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珍
我國實行的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是由社會統(tǒng)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在財務上,社會統(tǒng)籌實行現收現付,實現代際間的收入分配;個人賬戶實行基金積累,實現個人終生收入的平滑。設計個人賬戶積累制的初衷是,當代人的一部分繳費積累起來退休后可以自己花自己的錢,從而減輕下一代的壓力,以應對人口老齡化。
個人賬戶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比較,哪一個投入產出比更高呢?當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高于工資增長率時,積累制度下,同樣的繳費會得到更多的養(yǎng)老金,反之,現收現付制度下同樣的繳費得到的養(yǎng)老金更多。所以,積累制度更有效的前提一是賬戶有錢,二是賬戶的收益率高于工資增長率。
養(yǎng)老保險制度設計了積累制,但沒有設計相應的基金投資運營制度,所以個人賬戶基金只能按政策計算銀行存款利息。個人賬戶計息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并軌作為分界線,2014年10 月1 日之前,職工個人賬戶基金按一年期銀行利率計息,并軌后,為保證個人賬戶替代率不下降,個人賬戶計息率依據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每年6 月公布當年的計息率,計息的水平大大高于前期。
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困境,一是職工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是空賬,無論計息率高與低,記入賬戶的利息都是制度的負債,是沒有資產作背書的。二是按一年期利率計息的政策,賬戶持有人是受損的,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替代率極低。職工按工資的8%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積累30—40 年,長錢短息,其本利相對于退休時的工資而言變得微不足道,因為自從制度建立以來,工資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一年期銀行利率。三是按工資和物價增長計息的政策,記入的利息較高,當下賬戶持有人的利益得到保證,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替代率有了保證,但個人賬戶記入的利息越多則制度的負債越高,職工退休時下一代繳費負擔也越重。
如果以1997 年發(fā)布26 號文算起養(yǎng)老保險制度實施了22 年,個人賬戶制度并沒有按預期順利發(fā)展。養(yǎng)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因為社會統(tǒng)籌基金收入不足以應付養(yǎng)老金發(fā)放,個人賬戶資金很大一部分被挪用于當期發(fā)放,形成了部分“空賬”。21世紀初,東北三省開始進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改革,后來陸續(xù)又有10 多個省市要求試點。幾年后,由于沒有基金運營配套制度,已經做實的個人賬戶資金趴在賬戶上不能動,同時東北地區(qū)社會統(tǒng)籌基金又陷入支付困境,于是已經做實的個人賬戶基金再一次被用于當期支付,漸漸地做實個人賬戶試點不再是熱點話題。逐步做實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政策被“名義賬戶”的思路取代,目前個人賬戶基本沒有資金了。
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個人賬戶是“空賬”,還要為空賬記入一個很高的利息率,連本帶利雪球式滾動,這是一個非??膳碌臄底郑荣~戶持有人退休后,這些數字是要靠下一代的繳費來兌現的。據人社部和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6 年、2017 年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規(guī)模分別為5.3 萬億元和6.3 萬億元,記賬利率分別為8.31%和7.12%,記賬利息分別為4404 億元和4486 億元。2018 年的計息率為8.29%,記賬規(guī)模應該不小于7.3 萬億元,當年的記賬利息至少是6000 億元。按照這樣的發(fā)展速度,下一代如何負擔得起!原本希望減輕下一代負擔的制度設計可能會成為壓垮下一代的最后一根稻草,當慎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