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第四中學 霍萬紅
1.在合作學習中忽視弱勢群體。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小組的合作中,那些所謂的優(yōu)等生都在扮演教師的角色,而其他學生就是他們的聽眾或陪襯,根本就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只是機械地獲取和照搬信息。久而久之,事實上,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造就了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所謂的小組合作也就成了優(yōu)等生的表演時刻,交流就無從談起;2.小組合作前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師在小組合作之前只是泛泛告訴學生合作的要求,甚至只是一句開始就了事,由于過高估計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方法,或者說只是成了課堂的一種點綴。殊不知,對于初中生而言,對所謂的合作探究的目標、步驟、方法等還不是很明確,只能盲目聽從優(yōu)等生的一言堂了;3.教學內(nèi)容選擇上不夠精準。有些課堂,教師不管問題的難易,只是盲目地布置任務,比如有些問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但教師卻偏偏讓學生合作來完成,討論的問題不具備挑戰(zhàn)性,其實根本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合作就成了“走過場”“擺樣子”。相反,有些問題又過于深奧,教師又缺乏適當?shù)囊龑?,學生茫然不知所從,嚴重降低了合作的效果;4.缺少有效的評價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中的個別學生身上,忽略了對小組團體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不全面,不科學的,甚至會挫傷了學生的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課堂效果的提升。
1.建立科學的合作小組。教師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依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間異質(zhì)”的原則,優(yōu)化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并且可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小組進行重新調(diào)整,重新組合,真正達到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的作用;2.整合適合采用合作教學的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學習,但不是說,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都需要合作。所以說,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和善于整合適合采用合作教學的內(nèi)容。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往往以為是不全面的,于是他們迫切需要交流,這樣,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也會進一步深入;3.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的解決方案。全員參與才是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對于膽小的學生,可以事先告訴他要問的問題,讓他事先做好準備;對于惰性的學生,嚴格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任務,也可以采取輪流發(fā)言的方式,使其參與其中;對于缺乏興趣的學生,組間多搞一些競賽,讓其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方法或知識缺陷的學生,在合作之前,可以啟發(fā)他們思考,以免在合作時游離于小組之外;4.小組學習形式的有效性評估。從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來看,我認為三元評價機制在實際教學效果中是非常有效的。三元是指教師、團隊領導和成員。通過教師評價、組長評價和組員的自我評價形成對每個學生的評價,保證評價的合理性、客觀真實。評價的主要方面包括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協(xié)調(diào)能力、思想創(chuàng)新等方面。
綜上所述,如果正確地面對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顯著的作用,值得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