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相三婷
【摘 要】目的:探討亞甲藍術中定位在乳腺小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B超檢查乳腺腫瘤直徑小于或等于1厘米BI-RADS分級3-4A級懷疑惡變的乳腺腫瘤58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術前B超確定腫塊位置后體表標記筆標記,觀察組29例采用術中亞甲藍B超引導下腫塊旁注射標記,比較兩組手術切口的大小、切除組織量多少、腫瘤漏切的例數(shù)。結果:對照組:切口大小(2.50±0.43)cm,切除標本量(4.51±1.03)ml,5例病人腫塊漏切需再次手術;觀察組:切口大?。?.39±0.29)cm,切除標本量(1.30±0.22)ml,無漏切腫塊病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亞甲藍術中定位在切除乳腺小腫瘤中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切除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乳腺小腫瘤;亞甲藍術前定位
隨著目前檢查儀器的發(fā)展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改變,許多乳腺小腫瘤尤其是臨床觸診陰性(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 NPBL)(1)的腫瘤越來越多的被發(fā)現(xiàn),且腫瘤大小直接影響乳腺惡性腫瘤的分期從而影響其預后,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乳腺癌及如何準確切除懷疑惡性的病變顯得尤其重要?,F(xiàn)針對如何準確切除乳腺小腫瘤的方法有很多,我們采用亞甲藍術中定位對比術前體表標記定位的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B超檢查乳腺腫瘤直徑小于或等于1厘米并且BI-RADS分級3~4A級懷疑惡變的乳腺患者58例,均為女性,懷疑惡變需切除的病灶為單個。患者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5.7±10.1)歲,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觀察組29例。
1.2 方法
兩組手術均在2%利多卡因與生理鹽水1:1稀釋后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觀察組麻醉滿意后1ml注射器抽取亞甲藍0.1mlB超引導下腫塊旁局部注射后常規(guī)行腫塊切除術,切除藍染乳腺及其旁腫瘤組織,術中可以充分暴露腫瘤;對照組術前B超確定腫塊位置后體表標記筆十字交叉法標記腫塊位置后常規(guī)性腫塊切除術,切除標記號垂直后方腺體組織及腫瘤組織,后方達后間隙,切除組織采用排水法測量切除組織量的大小,送病理科確認腫塊完整切除,若未完整切除或未找到腫塊則繼續(xù)切除切口周圍腺體,需確認完整切除腫塊后逐層縫合切口。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切除標本組織量,數(shù)據(jù)以表示,漏切而需再次切除的例數(shù)。兩組間比較采用均值方程的t檢驗,統(tǒng)計分析在SPASS20.0軟件系統(tǒng)進行。
2 結果
手術切除58例病人中,切除乳腺病損58塊組織,術后病理惡性腫瘤10例,占比17.2%,良性腫瘤48例,占比82.8%。其中切除良性腫瘤中,淋巴結組織1例,占比1.7%,纖維腺瘤25例,占比43.1%,不典型增生11例,占比19.0%,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4例,占比6.9%,乳腺腺病伴纖維腺瘤形成7例,占比12.1%。見表1。
3 討論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的常見腫瘤,且發(fā)病率、死亡率持續(xù)上升,特別是在發(fā)達城市。B超檢查具有價格便宜、方便,在一般社區(qū)醫(yī)院都可以進行,目前已被廣泛用于乳腺疾病的篩查中。通過B超檢查篩查出早期病變,特別是癌前病變,可以明顯改善預后。對于乳腺小腫瘤臨床觸診陰性的病人,手術切除可疑病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
本研究通過B超檢查乳腺小腫瘤(小于或等于1厘米)且臨床觸診陰性病例中病理確診惡性腫瘤的比例17.2%與趙樊文等報道類似。亞甲藍定位組因術中定位準確,手術目標明確,手術切口選取相比較明顯縮小,且病灶暴露清楚,切除目標明確,因此切除標本組織量較少且能完整切除。而體表標記組因術前定位,術中局麻藥物注射后腫瘤的深淺及周圍皮膚、皮下組織位置改變而改變,為了保證腫瘤完整切除,手術切除范圍需較大超過腫瘤組織,后方需達后間隙,其中5例漏切病例,再次手術切除發(fā)現(xiàn)腫瘤位于切緣附近。此外,亞甲藍作為染料染色劑,具有價格低廉,比較容易購買,異常反應少等特點。
另外,亞甲藍分子直徑較小不易進入血管但容易進入淋巴管,彌散速度快,目前已廣泛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中,一般術前10~15分鐘淋巴管豐富的乳暈周圍皮下局部多點注射。但是亞甲藍用于定位腫塊有報道術前一小時注射較佳,注射量為0.05ml,但是需要進一步臨床實踐研究,本次研究29例亞甲藍定位均為術中進行,不影響手術效果。
綜上所述,亞甲藍術中定位切除小腫瘤具有價格低廉,手術創(chuàng)傷小,準確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漏切、漏診等方面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昕,王文彥,王杰等.磁共振成像引導下乳腺微小病變穿刺的臨床應用初探[J].中華腫瘤雜志,2015,37(9):682-685.
[2]劉松濤.常規(guī)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彈性成像技術在診斷乳腺腫塊中的價值[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5,9(3):225-227.
[3]Kobus T,Mcdannold N.Update on clinical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8pplications[J].Magnetic resonance ima‘ gi“g clinics 0fNorch America,2015,23(4):657-667.
[3]王正平,郭俏俏,黃必飛等.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技術對乳腺腫塊大小的評估[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2(6):484-487.
[4]趙奕文,金秀紅,翟大明,吳濤,王超,劉敏,張強,林謀斌.術前超聲下導絲定位切除乳腺觸診陰性病變的價值[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7,46(01):56-58+66.
[5]顏曉敏,章聯(lián),許誠.應用亞甲藍作為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示蹤劑的臨床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7,11(05):449-450
[6]錢峰,付全航,吳金忠,蔣陽平,黃必飛,樓琴.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亞甲藍染色在定位觸診陰性乳腺腫瘤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6,23(12):73-74.
作者簡介
王海燕(1982-),女,江蘇省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市江寧醫(yī)院主治醫(y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乳腺甲狀腺。
相三婷(1983-),女,江蘇省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市江寧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