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橦 王詩涵 李澤寧
摘 要:青少年群體屬于特殊群體之一,但相較于多方關注的留守兒童,幼童或單一女童而言,對于這一群體性安全問題卻甚少有研究涉及。本文擬通過實證角度,提出對于青少年性安全現狀,性教育問題及其解決措施的初步分析。
關鍵詞:青少年;性安全;實證方式
1 問題提出及性安全現狀
當前,有關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與重要性已經引起廣泛關注,但對于青少年性安全問題的針對性,精準性還有待發(fā)掘,在國內論文收錄網站,鍵入“青少年性安全”或是“Adolescent sexual safety”,出現的論文數寥寥可數,說明目前對于該問題的研究程度優(yōu)先性并不高。
大體來說,因為缺少良好的性教育可能帶來六個核心問題:意外妊娠與人工流產,疾病,性騷擾、侵害、暴力和強奸,自我悅納與認同障礙,性的消極印象、意識與行為,以及貫穿以上內容中性別視角的缺失。
而每個問題背后都有著比常見報道中更為復雜的因素。再以意外妊娠與流產為例,中國流產人數龐大,人們一般所采用的都是國家衛(wèi)計委的估算值:1300萬,在其中,25歲以下占比47.5%,未育比例49.7%,但這個數據并不包括藥物流產和非公立醫(yī)療系統(tǒng)、非正規(guī)醫(yī)療系統(tǒng)的數量,因而實際人數無法計算,只能說當下青少年性安全問題現狀的確不容樂觀,人們需對這方面傾注更多的關注,以及更持久的改善。
2 青少年性教育現狀
性教育安全問題的解決通常包括前期的基礎性教育,中期對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安全的持續(xù)教輔,以及后期法律法規(guī)對于相關問題的規(guī)制。
但目前存在許多不可抗問題,例如專家力量少。雖然隨著國內性觀念的開放,愈來愈多人從事性學領域,但性學和性教育依然有著很大區(qū)別。很多中學,甚至大學教師所做的性教育課程,往往只能涉及一部分,不具備全面性,有的課程僅涉及生殖健康,而不包含對于學生性啟蒙階段的性觀念引導,如LGBT(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相關知識,有的又只專做LGBT群體科普,卻從不涉及避孕等基礎常識,總得來說很少有人能涉及多個內容。更重要的是性教育需要相當多的的理論基礎作為后盾,而理論體系也同樣重要,它們直接指導了性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但中國目前對于這兩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而相較于專家作為個人化的力量而言,性教育的組織則更為缺少,二者對于性教育發(fā)展促進作用卻又是完全不同的,學者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是通過科學的管理,用社會組織的方法實現規(guī)?;?、標準化和高效也同樣不可或缺。
以社會結構而言,社會發(fā)展是復雜的多元素參與機體,任何一方都有自身的價值,都需要更多的學習來自不同學界的成果,用新的工具、方法和專業(yè)的管理來實現有效運作,同時更需要兼顧那些資源可及性不足的邊緣人群。對于邊緣人群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對于青少年群體性安全的普及效率。
3 措施初步分析
性安全解決措施目前仍舊是一個爭論話題,基于性行為所帶有的特定性,受傳統(tǒng)習慣影響,“性”被極度隱私化,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漸成熟的青少年,同更低年齡層幼童不同,在懵懂中或僅受到性啟蒙后對于這一問題一知半解,卻又羞于啟齒,遇到和性有關的問題往往無處請教,使得這一年齡階段的性相關問題更不容易被外界知曉,研究難度也更高。
通常情況下,如何提高性教育層次,落實切實有效的性教育手段,是解決青少年性安全問題的首要措施。
