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普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截至2019 年,我國已開展了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葉林華是麗水慶元屏都街道八二村的村會計,平時主要負責村內的財務工作,而在普查工作開展時,她又有另一個身份——“普查員”。從2006 年參加工作以來,葉林華已經參與過大大小小數十次各類統(tǒng)計調查,負責相關普查區(qū)內有關數據的統(tǒng)計。
12 年的堅守,見過了太多的更迭進步,從早年間的紙質問卷調查,到現今的PAD 系統(tǒng)科技調查,葉林華已經參與見證了第三次、第四次全國性經濟普查工作,更在第四次經普工作中由于表現出色備受好評。
日頭最盛的日子,路上總有一個身影,不懼太陽的炙烤,行走在街頭巷尾。從第一次采集數據開始,葉林華就一直對自我要求:一定要保證數據的質量。作為一個財務工作者,本身就對于財務數據非常敏感,從參加第三次經濟普查,到第四次經濟普查,在街道統(tǒng)一領導下,葉林華與八一、八三村3個女普查員一起行動,從最熱的月份開始摸底調查,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的春天,才完成整體的普查工作。
2018 年,經普工作貫穿了半年的時光,從夏天到冬天,從短袖到棉襖,兩個批次,以PAD 系統(tǒng)全面繪圖定位,她用腳步走遍街道所有相關企事業(yè)單位了解情況。葉林華負責的區(qū)域大概有250 多戶經濟實體,其中絕大多數是個體戶,數量多且分散,要在規(guī)定的普查時間內完成任務,就需要早午晚3 個時間段都出門去走訪。因為個體戶相對工作時間不固定,而且有時候可能看店的是其他人而不是店主,不了解自我運營情況。若是再遇上個別個體戶不理解工作,一家更需要多走訪個兩三遍。有的經濟體可能剛成立,還沒來得及工商信息的錄入;或是有的經濟體可能已經倒閉,沒有繼續(xù)運營下去,工商信息卻還保留著,都需要進行一個全面的整理統(tǒng)計。
葉林華說:“那時候,每天結束工作都是夜深十點的時候?!比欢?,就算是走訪結束已是十點鐘,三個村的普查員也會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研究,互相探討經濟普查中的工作辦法,以及對于普查中出現的有關問題提出應對措施。
家庭和工作,總是一個復雜的命題。雖然家人會幫忙做飯、幫帶小孩,老公亦體諒工作辛苦,很多事都不用幫手。但家里終究有兩個小孩,都正是活潑可愛的年紀,總是會問,媽媽去哪了?葉林華一直覺得,似乎對于孩子們有些虧欠的地方。
各個經濟實體對于這些數字都是很敏感的,某些店主對于經普工作不理解,不是很愿意提供數據,有時候還會反向要求提供別家數據參考,或是一直強調稅收高,收入低等等。有一次,區(qū)域內藥店老板娘就對葉林華發(fā)了火,語氣很兇地說:“你們跑了好幾次,不煩嗎?你們這些人吃飽了沒事干,整天跑我這里來干嘛!”說實話,因為是經濟普查,總是需要仔細詢問一些經濟數據,保證其準確性。但就是因為仔細,并且問的是經濟數據,有些店主很不理解,怕會泄露自己店內的經濟秘密等等。于是,一次不成,就去兩次,兩次不成,就去三次,葉林華總是仔細解釋經普工作的重要性及有關政策,化解人們的誤解,真正讓經普工作走進人們的生活。
葉林華本就是八二村人,對于各個商戶都熟悉,再加上這些年來的普查,人們更是對她感到親切。街口的家電超市,拐角的那家燒餅店......只要葉林華的身影一出現,迎來的都是熱情的招呼:“來喝口水,吃點東西休息一下......”。
拐角的啞巴燒餅店,老板是個聾啞人,第一次去普查的時候,葉林華就遇到了難題,語言不通,兩邊都在用手勢比劃。幸得老板認得一些字,在紙上寫寫畫畫,才把經營情況介紹完全。也是這樣,手勢加紙筆,聊了很多,葉林華與老板感情親近不少,也許這是第一次有人和老板聊的這么久吧,所以只要她經過,老板都要呼喊一聲,哪怕不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意思,但也用手勢比劃著,在“說”注意休息,不要太辛苦,包含著深刻的情感。
前行的道路需要我們披荊斬棘,共同去鋪就。一聲呼喚,一聲謝謝,是推動前行的助力。從紙質填報,到PAD 采集錄入,從晚上進村怕黑,到現在熟門熟路,葉林華一直都是秉持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進行的,正如她入黨誓言所說的那樣:認真做事,用心做人。只要認真用心就好,做人如是,做事如是,經普工作是職責,也是神圣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