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予彤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海南 ???571100)
在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肩負著塑造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智慧、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重任。要使音樂教學能更好地發(fā)揮它的這些功能,音樂課教學必須重視教學策略,最大可能地幫助我們更好地詮釋教學策略,達到教學目的。
合唱是人類音樂經(jīng)過千百年發(fā)展所形成的一直音樂藝術形式,尤其是多聲部的合唱充分體現(xiàn)著人類的聲音橫向縱向結構的一切可能性,體現(xiàn)著音樂中復調與和聲的高度結合。這種演唱形式是聲樂藝術最高的體裁之一,在發(fā)揮集體聲音的潛力與威力的同時,合唱者也在進行人際與心靈的交流。合唱是學習和實踐音樂再好不過的形式與途徑之一,是一個民族、國家、社會和學校值得充分體驗音樂藝術,去感受和領悟音響的結合美、表現(xiàn)美,去洞察音樂的整體及其織體結構,都是一個最好不過的途徑和方式。我們的合唱首先是為教育服務的,通過合唱去教育學生,使他們從中感受到快樂。
童聲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種極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激發(fā)生活熱情,豐富想象能力并促進智商和情商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兒童的聲音是世間最清澈無暇、最明亮動聽、最平和安定的聲音。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我們在童聲的世界里陶醉,如何將孩子們的聲音帶入更為美好、音響效果更為豐富的音樂世界,是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目的。
合唱不同于獨唱,班級合唱不同于合唱團合唱。在一個班級里,對來自不同環(huán)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音色特點,又從未接受過合唱訓練的孩子,要做到讓他們喜愛合唱課從而喜歡合唱藝術,真正進行合唱,就需要教師在班級合唱課堂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
圖形譜——小學音樂教學的“法寶”,融合了音樂和美術這兩大人文藝術學科,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和培養(yǎng)音樂技能的有效手段。歌曲教學的核心和難點之一就是識譜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到困難、枯燥,從而失去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睆膶W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將低段學唱歌曲用色彩艷麗、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圖譜形式呈現(xiàn),淡化了濃重的樂理知識和讀譜,創(chuàng)設了輕松活潑的學習情境。究竟咱們教師如何自己設計圖形譜呢?我們可以通過實物、點、線等圖形或符號將抽象音符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以體現(xiàn)旋律線走向、節(jié)奏長短和音的強弱等音樂表現(xiàn)要素。
圖譜參與音樂教學,我們首先要了解各類圖譜的作用:分解圖譜——示意歌曲節(jié)奏;形象圖譜——展示旋律走向;意境圖譜——暗示演唱方法;情景圖譜——強化歌詞記憶;生活圖譜——表現(xiàn)歌曲情緒;填空圖譜——提供思考空間。
音樂的速度與音樂的形象關系非常密切,在童聲合唱的過程中建立恒拍意識很重要。利用圖形譜訓練學生建立恒拍意識,還可以通過圖形譜顯示多聲部的節(jié)拍變化,進行恒拍下的節(jié)拍訓練,均勻、準確地拍擊出每一個拍點。
“吹蒲公英”游戲:孩子們想象自己手上拿著一朵小蒲公英,運用長氣息吹蒲公英,指導花傘上所以的“降落傘”都被吹走……這個游戲的目的在于訓練孩子平穩(wěn)的深呼吸。
“打哈欠”游戲:通過打哈欠的動作來吸氣,在做“打哈欠的動作”時,咽腔后部打開,感覺吸入涼氣……這個游戲的目的在于訓練咽喉部位的打開和自然的深呼吸。
奧爾夫體系在充分開拓器樂領域的同時,對聲樂也同樣重視,齊唱、重唱、合唱在奧爾夫學校教學體系中從始至終貫穿,“合唱”在奧爾夫的音樂教育計劃中是作為基本點出現(xiàn)的。
合唱給人以審美享受,能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性情,最終達到人格的感化。優(yōu)美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音樂的情感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徜徉于音樂的殿堂,而且可以相應的培養(yǎng)起他們高尚的藝術情操與藝術感悟能力,激發(fā)他們活潑樂觀精神,豐富其思維想象力,促成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班級合唱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尋找到一種甚至是多種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發(fā)展自身能力的教學策略,并將它們有效、交叉、綜合、靈活地運用,無疑將達到較理想的學習效果,對普及好提高班級合唱教學、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