而作為一個全方面的教育體系,性教育需要嘗試探討有關性的心理、知識、行為、法律、道德等多層次綜合的內容。在這一角度上,基于孩子跟父母長時間的親密生活與共同經歷,讓家庭式的性教育更可能做到符合不同青少年成長時期的個人需要,這使家長們在性教育的承擔上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特殊優(yōu)勢。且在其中,家庭式教育可以有效促進青少年與家長間的親子交流,也更有利于青少年吐露隱私問題,使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由家長為主導進行的性教育不僅是便于可行的,而且是更容易獲得成效的。然而萬事無全,它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基于認知的局限性,普通環(huán)境下的家長對于科學的性知識了解和性教學方式非常有限,加之守舊觀念的影響,都導致目前我國家庭模式性教育的收效較差。相比之下,學校主導的性教育更為科學,只有經過正規(guī)培訓的科班人士才能教授該課程,他們可以根據學生群體的現實情況,較為專業(yè)地進行性教育。
但是單一的學校式性教育疲于照顧學生的個體性,而性作為一種獨特的個體特征,不適合一概而論,例如很多青少年都會因為自己生理與心理上的性變化,在時間等問題上與他人不同,從而產生有較大差異的性問題。比起家庭式性教育,它勝在廣度,卻深度不足。
因此基于當下的社會現狀,本文更提倡家庭式和學校式相結合的綜合性教育模式。二者深度與廣度相結合,不僅提供了更科學而廣泛的性教育模式,又能在細節(jié)處顧及每個人特殊性,充分發(fā)揮了不同教育方式的優(yōu)勢,并且有利于青少年更系統(tǒng)的吸收性知識,更安全的處理與異性的交往。
綜合性教育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但如果要求其更有效的發(fā)揮作用,家庭與學校在性教育上必須做到統(tǒng)一,特別是觀念引導,行為指引以及知識傳授方面,以青少年性心理教育為例,如果家庭式教育帶來陳舊觀念,則會產生與學校性教育沖突的負面影響。這也就強調學校在開展性教育時必須重視與家長的協(xié)調,必要時候也可以舉辦一些針對家長的性教育課堂,在科學知識、先進觀念等方面給家庭教育一定的指導,以保持相關步調的一致。由于綜合性教育這類活動通常是在統(tǒng)一年齡層青少年中進行,因此在性教育活動中,如果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較為寬松活潑的討論平臺,鼓勵青少年發(fā)表自己對性知識和性自護能力的觀念,在老師與家長的指引下,將正確的性知識傳遞給其他伙伴,青少年在彼此交流過程中隔閡感較小,在這樣的溝通中更加容易敞開心扉,信息傳遞的效率也就更高。
其二是加大力度投資人才與技術。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不僅對性教育有深入了解,同時在社會發(fā)展工作方法,例如組織發(fā)展、項目管理等方面有著廣泛涉獵,特別鼓勵青年人參與。通過小額資助研究創(chuàng)新的項目模式、方法與性教育技術。發(fā)現好的模式后由專業(yè)團隊制作成技術材料分享至合作網絡。目前,一些機構的做法已經證明了這種方案的可行性。
其三是倡導融合。通過相關會議發(fā)言、展覽、培訓、演講、媒體事件倡導公眾接納了解性教育,鼓勵感興趣的個體或組織加入合作網絡,在當地環(huán)境或項目中融合性教育內容。
綜上,雖然接受了性教育知識儲備、性心理發(fā)育的青少年在性安全各方面的表現要遠好于未接受性教育的青少年。但是在接受了性教育的人群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據統(tǒng)計,在生理方面,受到過性教育的青少年中還有14.30%的人不清楚自己的第二性征發(fā)育情況,13.85%的青少年在月經或遺精之前并未學習相關知識,能掌握科學的性安全知識的青少年也僅占60%左右;而在較為嚴峻的性心理問題上,有30%的青少年在接受過性教育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狀況。可以看出,我國當前青少年性教育的質量還存在一定問題,性安全問題也顯示出白熱化趨勢,構建完善性教育及安全保障體系,還需要全社會持之以恒的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調研報告》
[2]《14-17歲中國少年的性狀況研究》
[3]徐萌,尚金萍,王琪超:《青少年兒童性安全防護現狀及體系研究》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