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寧 陸曉曦
(1.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北京 100190;2. 北京語言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83)
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是指大學圖書館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旨在幫助教師和學生改善教學與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與學習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履行圖書館教育職能的一種服務模式[1]。伴隨高等教育國際化、全球化加劇,圖書館知識化趨勢日益明顯以及圖書館用戶行為發(fā)生了極大變化,美國大學圖書館的教學支持服務目標正直接或間接由“學科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轉變。
能力本位教育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能力本位教育逐漸成為美國高等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能力本位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高等教育中教學以及能力的概念,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關注學習者掌握的具體知識、技能或者標準。
在大學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目標轉變的過程中,“學科本位”與“能力本位”兩者的差別實質上就是“內容之知”與“方法之知”的差別。“方法之知”是指學科知識內容的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具備了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對于學科知識內容的掌握便是水到渠成,更能夠把握學科的本質問題。
在此背景下,2015年,約有600所美國大學在其報告中稱,正在開展或已經開始探索實施能力本位教育項目[2]?;诖?,筆者通過網站和文獻調研,對美國多所大學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的現狀及其職能內容轉換進行了對比分析。
學科本位教育目標下的大學圖書館傳統(tǒng)教學支持服務,著重于滿足師生的文獻信息資源需求,以及自上而下的團隊支持服務需求。
資源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對教學服務支持的基礎和重點。美國大學圖書館以往全面保障跨領域的資源調配以及無縫快捷的資源訪問和獲取形式,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2.1.1 合理購買電子資源,加大資源分享力度
哈佛大學圖書館系統(tǒng)提倡圖書館主動與學院合作、電子資源統(tǒng)一采購,其文獻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獲取政策均實現了跨系統(tǒng),建立了名為“共同持有”的基礎結構。系統(tǒng)內各個圖書館采用雙重領導工作機制,即同時受到所屬學院以及相關學科組負責人的領導,這種機制可使各個圖書館之間能夠開展深度合作,加大了校園內資源分享的力度和廣度。
2.1.2 建立學科門戶,梳理特色資源
為了拓展資源利用方式,多數大學圖書館針對各專業(yè)圖書館館藏數據的特殊性定制開發(fā)信息檢索系統(tǒng),如建立各種專題數據庫或提供分學科的學科定制信息門戶網站,為用戶利用資源提供檢索途徑。
2.1.3 提供統(tǒng)一檢索,增加移動服務
如哈佛大學圖書館允許師生們使用移動終端設備逐頁查看存儲在數字倉儲服務(DRS)中的資料,提供搜索和PDF下載功能以及社交網站分享功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提供有限的代理服務,用戶不需要進行配置,當點擊圖書館的在線資源鏈接時,如果在校外,輸入JHED用戶名和密碼即可進入在線資源。
在美國大學圖書館傳統(tǒng)的教學支持服務中,通常會為用戶提供專業(yè)團隊和專業(yè)人員,采取獨立自主的服務模式,配合教學活動。主要形式有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和成立學科咨詢部門/團隊兩種。
2.2.1 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普林斯頓大學提供大量的免費開放課程,主要聚焦于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普林斯頓大學建立有專門的開放課程網站;除了在校內開通開放課程外,還參與到了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慕課中[3]。
2.2.2 成立學科咨詢部門/團隊
