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親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前夕,1959年9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毛澤東關于特赦國內戰(zhàn)爭罪犯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及劉少奇的特赦令,同時配發(fā)《改惡從善前途光明》社論,一時間成為海內外廣泛關注和熱議的話題。特赦令第一條明確:“蔣介石集團和偽滿州國戰(zhàn)爭罪犯,關押已滿十年,確實改惡從善的,予以釋放?!边@是中共中央立足于當時的國際國內大局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參與推動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進程,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
國內戰(zhàn)犯,除偽滿州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zhàn)爭罪犯外,主要是指解放戰(zhàn)爭中被俘和在全國解放以后被捕的蔣介石集團戰(zhàn)爭罪犯。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布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指出:“逮捕、審判和懲辦以蔣介石為首的內戰(zhàn)罪犯?!薄皩τ谧锎髳簶O的內戰(zhàn)禍首蔣介石為首和一切堅決助蔣為惡、殘害人民、而為廣大人民所公認的戰(zhàn)爭罪犯,本軍必將追尋他們至天涯海角,務使歸案法辦。”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提出國內戰(zhàn)犯問題及懲辦以蔣介石為首的內戰(zhàn)罪犯的方針。
1948年11月1日,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的形勢下,為團結中間力量,孤立國民黨頑固派、進一步打擊蔣介石集團中好戰(zhàn)分子的囂張氣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布懲辦戰(zhàn)爭罪犯的命令,明確宣布:“凡國民黨軍官及其黨部政府各級官員只要犯下命令所列十二條罪惡行為之一者,均應加以逮捕,并以戰(zhàn)犯論罪;凡帶頭執(zhí)行以上各項罪惡行為之一者,亦以依法懲辦;凡采取有效辦法,因而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及一切屬于我軍的戰(zhàn)利品及城市建設獲得安全或免于破壞者,均給予應得之獎勵?!蓖瑫r,宣布對待國民黨反動派黨政軍特人員的方針:“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授獎?!边@是中央首次向世人公布構成內戰(zhàn)戰(zhàn)犯的標準與對待戰(zhàn)爭罪犯的基本政策。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蔣家王朝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如何處置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戰(zhàn)爭罪犯,已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重大問題。12月25日,毛澤東以“陜北權威人士”名義,以“新華社陜北電訊”形式,就國內戰(zhàn)犯名單問題發(fā)表談話表示:全部戰(zhàn)爭罪犯名單有待于全國各界根據(jù)實際情形提出。但舉國聞名的頭等戰(zhàn)爭罪犯,例如蔣介石、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張群、翁文灝、孫科、吳鐵城、王云五、戴傳賢、吳鼎昌、熊式輝、張厲生、朱家驊、王世杰、顧維鈞、宋美齡、吳國禎、劉峙、程潛、薛岳、衛(wèi)立煌、余漢謀、胡宗南、傅作義、閻錫山、周至柔、王叔銘、桂永清、杜聿明、湯恩伯、孫立人、馬鴻逵、馬步芳、陶希圣、曾琦、張君勱等人,則是罪大惡極,國人皆曰可殺者。這是中共中央公布的第一個具有權威性的戰(zhàn)爭罪犯名單。這個名單則是中共中央情報部根據(jù)平時所積累的國民黨黨軍政特人物資料向中央提供的,最初向中央提供了127名戰(zhàn)犯名單(包括軍事方面39名、政治方面42名、黨特方面39名,還包括一些反動小黨派戰(zhàn)犯及其他戰(zhàn)犯)。后經中央多次討論,最后由毛澤東、周恩來審定公布了44人名單(后又列入黃維)。
1949年1月26日,新華社發(fā)表蔣管區(qū)人民廣泛歡迎毛澤東1月24日發(fā)表的《關于時局的聲明》與熱烈討論戰(zhàn)犯名單的報道。報道稱:“對于去年12月25日中共某權威人士所提出的戰(zhàn)爭罪犯的初步名單,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人民正在紛紛議論?!苯又搱蟮烙至谐隽?7人的補充名單。這是中共中央第二次正式公布的戰(zhàn)爭罪犯名單。
