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師曉娟
當前,信仰迷失、佛系生活等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亞文化正影響著一些青年,需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青年堅定立場、堅持奮斗。準確把握習近平青年觀中對青年的“六要”思想內涵,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確立與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青年觀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與文獻的歷史性累積成果,其思想深刻、內涵深邃:2013年5月4日,首次提到青年應該與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一致,堅定理想、練就本領、勇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錘煉品格。①習近平:《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2014年5月4日,明確青年要勤學苦練,求真學問;修身立德,注重實踐;明辨是非,善于決擇;篤實好學,腳踏實地。②習近平:《習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2015年7月24日,要求全國青年要志向高遠、德才兼?zhèn)?、情理兼修、開拓創(chuàng)新。③習近平:《“十六字訣”,習近平對年輕人提出了新要求》,新華網(wǎng), http://www.xinhuanet.com/2015-07/25/c_1116039035.htm,2015.7.25/2018.5.8。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應該寄托在年輕一代的身上。2018年5月2日,提出“四要”目標,即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勵志,立大志向,奮力拼搏;要求真,求真學識,練真技能;要力行,知行合一,腳踏實地。④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5月2日。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培育新人”的目標,9月10日在全國教育會議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2019年3月18日,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就靈魂、教育人民”。①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2019年4月30日,提出了“六要”目標:“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雹诹暯剑骸对诩o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指出了青年教育的目標、方向和原則,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奠定了人才基礎,是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章程。
要樹立遠大理想。理想指導前進的目標,信念為發(fā)展提供動力。青年的理想和信念與國家的未來和國家的發(fā)展有關,大學生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負,可以激發(fā)積極向上的潛力。青年的個人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有關,大學生只有具備理想信念,勇于奮斗、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夠實現(xiàn)自我價值,讓青春歲月綻放光彩。
要熱愛偉大祖國。愛國是一個人立身和成功的基礎。③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愛國既是義務也是責任。在當代中國,青年一代首先需要做到愛國,主動將個人命運同祖國命運聯(lián)系起來,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頑強的奮斗精神,體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記住“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人民”的原則,才能夠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要擔當時代責任。青年的擔當承載著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使命與職責,體現(xiàn)著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情懷。這種使命感在青年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衍生出為國為民的堅定信念、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甘愿付出的奉獻意識、勇立潮頭的拼搏意愿。這既是一種時代精神,也是一種責任使命,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了更深層次的保障。
要勇于砥礪奮斗。奮斗凸顯青春的活力,彰顯青春的底色。青年要具有奮斗精神,做到理想遠大,信念執(zhí)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青年需要有奮斗精神,成為時代的先鋒和奉獻者。青年要為個人的未來立志,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奮斗,還要為肩負民族復興拼搏。
要練就過硬本領。青年是勤學苦練本領、增長知識才干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指出,中國青年必須堅持自己的使命,在黨的領導下與人民共同努力,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④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立,明確了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實踐趨向,并對當代青年提出了具體要求。新時代青年要結合社會的需要,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錘煉品德修為。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新時代中國青年要不斷修身立德,筑牢道德根基,固守大德、堅守公德、嚴守私德;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弘揚和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自覺吸收優(yōu)秀道德成果,遵守道德規(guī)范,錘煉道德品質。
習近平青年觀中的“六要”思想,為“怎么樣培養(yǎng)人”提供了方向,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體目標的創(chuàng)新性總結。
理想和信念可以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大學生將其納入到奮斗目標當中。人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當代大學生要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將熱愛祖國與熱愛人民的強烈情感轉換為報國強國的具體行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必須與國家的科學發(fā)展理念相協(xié)調;必須與社會、民族、國家的理想信念相統(tǒng)一;必須與國家的興旺發(fā)達、民族的繁榮發(fā)展、人民的幸福美滿相結合。
當代大學生首先應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導他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人民。其次,要培養(yǎng)大學生建立“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價值觀念,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與祖國的未來聯(lián)系起來,將個人的人生追求同“以人為本”的理念聯(lián)結起來,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最后,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愛國主義。
每個當代大學生都必須具備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擔當負責的基本品質?!爸袊鴫簟睉?zhàn)略思想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是銜接理論與實踐、理想與行動的橋梁,對青年大學生群體起到了明顯的引導、凝聚和激勵作用,更為我們今天的大學生歷史責任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生動的內容。有效的時代責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對國家、民族、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從而形成良好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內化為對國家忠誠的負責任行為,奉獻社會、關愛他人、完善自我。
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民族復興需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砥礪奮斗教育,這并不是意味著讓他們做“苦行僧”,反而培養(yǎng)了當代中國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使他們能夠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呼吁大學生積極投身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堅韌品格、磨練意志、錘煉心性;繼承和保持老一輩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民族本色,使他們形成堅韌不拔的品質,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樹立報效祖國和服務社會的情懷。
自我實現(xiàn)是人類獨特的發(fā)展形式,當代大學生應努力學習理論文化知識,掌握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思維和知識水平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將自身的發(fā)展成長融入國家的發(fā)展,以自己的真實本領和學識來服務人民、貢獻社會。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包含知、情、意、信、行,“知”位于五大要素之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突出“品德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在新時代,大學生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倡導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努力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推動者。
