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yōu)春 黃春玲 鐘寶琳
癲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障礙疾病,目前我國有上千萬的癲癇患者,大多數(shù)致病原因是腦功能區(qū)異常[1]。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癲癇,主要是切除病灶和阻斷傳統(tǒng)通路,因此癲癇手術麻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術中喚醒語言功能區(qū)進行準確定位時,需要熟練技巧和特殊工具[2-3]。在全身麻醉的過程中,氣管插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Discopo可視管芯一種新的工具,在語言功能區(qū)手術術中喚醒后氣管插管中有較大應用潛力[4]。本研究選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實施手術的64例癲癇患者,分析Discopo可視管芯在語言功能區(qū)手術術中喚醒后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實施手術的64例癲癇患者,均進行術中喚醒的語言區(qū)病灶。入選標準:①年齡在18~48歲;②18 kg/m2<體質量指數(shù)(BMI)值<25 kg/m2;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為I、II級[5];④無嚴重心、肝、肺、腎功能障礙疾病;⑤無血、便、尿常規(guī)檢查異常;⑥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合并癥。排除標準[6]:①接受手術前有聽力、智力障礙者;②有困難氣道者;③有胃食反流者;④無法完成配合喚醒者。本次研究經(jīng)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入選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兩組接受不同的插管方式。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35.42±3.27)歲,19 kg/m2
兩組患者均接受麻醉前準備、麻醉誘導,用藥方法無差異,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用藥量及用藥時間。在氣管插管階段,由同一位技術精湛的麻醉師操作完成,給予男性患者ID=7.5的氣管導管,給予女性患者ID=7.0的氣管導管。①觀察組患者在誘導完畢后采用Discopo可視管芯進行氣管插管,具體如下:按照左側磨牙入路插管法,麻醉師使用左手輕抬患者的下頜部位,另一只手向左旋可視管芯前端90°,從左側口角將右旋鏡桿緩慢移入咽腔,在移動過程中密切注意頸部光斑,直至甲狀軟骨平齊后,開始向右旋鏡桿移過甲狀軟骨,觀察頸部光斑的實際位置,一旦環(huán)甲膜處即頸部正中央發(fā)現(xiàn)光斑,從目鏡中看到氣管軟骨環(huán)苛聲門裂解剖結構后,說明鏡桿已達聲門或送入氣管內,與此同時沿鏡桿弧度拔出,完成插管操作。②對照組患者在誘導完成后使用Macintosh喉鏡輔助插管,具體如下:患者在手術床上采取仰臥姿勢,保持頸部后仰,枕下放置一個約10 cm的軟墊,采用左手持喉鏡,右手打開患者下頜,從右側口角入于喉鏡片,在會厭谷部位挑起會厭,另一只手把導管緩慢置入患者氣管內。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期與喚醒期的即時舒張壓(DBP)、收縮壓(SBP)、脈搏氧飽和度(SpO2)、心率(HR)值。②記錄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腦電雙頻譜指數(shù)(BIS),包括入室后5 min(TBL)、插管前(TBI)、即刻插管后(TAI)、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5 min(T5)的值。
觀察組喚醒期與麻醉期的SBP、DBP、HR、SpO2值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喚醒期與麻醉期的SBP、DBP、HR、SpO2值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兩組插管后T1、T2、T3、T4、T5的BIS值與TBI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脈搏氧飽和度比較
注:與同組麻醉期比較,1)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BIS值比較
注:與TBI比較,1)P<0.05
如果要獲得腦功能語言區(qū)手術的精確監(jiān)測定位,那么要求清醒狀態(tài)下患者與醫(yī)師密切交流,才能完成準確定位[7]。全麻手術中的喚醒管理較為復雜,臨床操作要求較高,需要進行藥物選擇、釋放調控和氣道管理,通常采用多次置入喉罩或局部麻醉鎮(zhèn)靜的辦法,但是存在除去喉罩再插喉罩的風險因素[8]。在手術操作中,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其中視頻喉鏡和纖維支氣管鏡是近年來最常使用的輔助技術,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局限性[9]。例如,纖維支氣管鏡的成本較高、前期準備工作比較復雜、術中光束易出現(xiàn)折損[10]。
在麻醉喚醒期間,實施平穩(wěn)安全的氣管插管是保證患者康復質量的前提,如果插管不當會造成嚴重不良反應,使疾病進一步惡化,損害多種臟器。由于癲癇患者的耐受力較低,若直接使用喉鏡通口-氣管插管,容易引發(fā)強烈的應激反應及血流動力學反應,從而引起心血管不良狀態(tài)。Discopo可視管芯是一種柔韌、纖細的具有可視發(fā)光管芯的氣管插管輔助器械,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塑形,通過前置攝像頭實時同步傳像,指示氣管導管進入氣管[11-12]。此外,可視管芯能直視聲門插管,保證位置的準確,提高插管成功率[13]。該方法不受牙齒、頸部活動的影響,避免周圍組織受損,防止喉頭出血、水腫,甚至發(fā)生呼吸道梗阻[14]。在整個插管過程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能夠保持穩(wěn)定,減少患者插管過程中產生的意外風險,進一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15]。
經(jīng)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Discopo可視管芯的語言功能區(qū)手術患者,喚醒期與麻醉期的SBP、DBP、HR、SpO2值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可視管芯不會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和脈搏氧飽和度,維持患者正常的新陳代謝,減輕患者手術中的身體排斥,而使用Macintosh喉鏡輔助插管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和脈搏氧飽和度均有改變(P<0.05)。Discopo可視管芯能保證患者不會出現(xiàn)強烈應激反應,維持正常血流動力學,使血壓、血流、心率處于正常水平,安全有效,無顯著副作用,明顯優(yōu)于Macintosh喉鏡,可能是因為在可視化的操作下,插管準確失誤少,調整入鏡方向,便于操作,減少了對會厭和咽部感受器的機械性刺激[16]。插管后T1、T2、T3、T4、T5的BIS值與TBI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喉鏡輔助插管變化類似,說明兩種插管方式的腦電雙頻譜指數(shù)變化無差異,Discopo可視管芯在喚醒患者的同時,不會影響患者的腦電波,對語言功能區(qū)無損害作用,同樣具有安全性和治療性,不改變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避免患者語言功能區(qū)受損。所以,Discopo可視管芯在確?;颊哒I眢w功能的條件,提升患者的插管體驗,不影響患者的麻醉效果,保證手術操作中鏡桿已達聲門或送入氣管內,進而使手術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Discopo可視管芯能增強語言功能區(qū)手術患者的血流穩(wěn)定性,提高插管的成功率,不干擾患者的腦部組織運行,縮短術中插管時間,可進一步在喚醒后氣管插管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