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栓塞是指因外源或內(nèi)源性栓子對機體肺動脈或者其分支造成堵塞而導致肺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的臨床與生理病理綜合征,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多見于長骨骨折、腫瘤與心臟病等,臨床一般采取影像學診斷[1-2]。肺動脈CT 的血管造影技術為具備高特異度、靈敏度無創(chuàng)檢測方法。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層螺旋CT 的掃描時間減少,以及注射參數(shù)的優(yōu)化等因素影響,肺動脈CT 的血管造影技術中對比劑量可降低,同時保障其診斷準確性,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3]。因此,本文對比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6月診治的肺動脈栓塞102 例患者于螺旋CT 肺動脈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不同劑量對比劑進行診斷的價值,現(xiàn)將具體研究內(nèi)容作如下闡述:
對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診治的肺動脈栓塞102 例患者臨床資料加以分析,按照對比劑不同劑量分成兩組,對照組年齡35~75 歲,平均(54.21±9.06)歲,男女比例30 ∶21,體質(zhì)量為 40~80 kg,平均(58.35±12.10)kg;觀察組年齡35~76 歲,平均(55.23±8.08)歲,男女比例31 ∶20,體質(zhì)量為40~81 kg,平均(57.37±11.12)kg;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方案均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研究對象均自愿簽署同意書,將合并肝心功能嚴重不全者排除,將臨床資料完整者納入。
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 肺動脈血管造影,且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劑量對比劑,觀察組應用低劑量對比劑,首先建靜脈通道,將患者送至CT 室,選擇雙通高壓注射器(美國提供,Empower CTA 型),對照組的雙筒裝入生理鹽水(30 mL)與碘海醇[50 mL,通用電氣藥業(yè)(上海)有限公司,H20000599],觀察組的雙筒裝入生理鹽水(30 mL)和碘海醇(30 mL),且將裝對比劑高速注射裝置和患者靜脈通道聯(lián)通,后以每秒5 mL 速率靜脈推注。用256 層螺旋式CT 機(西門子公司)進行掃描,范圍從主動脈弓的上緣至右側(cè)膈頂,參數(shù)設置:管電流為自動,100 kV 管電壓,5 mm 層厚、層距,0.984 ∶1 螺距,1 mm 重建,對患者肺動脈主干根部加以監(jiān)測,若閾值即將大于120 HU 時,則叮囑患者憋氣,在閾值大于120 HU 瞬間觸發(fā)五秒后進行自動掃描,將圖像傳至工作站進行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取得肺動脈與其分支的詳細圖像。
對兩組左右肺靜動脈的血管強化CT 值、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蕁麻疹、瘙癢)及影像質(zhì)量(對比噪聲比、信噪比和圖像噪聲)予以觀察、比較。
借助SPSS21.0 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s)、[n(%)]表示,且分別用t、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左右肺動脈的血管強化CT 值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左右肺靜脈的血管強化CT 值均較對照組低(P<0.01),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血管成像質(zhì)量(±s,HU)
表1 對比兩組血管成像質(zhì)量(±s,HU)
靜脈 右肺靜脈 左肺動脈組別(例數(shù)) 左肺 右肺動脈53±85.40 255.80±75.70 423.80±93.60對照組(51) 288.436.34±80.30觀察組(51) 164.16±76.10 165.27±72.10 421.70±93.62 435.40±79.23 t 值 7.764 7 6.184 3 0.113 3 0.059 5 P 值 <0.01 <0.01 >0.05 >0.05
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1),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n(%)]
兩組對比噪聲比、信噪比和圖像噪聲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影像質(zhì)量(±s)
表3 對比兩組影像質(zhì)量(±s)
組別(例數(shù)) 對比噪聲比(×100%) 信噪比(×100%) 圖像噪聲(HU)對照組(51) 36.50±9.13 33.80±5.40 25.20±4.88觀察組(51) 35.68±8.70 32.54±6.23 24.80±5.20 t 值 0.464 3 1.091 4 0.400 6 P 值 >0.05 >0.05 >0.05
肺動脈栓塞為一種病理狀態(tài),其常見栓子為血栓,其余是少見氣泡、生物細胞和脂肪滴等,且靜脈內(nèi)皮損傷、血液瘀滯與血液凝固增高為其血栓形成促進因素;病情輕微者將累及1~3 個肺段,癥狀輕,但病情嚴重者將出現(xiàn)休克、低血壓和猝死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6]。目前,肺動脈栓塞國內(nèi)警惕性低,臨床診斷率不高,較易出現(xiàn)漏診;伴隨CT 診斷技術不斷提高,螺旋CT 血管造影技術因其優(yōu)勢得到臨床普遍推廣,且對比劑不同劑量使用價值存在差異[7-9]。
對比、分析兩組血管成像質(zhì)量,結(jié)果顯示:兩組左右肺動脈的血管強化CT 值比較均未顯示高度差異,但觀察組左右肺靜脈的血管強化CT 值(164.16±76.10)HU、(165.27±72.10)HU 均較對照組低,說明對肺動脈栓塞患者于螺旋CT 肺動脈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劑量對比劑進行診斷的價值較高,有利于降低患者左右肺靜脈CT 值,使血管成像質(zhì)量提高。對兩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顯示: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率(3.92%)較對照組(21.57%)低,和康淑琴、劉文亞等人[10]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性較高。提示:對肺動脈栓塞患者于螺旋CT 肺動脈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劑量比劑進行診斷安全性較高,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比較兩組影像質(zhì)量,結(jié)果顯示:兩組對比噪聲比、信噪比和圖像噪聲比較均未顯示高度差異,說明對肺動脈栓塞患者于螺旋CT 肺動脈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劑量或者常規(guī)劑量對比劑進行診斷價值相當,所獲影像質(zhì)量較佳。分析螺旋CT 可進行快速掃描,應用肺動脈血管造影具無創(chuàng)、分辨率高等特點,對于肺段動脈與以上動脈血栓特異性與敏感性較高,加之本研究所用256 層CT 機掃描面積大,可對影像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提高影像質(zhì)量;且對比劑使用需確保其于預定血管充盈時間,在螺旋CT 血管造影中使用低劑量對比劑安全性較高,患者蕁麻疹、瘙癢等不良反應少[11-12]。本研究因受時間、樣本量等因素制約,未對患者應用低劑量對比劑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分析,待臨床進一步地補充、驗證。
總結(jié)上文,對肺動脈栓塞患者于螺旋CT 肺動脈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劑量或者常規(guī)劑量對比劑進行診斷的價值相當,均可獲得較高影像質(zhì)量,但低劑量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具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