀念。要不斷加強黨史、國史、公安史教育,引導青年師生進一步加深對世界發(fā)展、共產黨建設、公安工作發(fā)展的認識,尤其是優(yōu)秀青年群體所做的貢獻及其奮斗歷程,以榜樣為力量,正確認識世界格局、中國特色、公安使命,正確處理好“小我”與“大我”的關系,自覺把青春夢想的實現融入到人民公安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之中。
3.廣泛宣傳引導,匯聚強大合力。要加強師生形勢政策宣傳教育,積極用好公安教育講堂、公安論壇等平臺,大力開展優(yōu)秀校友、優(yōu)秀公安民警、優(yōu)秀師生校園宣講活動,讓有理想遠大的人談理想,有信仰堅定的人講信仰,[11]讓行端身正的人正言行,匯聚校內優(yōu)勢力量形成強大的教育宣傳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12]對于公安院校的青年師生來說,就是要始終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應引導青年師生永葆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本色,鑄牢忠誠警魂,堅決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wèi)士。
1.抓好“全過程”忠誠教育,不斷完善“三全育人”長效機制。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長效機制。[13]要發(fā)揮“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重點做好思政“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工作,統(tǒng)籌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專業(yè)思政”。要重視實踐育人和課外教育環(huán)節(jié),“第二課堂”要“進網絡、進宿舍、進社團”,“第三課堂”要“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基層”,立體化構建立德樹人工作新格局。
2.健全以忠誠為核心的“四年一貫制”教育體系,不斷打牢忠誠底色。要引領師生堅守警察職業(yè)信念,并使之貫穿于學生在校四年學習的全過程,不斷強化國家意識、時代認知、誠實品格、為民理念、法治思維和紀律養(yǎng)成,切實打牢青年師生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思想根基。
3.嚴守底線紅線,堅決維護校園意識形態(tài)安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強化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體責任,嚴把課堂教學、教材著述、論壇研討等陣地關,堅決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guī)矩”,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14]青年一代有理想與擔當,關乎國家前途,關乎民族希望,關乎事業(yè)進步。公安院校應強化使命育警,引導青年師生始終牢記囑托、切實擔當盡責,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努力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公安事業(yè)中實現青春價值。
1.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從警使命感。要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踐行新使命、忠誠保大慶”實踐活動,結合學校實際和青年師生特點,深入開展社會實踐,讓青年師生在豐富的實踐中增強對公安事業(yè)的使命感、責任感,激勵青年師生矢志獻身公安事業(yè)的信心和決心。
2.主動融入國家戰(zhàn)略,在服務大局中踐行使命。要引導青年師生緊緊圍繞國家安全戰(zhàn)略,聚焦公安工作中心,主動服務外交工作大局,提高國際警務交流的針對性、時效性,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公安院校教育訓練交流合作,在主動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發(fā)揮應有作用、貢獻應有力量。
3.培養(yǎng)斗爭精神,在不斷斗爭中強化使命擔當。要引導青年師生發(fā)揚“逢敵必亮劍”的斗爭精神,培養(yǎng)斗爭本領,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15]做勇于斗爭的“戰(zhàn)士”,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斗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tǒng)一點都不能丟”。[16]奮斗是青春最鮮亮的底色,實干是青春最動人的注腳。公安院校應引導青年師生堅持實干導向,勇于砥礪奮斗,以青春力量推動公安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1.發(fā)揚奮斗精神,培育實干作風。要持續(xù)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yè)新時代”活動,引導青年師生學習傳承艱苦奮斗、永久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立足崗位、立足本職,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從完成每一項任務做起,從履行每一項職責做起,切實鍛煉成長為有用之材。
2.磨礪意志品質,練就實干本領。要積極開展挫折教育,在教學訓練中合理增壓加重,在教育管理中嚴格標準要求,在實習實踐中設置實戰(zhàn)難點,使青年師生經常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不斷迎接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戰(zhàn)勝挑戰(zhàn),培養(yǎng)堅持到底、永不言敗、敢打必勝的優(yōu)良素質,激勵青年師生在披荊斬棘中磨礪意志品質,厚植能力基礎。
3.堅持典型示范,濃厚實干氛圍。公安院校要積極搭建和完善與公安機關文化交流活動機制,積極宣傳優(yōu)秀群體代表的拼搏精神和感人事跡,汲取理想的力量,牢記奮斗的意義,激勵和引導廣大青年師生以實干擔當的精神接續(xù)奮斗,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7]“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fā)展”。[18]擔當強國使命,必有過硬本領。公安院校應引導師生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19]為公安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加強“金?!薄敖鹫n”建設,完善實戰(zhàn)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要按照新時代警察職業(yè)素養(yǎng)、能力要求,修訂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加強重點專業(yè)建設,編制專業(yè)建設規(guī)劃,研究細化專業(yè)建設標準、評估要求和方法,探索開展專業(yè)認證,打造一流“金?!薄i_展體系化、實戰(zhàn)化、品牌化的新型課程建設,做精專業(yè)核心課,做強公安基礎課,做優(yōu)通識課程,全力打造一批符合公安需求,體現實戰(zhàn)化和應用型特征的“金課”。
2.深化“教研訓一體化”工作機制,打造實戰(zhàn)化師資團隊。要立足“公安特色、實戰(zhàn)需要”的辦學定位,不斷優(yōu)化“教、學、練、戰(zhàn)”一體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推進實戰(zhàn)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健全“源于實戰(zhàn)、服務實戰(zhàn)、支撐實戰(zhàn)”的“教研訓一體化”工作機制,打造一支善于實戰(zhàn)教學、精于實戰(zhàn)研究的高水平師資團隊。
3.推進實踐教育,提升實戰(zhàn)能力。要深化警教融合、協(xié)同育人,開展實戰(zhàn)化教學體系和工作機制等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完善實驗、實訓、實習和實戰(zhàn)的“四實”路徑,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yǎng)實戰(zhàn)能力,引導廣大師生努力成為專業(yè)型、知識型、創(chuàng)新型公安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20]公安院校應注重公安文化建設,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公安英模精神,努力培育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年師生錘煉律己向善的高尚品質,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1.加強警務化管理,嚴明紀律作風。要進一步突出警務化管理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獨特優(yōu)勢,緊緊圍繞“四個鐵一般”標準,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紀律,樹立遵紀服從的良好意識和令行禁止的過硬作風,提高青年師生政治素養(yǎng)、思想素質與自律意識,著力鍛造一批又一批作風頑強、能擔大任的公安有生力量。
2.加強儀式教育,實現自我升華。要深入挖掘儀式教育功能,不斷賦予開學典禮、頒獎典禮和畢業(yè)典禮新內涵,努力把這“三項典禮”打造成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讓青年師生在一次次隆重而熱烈的儀式中不斷實現自我升華。
3.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增進文化熏陶。要進一步合理規(guī)劃校園布局,優(yōu)化校舍建筑、校園景觀、文化傳播設施等,進一步發(fā)揮陶冶性情、歷練品性和激發(fā)潛能等育人功能,讓青年師生時時刻刻接受忠誠文化教育和熏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前,在統(tǒng)籌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踐中,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yè)發(fā)揮著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公安院校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五四精神,切實肩負起新時代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立德樹人、育警鑄劍,激勵廣大青年師生成長成才、建功立業(yè),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