1949年4月20日,因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xié)定(最后修正草案)》上簽字,國共和平談判破裂。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提出三項明確要求,“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zhàn)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隨后,蔣介石集團黨政軍特系統(tǒng)的戰(zhàn)爭罪犯,便因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紛紛落入人民的法網(wǎng)。當時,被人民解放軍俘虜?shù)膰顸h戰(zhàn)爭罪犯共有926名。其中,中將級軍官72名、少將級軍官323名,相當于少將級軍官65名,校級軍官276名,屬于政府系統(tǒng)的46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他們暫時分別關押在北京、撫順、濟南、西安等地戰(zhàn)犯管理所里。
如何處理這批戰(zhàn)犯,中央非常慎重。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人民政權還在初建之中,中央認為處理戰(zhàn)犯的條件尚未成熟:一是蔣介石集團雖被趕出祖國大陸,但其殘余勢力還盤踞臺灣,中國人民準備武力解放臺灣,這說明內戰(zhàn)尚未結束,正如周恩來所說的:“哪里有一個國家在戰(zhàn)爭還未結束時就處理戰(zhàn)俘的?所以慢一點是符合形勢和政策的?!倍菄鴥日幵诮洕謴秃蜕鐣髁x改造過程中,政權尚未完全鞏固,人民對戰(zhàn)爭罪犯的憤慨之情也未完全消除。如果正式審判這些戰(zhàn)犯,一定會有人被判處死刑。基于這些考慮,中央決定對于處理戰(zhàn)犯問題暫時擱置起來,由各地管理所本著懲罰管制和思想改造相結合,勞動生產和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針,組織他們從事勞動生產和開展政治學習。同時,在生活上和醫(yī)療上給他們以人道主義待遇。
二
歷史進入20世紀50年代中葉,中國內外形勢均發(fā)生重大變化:1953年7月朝鮮停戰(zhàn),特別是1954年7月日內瓦會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后,遠東兩大戰(zhàn)爭熱點問題相繼降溫;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并已開始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根據(jù)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遂考慮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1954年8月12日,周恩來在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談會上,提出“凡愿從臺灣回到祖國來的,我們既往不咎”?!按蠹叶加信笥言谂_灣,可以向他們做宣傳工作,經濟上要加強建設,從而加強解放臺灣的物質力量。”15日,周恩來在宴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強調了這一精神:“跑到臺灣去的人是愿意回來的”“所有的人如果回來,我們都將以寬大政策對待他們”。12月10日,周恩來致信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等說:“吳努(緬甸總理)擬在回國后演講時引用我的談話,現(xiàn)即以此稿交他。”講話稿中首次提出,在必要的前提下,“臺灣就有和平解放的可能”。“如果美國政府愿意緩和緊張局勢,從臺灣、澎湖和臺灣海峽撤走它的一切武裝力量,停止干涉中國內政,那么,臺灣就有和平解放的可能。過去大陸上如北京、長沙、綏遠省等地就是和平解放的?!?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周恩來明確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zhàn)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采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
伴隨中央關于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戰(zhàn)略方針的提出,處理國內戰(zhàn)犯問題也隨之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中央認為,這些國民黨戰(zhàn)犯與臺灣有關,處理得當有益于祖國和平統(tǒng)一。