提供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包括普適的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數據標準設計、團隊知識平臺建設等內容或形式較為統(tǒng)一和結構化的服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提供“寫作指導”,內容包括語法和語言、研究過程指導、文獻管理與引用、各學院的寫作項目、期刊信息、國外優(yōu)秀的大學寫作中心信息等。
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達到個性能力的最大化,美國大學圖書館正重新考慮信息素養(yǎng)能力與技能等級的能力匹配,而不是單一的基于課程或介紹性的技能。在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進度是個性化的、自我調節(jié)的,并可以通過節(jié)省教育成本來加快學生的學習進程?;谀芰Φ慕逃髨D書館員注重擴展長期教學,或是通過多個模塊,嵌入、參與設計教程,或是專注于新的讀寫方式,如數字素養(yǎng)。除此之外,圖書館員還需要積極與管理者和學院合作,展示圖書館對于課程和學生學習的附加價值,體現其教學支持服務的能力。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在分析社交媒體的有效性和區(qū)分廣告與新聞報道的有效性方面缺乏技巧[4]。大學對“虛假新聞”的關注增加了圖書館信息課程實踐的機會,促使美國大學圖書館從幕后走向前臺,通過多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教學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和支持適應性、批判性學習,拓展了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新內涵。
從形式上說,隨著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取消了2016年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的標準,圖書館員正在考慮如何將新的信息素養(yǎng)框架納入到他們的實踐中??蚣艿氖褂脧闹皹藴世锘诳冃У哪繕宿D變?yōu)橐环N基于較少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強調以閾值概念形式進行理解。比如針對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只配合教師完成具體的課程教學,更多是幫助教師審視自己、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如哈佛大學圖書館提供課程教學素材匯編指南,用于提高教師發(fā)現、識別和獲取課程所需各類素材的能力??的螤柎髮W圖書館提供可視化資源、工作組和指導(Workshops and Instruction)服務[5]。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成立了新媒體教育與研究中心,為應用新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師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指導,為那些在課程教學中使用新媒體和技術的教師提供最有力的支撐環(huán)境[6]。
從內容上來說,對于美國大學圖書館的圖書館員而言,需要針對一些通用能力進行信息資源集合的整體設計?!疤摷傩侣劇钡膹V泛可用性和消費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知識和技能去評估信息來源,但它離不開人類認知偏見的傾向,如果一個信息符合人類原有的價值觀和認知,就聽起來更像真的。因而美國的大學圖書館員應把重點更多的放在教學習者如何評價信息來源的質量包括認知偏見、個人信仰和價值觀對信息評估方法的影響上面。
2014年9月,圖書館和信息資源委員會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圖書館和信息服務的不斷變化》(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指出:快速發(fā)展的數字化技術和服務引起圖書館的更大變化。并預測到2024年,很多圖書館將會轉變成學術空間,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學術支持服務。大學圖書館已經不是傳統(tǒng)定義中物理館藏的保存空間,而是具有多樣化功能的服務空間,用于滿足學生在協作和個人研究方面的需求。
3.2.1 提供學術協作空間
美國大學圖書館關于空間的稱謂不一,有共享空間、創(chuàng)客空間等提法,但本質目的都是為了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哈佛商學院圖書館開辟了學生團隊交流空間,以開展圖書館知識服務。哈佛勒布音樂圖書館建立了一個音樂學習實驗室;哈佛懷德納圖書館創(chuàng)建了新的交流學習空間和一個為藝術和科學課程使用的視頻采集室。普林斯頓大學進行了為期10年的“費爾斯通圖書館改造項目”(Firestone Library Renovation Project),主要以智能、合理布局與利用空間為中心,針對目前出現的新的服務需求與形式對特殊館藏、研究空間、展覽空間進行了重新布局,增加學習空間與展覽空間、提高生命安全系數等[7]。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最大程度為讀者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學習研討氛圍,其學習空間除了寬敞的公共學習區(qū)域外,還建設了小組學習室和24/7學習空間。