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林
(內蒙古興安盟人民醫(yī)院超聲科,內蒙古 興安 137400)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病癥,這種病情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一般多出現在老年群體。早期慢性心衰患者并沒有明顯的癥狀,所以臨床診斷過程中容易導致漏診情況出現,使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1]。有研究人員認為,對于慢性心衰患者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治療時機對于治療效果產生決定性作用,所以患者應本著盡早治療的原則進行干預,這樣才能保證患者具有最佳的預后[2]?,F如今,心臟超聲是臨床對于慢性心衰診斷的常用手段,為進一步的分析心臟超聲對于慢性心衰的診斷價值,研究其對于新工程評價的作用,本文進行調查,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來我院進行就診的慢性心衰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59~88歲,平均年齡(72.4±12.4)歲;另選取來我院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的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8.2±1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對象選擇采用心臟超聲進行檢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設置相關的相控陣探頭,探頭頻率為5~7 MHz,檢驗之前調節(jié)分段增益補償,調整儀器總增益,并且對對比度進行調節(jié),調節(jié)好相關的灰度,顯示心臟近遠區(qū)域[3]。通過醫(yī)生左手持探頭,患者位于醫(yī)生的左側,探頭放置在胸骨旁邊,在患者的心尖區(qū)域選擇采用左側臥位,探查的時候,探頭放置在胸骨上窩,需要通過肩部墊高進行處理,為患者選擇仰臥位[4]。對于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長軸切面進行測量的時候,探頭放置在胸骨左側大約3/4的部位,探測平面和患者右側胸骨關節(jié)到乳頭的連線,基本保持平衡,選擇對于患者的胸骨旁邊大動脈,短軸切面進行探查,探頭放置在患者的胸骨大約2、3肋骨之間,掃描平面和患者的左心室長軸進行垂直,平行在患者的左肩和右肋弓連線部位。對于患者的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和左心室短軸切面進行探查,探頭放置在患者的胸骨左緣的第3、4肋間,并且從左心室長軸順中向大約旋轉90°,并且使其和患者的左肩到右肋的連線保持平衡。對于患者心尖四腔進行切面掃描,探頭放置在患者劍突以下,聲束向上傾斜,在進行掃查主動脈弓長軸和短軸切面的過程當中應該保證探頭放在胸骨上窩部位,指向心臟,并且旋轉90°,并且對主動脈弓進行橫切。對于患者心臟大小和組織結構厚度進行測量,從一側回聲緣測量的另一側回聲緣。超聲心動圖的掃描,主要通過二維圖像,對心臟整體形態(tài)的各個結構進行觀察,然后根據需要選擇M型超聲心動圖取樣各個方位,對于取樣現象上的心臟結構和相關層次的活動狀況進行分析[5]。
評價的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左室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和左室射血分數的相關情況,并進行比較。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的左室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等指標都明顯比對照組更高,而觀察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效果評價
本文主要分析心臟超聲在慢性心衰患者診斷核心功能評價當中的效果,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可以得出心臟超聲的應用價值。心臟超聲在進行檢驗的過程當中具有良好的重復性,操作簡便而且價格低廉,診斷的過程當中具有良好的直觀性,可以清晰的對患者的心衰瓣膜狀況進行觀察,有助于醫(yī)生對患者的心臟血液狀況進行了解。綜上所述,臨床在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診斷的時候,為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驗具有可靠的應用價值它能夠全面的對于患者的慢性心衰心功能情況進行反映,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