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澮南中學 陳 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罢Z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彼?,我們的語文教學在與時俱進的同時,應該拋棄浮躁的心態(tài)以及一些假大空的做法,要腳踏實地,認真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運用能力。
對于寫字,可能有的人說了,這還不容易嗎?誰不會寫字?不就是“依葫蘆畫瓢”嗎?我對同學們說:“寫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拿我寫自己的名字來說吧,寫了這么多年,結果在筆畫上還是錯了,你們說,不注意寫,行嗎?你們也在草稿本上試試寫自己的名字,看看寫得是否正確?!苯Y果,有不少同學把自己名字的筆順及筆畫寫錯了。我就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仔細觀察字形,注意字的間架結構?!笆郎蠠o難事,只怕有心人”,由于同學們的堅持不懈,現(xiàn)在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3500 左右常用漢字的正確寫法。為了杜絕學生寫錯字,我組織了一次“找錯字”比賽,鼓勵同學們在來往學校的路上、街上店鋪名稱以及廣告宣傳標語看看有沒有錯別字,同學們都很積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說普通話”“能用普通話交談”。要讓學生說普通話,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地處淮河流域,語音較重,n、l不分,舌尖音與舌后音不分,土話較多,如見面時的問候語“你吃(讀成kei)過了嗎”,意思是“你吃(chi)過了嗎”,不是本地人不容易理解,還可能誤解成另一種方言“你尅過了嗎”,意思是“你打過了嗎”,令人啼笑皆非,這都是普通話的“天敵”。我們的學生由于受方言的影響,再加上學生愛面子等個性心理因素,認為說普通話是撇腔調,一時普通話很難“說”起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不斷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必須讓學生會說普通話。首先,我率先垂范。在語文課堂上,我說普通話,用普通話朗讀課文,逐步在學生中形成正確的導向,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普通話的美,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不由自主地產生對普通話的好奇心和想說普通話的嘗試心理。其次,我鼓勵同學們從用普通話朗讀課文開始,練習普通話。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我們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了朗讀比賽,由學生當裁判,比比誰讀得好。再者,讓學生回家收聽廣播電臺的《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跟播音員學說普通話。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經過多次訓練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再說普通話也就不會感到難為情了。
訓練學生運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的載體就是學生的習作,讓學生通過作文訓練促進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范化。
首先,要做到文從字順,有條理性。如胡同學在《我的學?!芬晃闹惺沁@樣寫的:“進入學校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壯觀的主教學樓,在它的西南角是一層的食堂餐廳。主教學樓是六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里面有24 間教室,還有一個可以容納一千人左右的大禮堂。餐廳內布局合理,按年級劃分不同的就餐區(qū)……”我們大家一看,就感覺非常費勁,好半天才弄懂作者表達的意思,主要是表達沒有條理性。如果調整一下語序,先介紹完主教學樓,然后再介紹食堂餐廳,就容易理解多了。
其次,要注意糾正病句。病句主要有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以及修飾語運用不得體等,對于這種情況,我主要是通過片段修改練習以及修改病句等方式來規(guī)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正確運用。如我讓學生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先讓學生自己修改,然后學生互評,最后我再面評,使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
要想讓學生能規(guī)范地運用好語言文字,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注重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在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的基礎上,逐步把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如果這些做到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