在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的主頁上特別設立了“學習空間”的專題頁面供讀者查看?!皩W習空間”頁面將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的5個圖書館(分別是Barker Library 、Dewey Library、Hayden Library、Lewis Music Library和 Rotch Library)和Information Intersection at Stata Center的情況進行實時發(fā)布。發(fā)布的內容除了地址、開館時間以及座位容量外,小組學習室的剩余數量在顯著的位置上也有所體現,并且還提供在線預約服務[8]。
3.2.2 提供專業(yè)技術工具
美國大學圖書館提供的技術工具主要指知識發(fā)現工具如文獻管理工具、數據管理工具、用戶交互工具等?;旧厦克绹髮W圖書館均會出資購買文獻管理工具如RefWroks、EndNote、Easy Bib、Zotero、Citation Linker、RefWorks、Harvard LibX等,可幫助師生高效利用圖書館資源開展學術研究??的螤柎髮W創(chuàng)建了一個促進科學研究的工具VIVO,主要是用來建立一個虛擬學術互動空間,有助于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找到潛在的科研合作者??的螤柎髮W的用戶還可以在線通過一個名為Send a CUL eCard的軟件工具向康奈爾圖書館發(fā)送有趣的圖片。圖書館通過這種方式建設了一部分圖片館藏[9]。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開發(fā)了數據管理計劃軟件,通過賬號登錄就可以使用DMP工具在線管理研究數據。
3.2.3 提供一站式服務設備
大學圖書館近年來還十分重視提供合理便利的服務設備,以便最大化為師生們提供服務。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的服務設施完善,配備了復印機、可以選擇鍵盤的計算機、可為盲人或弱視讀者讀出文本的軟件、放大文本的軟件、盲人用的復寫器及打字機、便攜式做筆記的工具、手電筒、帆布包等[10]。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數字社會科學中心擁有的服務設備包括:30英寸顯示器的計算機工作站、彩色打印機、平板掃描儀和適合團體做演講練習的房間,將用戶、技術和信息資源有機的融為一體[11]。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環(huán)境的改變,美國大學圖書館不斷拓展教學服務內容,從信息資料中心向學習中心和創(chuàng)新中心轉變,使其教學支持服務獲得較大發(fā)展。
由于每個學習者都是以個性化的順序來完成他們的教育計劃,因此大學圖書館的服務需要高度嵌入和整合到個人學習中去,以便及時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美國大學圖書館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中心,提供有體系的參考咨詢和學科服務,與學院深度合作,深入到師生的學習和研究一線。哈佛大學圖書館在其最新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提到,要深入調研師生的文獻服務需求,提供知識管理、決策支持等服務,與大學和學院的學術和行政職能部門合作,獲得關鍵的研究信息并為大學記錄建立和實施一個有效的生命周期管理計劃[1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為每個學科都配備有學科館員,他們都有風格統(tǒng)一的個人信息服務主頁,里面有包括個性化資源推薦、文獻管理、信息跟蹤、預約咨詢等服務欄目[13]。除此之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還提供圖書館員入班指導服務,鼓勵師生們邀請圖書館員參與制定個人的課程設計和研究計劃[14]。
還有一些大學成立了不同的專業(yè)部門,通過與跨部門聯合協作來實現高度嵌入的支持服務,如改進機構知識庫來實現科學數據的管理、訪問和再利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成立了版權咨詢處,處理與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的事務??的螤柎髮W館外工作組的人員用來開發(fā)科技工具時間占其工作時間的比例約為10%,目的是開發(fā)出能夠讓用戶隨時使用圖書館服務的工具,以及針對師生需求、能夠便利獲取數字與紙本信息資源的工具。
近些年,美國高校不約而同的開始提倡開放獲取,并將資源共享作為日后拓展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漸趨成熟的開放獲取背景下,美國高校對其學術成果進行了硬性的開放要求。如哈佛大學明確提出學校及學校成員可以在非營利的前提下使用學院成員發(fā)表的學術文章,且要在學校機構知識庫中存儲文章的評議終審稿并提供開放獲取。另外還同時啟動了哈佛開放獲取項目(Harvard Open Access Project,HOAP),建設了開放獲取機構倉儲(DASH-central open-access repository),進一步擴充了哈佛師生們的資源獲取渠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啟動了ETD Repository活動來存儲博碩士學位論文電子版,待學生畢業(yè)后,文章將面向全球實現開放獲取[15]。