中央之所以有信心對蔣介石集團戰(zhàn)爭罪犯采取特赦政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對他們中間大多數(shù)人尚未喪失民族立場,還具有一定愛國心的這種認識基礎上的。翁文灝,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衛(wèi)立煌,曾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司令。這兩人在1948年12月25日宣布的43名戰(zhàn)犯名單上列第12名和第28名。在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翁文灝與衛(wèi)立煌先后于1951年1月、1955年3月公開發(fā)表聲明與臺灣當局徹底劃清界線,棄暗投明,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并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他們的行動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毛澤東說:“像衛(wèi)立煌、翁文灝這樣的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我們應當繼續(xù)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辈粌H僅是對他們的褒揚,無疑也是說給蔣介石集團其他軍政人員聽的,其中也包括國民黨戰(zhàn)爭罪犯。
中央首次醞釀大赦,成為實施特赦政策先聲的是,1954年毛澤東主持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國家根本大法,對“大赦”和“特赦”作出相應規(guī)定,從而使黨對戰(zhàn)犯的赦免政策提供了明確法律依據(jù)。
12月18日,根據(jù)毛澤東關于釋放一批在押國民黨戰(zhàn)俘的指示,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匯報會議,會議決定對“在押戰(zhàn)俘情況進行調查,做些釋放的準備工作”?!翱梢钥紤]先釋放一批小的(如尉官)戰(zhàn)俘,對其他較大一些的戰(zhàn)俘擬采用大赦的辦法?!边@是中央最早醞釀對國民黨戰(zhàn)犯實施大赦的情況。
大赦是否可行,時機如何考慮?中央對此極為慎重。
1955年5月1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最高國務會議,議題之一就是討論實行大赦問題。參加者除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外,還有李濟深、郭沫若、黃炎培、沈鈞儒、陳叔通、張治中、傅作義等黨外著名人士。這是黨中央第一次關于大赦問題召開最高國務會議。會后不久,5月25日,黃炎培致信毛澤東,表示已經把毛澤東關于大赦問題的講話精神在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一定范圍內進行了傳達,并表示:“對于大赦,大都主張可在適當時期進行有教育性的有原則的赦免?!痹诖嘶A上,5月26日,黨中央發(fā)出了《關于征求黨內外對繼續(xù)鎮(zhèn)壓反革命和舉行大赦問題的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應否大赦及如何大赦的問題,是一個關聯(lián)到廣大群眾的政治行動,必須在黨內黨外更多地交換意見之后,才能作出決定?!蓖ㄖ蟾魇∈幸哉f(xié)為主體舉行座談會專門討論,然后將討論意見上報中央。毛澤東在修改該通知稿時還著意加了一段話:“或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內不舉行大赦,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反革命氣焰高漲,人民不高興),過幾年再談這件事,這種意見,民主人士中也有不少人提出。究以何者為宜,請你們征詢電告?!?/p>
1956年1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第二次最高國務會議上指出,即將進入的新時期應該有一個科學計劃,為此還要有一個政治計劃,政治計劃不好寫條文,就是要有這樣一個原則:“凡是能夠團結的,愿意站在我們隊伍里的人,都要團結起來?!泵珴蓶|強調,不管他過去是做什么的,比如臺灣,那里還有一堆人,他們如果是站在愛國主義立場,如果愿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奮斗。1月30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國政協(xié)二屆二次會議上宣布對臺政策,特別強調:“凡是愿意回到大陸省親會友的都可以回到大陸上來;凡是愿意到大陸參觀學習的也都可以到大陸上來;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們過去犯過多少罪過,中國人民都將寬大對待,不咎既往事;凡是在和平解放臺灣這個行動中立了功的,中國人民都將按照立功大小給以應得的獎勵;凡是通過和平途徑投向祖國的,中國人民都將在工作上給以適當安置?!薄芭_灣同胞和一切從大陸上跑到臺灣的人員,站在愛國主義旗幟下來,同祖國人民一起,為爭取和平解放臺灣,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而奮斗?!闭腔诤推浇鉀Q臺灣問題的戰(zhàn)略考慮,1月31日,周恩來在陸定一起草的《為配合周恩來同志在政協(xié)所作的政治報告》的批示中明確提出“政協(xié)會后,可放十幾個戰(zhàn)犯看看”的意見。這是中央準備特赦戰(zhàn)犯的重要信息。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周恩來的意見,中央政治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并對各方面情況做了分析和研究,認為已經初步具備釋放一批戰(zhàn)俘的條件。