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珠 胡海斌
(廣東省惠州一中實驗學校,廣東 惠州)
導學案,顧名思義,其核心在“學”,著重點卻在“導”,變“教”學為“導”學。筆者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導學案分為學習目標和方法、自主學習、問題收集、合作探究、隨堂演練、總結反思六個環(huán)節(jié),下面以“巴西”的學習具體闡述。
導學案是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的,設計教學目標時應以學生為主體,跟教師備課中的“教學目標”不同,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目標編寫應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目標要明確。
【學習目標】
(1)在地圖上指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lián)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實例;(3)舉例說出某國家在自然資源開發(fā)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教訓。
【學習方法】
閱讀課本內容,結合世界地圖與課本給出的圖,學會歸納。
材料一:巴西的足球在世界有名,共獲得過5次世界杯冠軍,被譽為足球王國,巴西著名足球明星卡卡,一次采訪中被問道:巴西人為什么這么會踢球,跟我們分享一下奧秘吧!只見卡卡笑笑說道:沒有奧秘,我們天生擁有某個人種的靈巧,又具有某個人種的強壯,同時還具有某個人種的爆發(fā)力,在我們巴西,有很多這樣的球星,也有很多這樣的家族。
問題1:思考卡卡說的每個人種的具體名稱,閱讀課本P82圖8-5-2概括并總結巴西人種構成。
材料二:世界地圖、巴西氣候圖、巴西河流分布圖、巴西地形圖。問題2:從位置、氣候、河流、地形說出巴西自然地理環(huán)境。
材料三:2016年奧運會在巴西舉辦,舉辦奧運會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國家領導人在接受巴西媒體采訪時說道:我們分別是東西半球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也同為新興市場國家。巴西、俄羅斯、中國、南非、印度被譽為21世紀新的經濟強國“金磚國家”。
材料四:巴西主要農作物分布圖、巴西礦產與工業(yè)城市的分布圖以及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圖。
問題3:巴西主要農作物有哪些?與氣候分布有什么關系?分布在哪個地形區(qū)?發(fā)展熱帶經濟作物的有利氣候條件是什么?
問題4:找出巴西工業(yè)的主要分布區(qū)、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點?分析其與工業(yè)分布之間的關系?
材料五:巴西除了是金磚國家,還有一個地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那就是亞馬孫熱帶雨林,其被稱為“地球之肺”和“世界動植物王國”。對調節(jié)全球氣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涵養(yǎng)水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為全球提供新鮮空、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但是近幾十年來,巴西熱帶雨林的開發(fā)規(guī)模越來越大,例如建設農牧場、開山修礦、修建公路等,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引起全世界關注。
問題5:你能告訴我它為什么是世界的焦點嗎?你會采取怎樣的措施保護雨林?
圖1 導學案設計過程
我的疑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課前一天收集、批改學生的預習案,根據(jù)學生的導學案完成情況,整理歸納問題單。針對學生的問題并結合課程標準與學情,由簡到難、多角度地設計分層探究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樂于探究、創(chuàng)新和學習。
例如在整理的任務單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疑問主要集中在:對巴西自然地理環(huán)境概括不全、雨林的保護措施很空。針對學生問題,設計兩個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PPT中展示四個大力神杯,每個大力神杯對應一個探究問題,將班級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探索巴西的自然環(huán)境,并完成表格內容。
圖2 課堂探究過程
1.位置:半球、緯度、海陸。
2.地形:南部、北部、地形單元、地勢特征。
3.氣候:類型、特征。
4.河流:源地、流向、注入。
5.教師總結:從位置上看巴西是位于南半球與西半球,赤道與南回歸線穿過它,因此它大部分屬于熱帶,同時它還是一個東臨大西洋的沿海國家,有著三個世界第一。
其中亞馬孫河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中一個海拔5597米的奈瓦多·米斯米峰的一條小溪,沿途接納了源自安第斯山脈東坡、圭亞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與北部的河流1000多條,形成龐大的亞馬孫河水系網,可以用“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眮硇稳菟?。
探究二:熱帶雨林的保護
假設你是當?shù)毓賳T、開發(fā)商、當?shù)剞r民、環(huán)保工作者、聯(lián)合國秘書長,你該怎么辦?理由是什么?將全班分為五個小組,分別進行角色扮演。
教師總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餐具,如筷子、餐盒,節(jié)約用紙……
A.巴西主要位于東半球與南半球
B.巴西熱帶面積廣大
C.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長河
D.巴西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氣候顯著
A.都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B.人口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城市分布在中部
C.都分布在中部地區(qū)
D.人口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區(qū),城市分在東南沿海
成功之處:探究過程來看,由于設計的問題針對性強,通過讀圖與小組討論基本能解決提出的問題,同時小組討論熱烈,參與度高,效果較好。任務單的問題由簡到易,且難易適中,圖文結合,學生能很快從書中找到答案。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熱情高漲,最后過渡到從身邊小事做起時能引起共鳴。
不足之處:課堂容量較大,教學的節(jié)奏和時間控制有難度。缺少實物模擬,如講到雨林對全球氣候的調節(jié)作用時,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直觀形象有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