然而,簡單的機構倉儲無法進一步滿足學科交叉融合趨勢明顯、數據量急劇增大的學術研究需求。美國高校近年來開始進行主題庫的建設。相對于機構倉儲而言,主題庫能打破單位間的“藩籬”,從學科屬性上聚集相關資源,更利于學術協作。
在“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印發(fā)及首批名單正式公布后,我國高校實力格局面臨重新洗牌。作為衡量大學辦學水平重要指標的大學圖書館,已經在積極主動地思考在這一重要轉型期的變革和發(fā)展新趨勢[16]。同時,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明確規(guī)定大學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17]。因此,美國大學圖書館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學支持服務能夠為我國大學圖書館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
美國大學圖書館對于教學的支持貫穿了從理念、組織結構、服務模式到未來規(guī)劃的始終。在美國,高校圖書館人員除了滿足幫助學生獲得學位這一基礎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在個人能力、就業(yè)、社交等方面提供支撐。高校圖書館正在形成一個隱形的知識旋渦和交流中心。
而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仍然以建設資源中心作為圖書館的第一要務,以流通量、館藏量為考核一個圖書館效能的指標。這種陳舊的觀念,影響了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新教育環(huán)境的沖擊下,我國大學圖書館應該結合本校定位和圖書館自身優(yōu)勢,多角度思考圖書館定位:
第一,重構圖書館評價體系,增加服務質量、成果、用戶的滿意度,甚至學生學習成績和成果等衡量指標來評估圖書館。
第二,圖書館員可以和建筑師一起合作,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學生學習協作的空間。傳統(tǒng)圖書館空間的改變很可能造成傳統(tǒng)物理館藏的消失,從而流失傳統(tǒng)用戶。因此圖書館必須確保訪問量和為滿足他們的研究及學習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三,打破固有形態(tài),走出物理館舍,充分利用社區(qū)組織,最大程度將人和知識連接起來,構建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生態(tài)圈。
第四,綜合考慮圖書館愿景、圖書館戰(zhàn)略規(guī)劃、部門設置、服務模式和工作人員職業(yè)再培訓等,通過圖書館員從理念上傳遞并實現圖書館的核心價值。
高校圖書館在近些年中面臨嚴峻的數字化挑戰(zhàn),同時也收獲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借由美國高等教育對網絡謠言的關注引起社會對圖書館關注的經驗,我國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將新技術和服務嵌入到教學和學習的信息環(huán)境中,并以此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首先,增加圖書館和第三方合作的機會,利用自媒體和社交網絡來進行服務宣傳。其次,利用課程管理系統(tǒng)和社會網絡環(huán)境,使師生能夠實現信息共享等。最后,加強技術研發(fā)能力,為師生開發(fā)一些嵌入教學及研究學習的工具或平臺。
至今依然困擾美國高校圖書館的一個難題就是預算削減和裁員。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組成團隊專門調查了“圖書館如何能以一種與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產生共鳴的方式,傳達他們對制度的有效影響”這一問題。在對圖書館評估的“357個相關閱讀”進行了評審和編碼之后,研究小組發(fā)現“圖書館員在向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表達他們的價值時遇到了困難,而且似乎沒有被納入與高等教育成果相關的討論中,比如資格認證”。因此多所美國大學圖書館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都提到,要通過不斷發(fā)展、鼓勵探索以及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的空間來推進大學完成教育的使命,通過展現自身價值來減輕高等教育所背負的金融壓力。
第一,構建開放獲取教育資源庫的長期儲備,降低不斷上漲的教科書成本,從而降低學生獲得大學學位的總成本,燃起相關利益人群對大學圖書館的興趣。
第二,加大對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決策者重要項目和課題的關注度,以保證可以及時傳遞機構價值。同時需要專業(yè)的圖書館員進行評估和數據分析以體現圖書館價值,用合理的途徑傳遞信息,擴大圖書館核心價值的認知度。
(來稿時間: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