愛國主義作為個人所具備的公民道德之一,是一種自發(fā)自覺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①段景軒:《 論愛國主義的廣義性──兼評流行的“愛國主義定義”》,《求是學刊》1986年第4期。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涵,但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和發(fā)展,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是最基本的。②朱琳:《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愛國主義是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機統(tǒng)一,是其他五個目標的基礎,只有將國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將民族命運、國家興亡與自身發(fā)展有機結合才能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只有將國家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才能求真務實、練就過硬本領為祖國繁榮,民族昌盛不懈努力。只有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才能知行合一,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強國夢、復興夢添磚加瓦。
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責任作為人的一種需要,能夠為大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指出,人的需要建立在個人和社會不可分割的整體之上,同時人的需要也具備歷史性。國家的建設、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每個人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作為有志青年,大學生必須充實知識、立志高遠、承擔責任,將培養(yǎng)其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作為教育目標,能夠激發(fā)大學生內在的奮斗動力。人的需要激發(fā)人的志向,遠大理想、時代責任會成為內在動力,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同時也在此過程中使社會得到發(fā)展進步。
知識是人通過實踐活動,對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的提煉與總結,它既影響著人如何認識世界,也指導著人如何改造世界。大學生對于知識、對于真理的態(tài)度,不僅影響著其自身能力和素質變化,也對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大學生求真務實的思想態(tài)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它直接指向青年需要“練就過硬本領”這一命題。大學生保持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能夠理性、客觀地認識世界,系統(tǒng)地學習科學知識,從而擔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責任。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構建求真務實,練就過硬本領這一教育目標,就是要在教育過程中培育起學生尊重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學習具備真才實學,宏觀上使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具備條件保障,微觀上使青年個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認識與實踐是辯證的關系。人的認識通過實踐的方式獲取,又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表達。錘煉品德修為、勇于砥礪奮斗是“知”和“行”的統(tǒng)一,既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也體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是一個有機整體,知作為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的認知,處于基礎性地位,沒有知,無法開展教育活動;行作為人們內在品德的外部行為,具有關鍵性作用,沒有行,無法檢驗知、情、意。反過來,行又可以加深知、增強情、鍛煉意??傊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過程所表達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意志和理想,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大學生通過最終的行為實踐轉變?yōu)槲镔|力量。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平臺,充分發(fā)揮學校、社會、家庭的不同教育功能,從多個層面進行。第一,在課堂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理論體系,了解我國發(fā)展的歷史特點,牢記老一輩革命家的愛國主義情懷。第二,在社會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助于加強大學生對國家實力和社會穩(wěn)定的認識,激發(fā)愛國熱情;媒體的積極宣傳有利于指引大學生對時政問題、熱點問題的關注,引導理性愛國。第三,在家庭中沁潤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愛國主義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家庭的培養(yǎng),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為愛國主義的培育提供土壤,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處理好國家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并使利與義、公與私達到和諧統(tǒng)一,推動愛國主義精神在與家庭成員的情感交流中強化,在家族中廣泛流傳。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從新時代的凝聚、中國夢的引領、個人理想的融入與升華三個維度達到教育效果,實現(xiàn)預設目標。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凝聚?!耙獦淞⑦h大理想,要擔當時代責任”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為當代青年指引了新的、明確的方向,吹響了努力奮斗、敢于拼搏的號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強對大學生新時代認識的培養(yǎng),引導大學生在新時代的背景和特征上建立自己的遠大志向。第二,中國夢的引領。中國夢與個人夢不可分割,大學生需要樹立崇高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大學生將實現(xiàn)中國夢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旗幟和標桿。第三,個人夢的融入與升華。大學生將個人夢想融入新時代的時代特征中,融入中國夢之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以個人夢想、個人努力助推國家夢想。大學生個人的夢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xiàn)的,大學生的遠大志向需要在不斷的圓夢過程中調整提升,形成科學穩(wěn)定的遠大志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年輪中刻錄大學生在新時代的責任擔當。
“求真”是大學生對客觀世界達到規(guī)律性把握的追求,“務實”是大學生將理論結合實際的具體要求。在求真務實教育中,需要引導大學生立足當前國情、客觀規(guī)律、人民群眾、自身能力的客觀情況,多視角地推進教育過程。第一,求國情之真,務奮斗之實。大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這個國情,必須在這個國情之下艱苦奮斗,練就解決這一國情下存在問題的真本領。第二,求規(guī)律之真,務強國之實。大學生思想教育要幫助他們探尋建設社會主義的規(guī)律,求得真學問,練就務興國之事的真本領。第三,求民眾之真,務利益之實。聯(lián)系群眾、全心為民,這是求真務實的核心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確保大學生練就一身真本領,在未來工作中維護群眾的真利益,解決群眾的真需求。第四,求本領之真,務成效之實。新時代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應該注重提高大學生自身修養(yǎng),用先進的理論武器應對重大挑戰(zhàn),以新穎的思維方式解決現(xiàn)實問題。
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需要從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入手,多方位進行把握,確保大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第一,建立“知行合一”的制度保障體系。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切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建立相關制度和規(guī)范,確保大學生接受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實踐教學。第二,堅持“知行合一”的內容保證。教育者需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與實際結合,與大學生生活貼合,與相關學科知識融合,教育內容要做到易于大學生理解與接受,同時也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和要求。第三,確定“知行合一”的科學評價體系??茖W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進,而且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大學生知行合一的評價需要建立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評價體系,使大學生重視理論結合實際,樂于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中。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必須立足于習近平青年觀的豐富內涵,堅持以“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為教育目標的指向,這既是歷史的要求,也是現(xiàn)實的要求。目標體系深入貫徹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是將黨的理論成果與教學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增強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