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從芳
(深圳市寶安職業(yè)教育集團第二校區(qū),廣東 深圳 518104)
20世紀中后葉,美國健康教育專家鮑爾和霍爾在提出完善的健康定義中認為“健康是人們在身體、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覺良好并精力充沛的一種狀態(tài),其基礎(chǔ)在于機體一切器官組織機能正常,并掌握和實行適應物質(zhì)精神環(huán)境和健康生活的科學規(guī)律。”[1]人類也因此走上了心理健康的新時代,而學生們是祖國的未來,更值得我們關(guān)注。
課堂教學中,對于比較自卑的同學,我鼓勵他們盡可能多的參加集體活動,如大合唱,樂器合奏等,在多次登臺的表演中,我能夠明顯看到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明顯提升。例如我的一個烹飪班的女生,唱歌非常好聽,但非常害怕登臺表演,我了解到她的情況就多次鼓勵她在不同場地表演,再次站到舞臺上的她像換了一個人,自信心劇增,唱起歌來的肢體動作更加自然,跟觀眾的互動也明顯有了改善,這就是心理素質(zhì)的明顯提高。
音樂作為美育手段,不管是從事教育的專業(yè)人士,還是為人父母的家長,都深深得了解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里面不排除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以此為特長來考入更加理想的學校,可絕大部分家長是抱著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心態(tài)。美學中認為“認識美是一種完整的流程,包括對美的基本結(jié)構(gòu)的認識,對美的實際形態(tài)的了解,并將他們貫穿起來,針對于其存在方式所進行的邏輯理解與分析。[2]尋求真善美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其實這也是對一個人審美觀的培養(yǎng)。
大合唱、集體舞、大合奏能夠很好的拉近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有一個好的聲音效果,而感情是在這種互動中建立起來的,一旦她和其他同學的互動形成了,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就建立起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guān)系的建立。
社團課里的一位女生,留著男孩子發(fā)型,平時的穿衣打扮也比較男性化,在藝術(shù)節(jié)舞臺上主動要求穿男生服裝。她在我的課上一開始隨意出入教室。后來我了解到她們班上的另外一個女生也很喜歡唱歌,我就鼓勵她們一起參加文體活動,那么自然而然就走得近一些。后來朋友也慢慢多起來。后得到科任教師的一致好評。
通感,就是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使各種審美感官,如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zhuǎn)化。錢鐘書先生說過,“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線……”[3]可見,通感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像你看著滿園的春色,會哼起“春之歌”一樣。我們經(jīng)常在聽音樂的時候聯(lián)想到一些畫面或者帶給我們相似感情的人物,都是通感在起作用。這樣我們在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時候,可以將作曲家命途多舛的生活經(jīng)歷代入進來,從而激發(fā)她對人生的自信與追求,修正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在團體動力學原理中闡述,團體具有改變個體行為的力量,合唱團或者樂團在排演音樂作品時,要求各成員相互信任與幫助,促進了團員之間的和諧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團體中的每一位同學因此而得到發(fā)展,分享、體驗在我們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shù),所有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實踐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傾聽的基礎(chǔ)上,如果沒有聽覺的支持,音樂將成為沒有血液沒有情感的空殼。當人們聽到音樂時,音樂能使人的大腦皮層松弛,同時產(chǎn)生“興奮灶”,引起愉快的情緒和舒適的,歡樂的情感,從而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重要內(nèi)容為情感教育,然而音樂本身就是對情感的體驗,特別是在班集體中的音樂活動,有人跟自己共同體驗,所以通過音樂體驗同學們將不良的情緒釋放出去,把良好的情緒分享給身邊人,自己得到幸福感,這是自我滿足與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不同音高帶給人們不同的身心感受。低音旋律的樂曲能夠使精神高度緊張的學生逐漸釋放壓力,從而舒展身心;高音旋律的樂曲能夠促使情緒低落的人慢慢積極起來,樂觀的看待人生。對于將要參加重要考試的學生,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幫助松弛神經(jīng),使其以平常心應考;對于遭遇學習或生活壓力的學生,請他欣賞高昂嘹亮的音樂,使其充滿自信,沉著應考。
不同的人樂器有不同的音色,音色不同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例如鐘聲發(fā)出鏗鏘的聲音,可以激發(fā)勇武的精神;絲弦的聲音可以使人意志堅定;大提琴的低沉音色可以使人安靜下來等等。小跳音程給人以穩(wěn)定溫和的感覺,而大跳音程帶給人強烈的心理沖擊,恰恰是大跳音程更能夠培養(yǎng)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每一首樂曲都是大小跳循環(huán)往復的出現(xiàn),只是有偏多、偏少的區(qū)別,那么去欣賞這些樂曲,能夠更好的呈現(xiàn)出心理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