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亞(首都師范大學)
目前,對色彩的研究主要通過物理、生理、心理三個方面來進行,在對顏色的心理感知、色彩學和符號學等領域的研究中,主要停留在單一顏色角度以及靜止狀態(tài)下色彩搭配的角度。從生理層方面來看,顏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視覺經(jīng)驗,人類對于顏色除了單純的視覺感受,還有顏色對于人的認知和情緒所具有的深遠意義,色彩有屬于自己的語言,這有助于電影在視覺上定義某個角色的性格弧線,或豐富故事的層次、推動情節(jié)和觀眾情緒的調動。通過案例的分析,對電影色彩的分析和研究,為電影色彩的創(chuàng)作設計提供理論借鑒。
關于電影色彩最重要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復制,是反應真實事物的藝術形態(tài),其次才是作為表現(xiàn)任務以及行發(fā)情緒的藝術途徑,假設一部影片運用了客觀表達方法,如此,電影的色彩節(jié)奏和結構就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就好像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徐崢飾演的印度神油店店主程勇機緣巧合幫助白血病人前往印度偷渡白血病仿制藥格列寧,在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是利用客觀的色彩描繪的,這樣便能真實的表現(xiàn)出當時的所有的生活景象。對于生活中的客觀色彩,也伴隨著情景的變化而相應的變化,展現(xiàn)出的是那種極具有現(xiàn)實性的變化。在運動的過程中色彩并沒有呈現(xiàn)出連綿的起伏變化,可是從潛移默化時刻影響著影片的風格。因而,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色彩客觀性應該更加注意對色彩的選取。
電影通過鏡頭的運用來表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電影鏡頭畫面就是視覺語言的轉換,電影的音樂也影響故事的發(fā)展,所以,對于電影來說只有視覺和聽覺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故事劇情的推進。而對于視覺的表現(xiàn),色彩就是最為直接也是重要的表現(xiàn)因素,對于一部電影,色彩就是了解和分析視覺語言的關鍵。色彩不僅僅只描繪出影片中的客觀存在,更為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敘事性能力,創(chuàng)作者能夠利用色彩來呈現(xiàn)場景美感,引起觀看者情緒得變化,營造相應的場景氛圍,通過色彩來虛構故事情景,通過色彩的敘事方式制作出獨具一格的畫面風格和審美心理,使得觀眾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創(chuàng)作者構建的心理環(huán)境。在銀幕世界的造型空間里,形的作用比理性更重要,而色彩的作用是善于傳達和揭示人們在銀幕空間中的情感和心理,使畫面更加生動豐富而富有生命,通過色彩的表現(xiàn)力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外化。格式塔心理學曾指出,在知覺活動中,對于對象的整性的知覺優(yōu)于對各部分的感覺,同時不等于對各部分的知覺相加。根據(jù)知覺的這種特性,觀眾們在觀看電影時,首先把握住電影的整體效果,并非簡簡單單的對色彩、形象以及環(huán)境等不同因素直接相加。對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色彩的處理,我們顯得格外謹慎,因為對色彩處理稍有不當就會影響電影的整體效果。就是因為這樣,現(xiàn)如今的導演們更重視電影中的視覺造型,通過它可以很好的表達出相關信息,使得電影更加富含敘事力。
早期電影由于采用膠片拍攝,在數(shù)字中間片的環(huán)節(jié)制作的流程非常復雜,色彩受膠片的特性、洗印條件和光源、色溫、光號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技術的要求十分嚴格,而隨著數(shù)字攝影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shù)字化調色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膠片制作方式,色彩的創(chuàng)作方式變得具有更大的可能性。色彩是影片畫面語言中最容易引起觀眾視覺注意的語言表達方式,色調在構建影片情感基調、渲染影片情感氣氛以及表達特定情感方面,都有其鮮明而獨特的優(yōu)勢。調色師通過調色把前期拍攝獲得的原始素材進行后期再創(chuàng)作,運用各種色彩情感和光影變化進行構思和設計,讓觀眾從畫面的色彩感受電影想要傳達的思想,數(shù)字化調色能夠實現(xiàn)膠片時代難以創(chuàng)造的調色手段,不再用印制校正拷貝。先進的后期DI系統(tǒng)包括素材管理、套底、調色、特效制作、輸出復制和拷貝等功能,現(xiàn)代電影的色彩創(chuàng)作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創(chuàng)造性。這也體現(xiàn)出了色彩語言的技術性,依賴著技術的發(fā)展,與科技的發(fā)展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
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不同的情緒反應,美國著名的帕蒂·貝蘭托尼教授做過一個關于色彩的實驗,他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由他們投票選出兩種情感狀態(tài),色譜中的六種最基本的顏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以及白色與黑色,是提供給實驗參與者使用的顏色,之后,前三位參與者,在洛杉磯的一間畫室中同時單獨作畫,另外的幾位參與者也各地單獨作畫,他們拿到是完全相同的色彩顏料,所有的實驗參與者都不知道其他人在命題創(chuàng)作中使用了那些顏色,最后實驗的結果展示出,所有表現(xiàn)憤怒的畫面中都出現(xiàn)了紅色,紅色也許會激起人們不同的情緒,紅色也可以是代表婚禮中祝賀的顏色,而在表現(xiàn)平靜的情感中參與者們大多選擇了藍色來表現(xiàn)。這個實驗表明了色彩與情緒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著名的經(jīng)典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就展現(xiàn)了色彩的象征性作用,影片中使用了黃色和藍色來指代蒙太古(羅密歐的父親)家族和凱普萊特(朱麗葉的父親)家族,這兩種顏色始終貫穿整個影片,兩個家族所使用的轎車也是黃色和藍色,甚至兩位主角第一次一見鐘情的時候,隔在兩人之間的魚缸里的魚也分別是黃色和藍色的,這兩種顏色從一開始就隱喻著兩個家族的敵對關系,甚至也預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慘的結局。
每一種色彩都能表達多種情緒,紅色:刺激色,紅色可以代表多種情緒,根據(jù)不同的影視作品的色彩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有:有力之紅、情欲之紅、挑釁之紅、焦慮之紅、憤怒之紅、浪漫之紅等,每種都在對應的影視作品中強化著影片主題和推進著整個影片的情感關系的變化,引起觀眾的共鳴。
影片的色彩基調是指整個影片呈現(xiàn)出的色彩傾向和風格。每一部電影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基調,可以從影片一開始便給觀眾一種情緒導向 ,全片的基調既是和諧統(tǒng)一的,又是不斷變化的。而往往確定影片的色彩基調,就要根據(jù)整個影片的劇情發(fā)展和電影場景的選擇進行變化,整個色彩必須凸顯一種或幾種顏色作為主旋律,始終出現(xiàn)在影片中,漸漸推動故事的發(fā)展。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中年輕與成熟、肉體與靈魂、愛與仇恨、渴望與責任,不斷地在影片中交織,李安用色彩微妙的強調這些關系,影片在不同的階段展現(xiàn)了不同的色彩運用,在開篇的時候俞秀蓮與李幕白情感壓抑的環(huán)境運用了淺淺的藍灰色營造環(huán)境的反差,在電影中俞秀蓮和李慕白的大部分對話都是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周圍的環(huán)境都運用了藍色來營造氛圍,藍色強調了兩個人之間的憂郁和無奈。當影片中出現(xiàn)紅色時,就是玉嬌龍出現(xiàn)的時候,她讓畫面充滿了活力,紅色最先是出現(xiàn)在玉嬌龍的紅色大花朵中,而俞秀蓮則一直穿著不起眼的紫色衣服,這正好反映了俞秀蓮和玉嬌龍兩種不同的性格,紅色映射出了玉嬌龍血氣方剛的內(nèi)心,影片后期羅小虎的出現(xiàn)也是穿著紅色的衣服,這也與玉嬌龍的紅色相呼應,而俞秀蓮和李慕白則是被克制的藍色和紫色所包圍,紫色在整部電影中持續(xù)而微妙的存在,電影中的俞秀蓮和李慕白,玉嬌龍和羅小虎終究無法保持同步,只有在紫色的環(huán)境中,他們才能最終相聚在一起。
圖 1 電影《臥虎藏龍》Fig.1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圖 2 電影《臥虎藏龍》Fig.2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圖 3 電影《臥虎藏龍》Fig.3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圖 4 電影《臥虎藏龍》Fig.4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雷德利·斯科特導演1982年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很好的運用了色彩來創(chuàng)造未來空間的氛圍,影片的場景非常的復雜,色彩的運用也十分豐富,雷德利·斯科特認為《銀翼殺手》應該是一部未來主義的黑色電影片中的城市應該是潮濕陰暗的,我們用霓虹燈照亮這座城市,不僅是因為它能提供人工化的色彩,還因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都市就是這樣,《銀翼殺手》整個影片的主色調是橙色,影片采用了冷暖色的對比,用暖色代表好人,用冷色代表壞人,色彩的對比可以加強整個影片的劇情和情緒帶動。影片一開篇鏡頭向閃耀血紅色平行線推進,它前面是一座黑暗的都市,黑色的小塔正在向潮濕的空氣中噴射出黃色的火焰,天空中的飛行器緩緩飛過,它們都閃爍著紅光。它們飛向城市間的兩座大樓,它們象征著權利 影片中室外充斥著酸橙色的霧氣,它能讓人一下就看出糟糕的空氣質量。雷德利·斯科特利用色彩潛在的拋出了很多線索來引導觀眾對于影片的思考。
圖5 電影《銀翼殺手》Fig.5 《Blade Runner》
圖6 電影《銀翼殺手》Fig6 《Blade Runner》
圖7 電影《銀翼殺手》Fig.7 《Blade Runner》
圖8 電影《銀翼殺手》Fig.8 《Blade Runner》
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數(shù)字色彩分級技術的不斷完善,色彩在電影制作的過程中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色彩語言的作用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大眾對于色彩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因此一部好的電影應該充分的利用色彩來打動觀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