當時,國內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已經獲得決定性勝利,第一個五年計劃已提前完成,政治、經濟出現(xiàn)空前穩(wěn)定。從戰(zhàn)犯本身情況看,他們雖多是有過重大罪惡,但一般高高在上,同人民群眾直接接觸不多,不像直接壓迫人民群眾的惡霸地主那樣,不殺掉一批不足以平民憤。再說,經過幾年關押改造,他們之中的多數(shù)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悔改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釋放一批戰(zhàn)犯,將有助于孤立、動搖、瓦解境內外反動分子,同時有助于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已經宣布,國民黨去臺人員只要回到祖國,不管什么人將一律既往不咎。在這種時候,釋放一批戰(zhàn)犯,將會有利于加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lián)系。此后,中央及有關部門加緊了釋放戰(zhàn)犯工作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處理戰(zhàn)犯問題,中央在向黨、政、軍、群等系統(tǒng)征求意見的同時,也向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征求意見,進行政治協(xié)商。1956年3月14日至15日,全國政協(xié)二屆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擴大),著重討論周恩來關于釋放戰(zhàn)犯的提議,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譚政文作了關于戰(zhàn)犯問題的專題報告。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提出的對國內戰(zhàn)犯“一個不殺”的總原則,具體說明了這一決策的意義。他明確指出,這一決策的目的就是要“轉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皩τ趪鴥葢?zhàn)犯的處理,也可以有兩種設想,一種是判刑,甚至判死刑,當然也要按其罪行來判。這是他們罪有應得,是合理的。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們如果設想一下,大陸上的戰(zhàn)爭結束已經6、7年了,國內人民過上了和平的生活,戰(zhàn)犯的罪行已經成為過去,又經過6年到7年監(jiān)獄生活的改造,他們也已經起了變化,這時就可以考慮到底是不是要殺他們。殺他們是容易的,殺了他們,他們就不能再起積極作用,只能起消極作用。對臺灣的影響相反,使他們覺得戰(zhàn)犯的下場只是要殺的,增加了臺灣的恐慌。這與我們的政策不相符合?!敝芏鱽硐氲饺匀换钤谂_灣的窮途末路的蔣介石,不免有些諷刺意味地說:“在押的國內戰(zhàn)犯總數(shù)是926人,你如果都送去臺灣,臺灣是不會接受的,很可能有一部分人還要被蔣介石殺掉。這批人中,將官有460位之多,現(xiàn)在在臺灣,連孫連仲都開飯館子,我們送去那么多高級將領,蔣介石哪能養(yǎng)得起?蔣介石消受不了!相反的,蔣介石越是窮途末路,他狐疑鬼猜的事就特別多,他會想我們送一個去都是有鬼的。他什么都懷疑,會認為我們放人是有鬼的?!钡綍挠胁簧偈窃瓏顸h高級將領和政要,如程潛、蔡廷鍇、傅作義、衛(wèi)立煌、鄭洞國、劉裴、王蕓生、侯鏡如、邵力子等紛紛發(fā)言,對這個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關于釋放戰(zhàn)犯的步驟,會上出現(xiàn)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立即全部釋放;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該逐步釋放。周恩來認為后一種意見較為穩(wěn)妥。他指出:“雖然前一種意見處理起來很簡便,但工作不完滿,收獲也不大,一下子轟動一時,過去后就沒有下文可做了。”“因此,我們對國內戰(zhàn)犯的處理要分步驟進行,要研究讓他們怎樣去影響臺灣。”他說:“要影響臺灣還是一步一步地來做好,先放少數(shù)的,試一試,看看有效沒有,放出去后的工作也要循序漸進,急不得?!睂?zhàn)犯釋放后的安排,周恩來也提出具體意見。他說,第一步先集中到北京,然后到各地去參觀,允許親友看他們。等這些人對新生活適應后,對祖國的形勢有所了解后,再做第二步工作,即同他們一起討論如何開展對臺灣的工作。周恩來說,臺灣工作是要做的,至于如何做可以跟這些“將軍”們談談。他還說:“毛主席曾指示應跟他們講清楚,放他們出去,允許他們來去自由,愿意去臺灣的可以去臺灣,愿意去香港的可以去香港,可以罵我們,連海外的人在內,罵我們的有那么多人,這幾百人數(shù)目很少,如果你們罵完了,又想回來,我們照樣歡迎,會不會回來再把你們抓起來?不!我們保證。我們不跟你們絕交?!?/p>
經過充分的民主協(xié)商,與會代表對釋放戰(zhàn)犯的目的、意義、步驟等問題統(tǒng)一了認識,一致同意中共中央關于對在押的蔣介石集團戰(zhàn)犯實行“一個不殺,分批釋放,來去自由,言論自由”的處理方針。
4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關于征求對蔣、日、偽戰(zhàn)犯和其他反革命罪犯的處理意見的通知》。通知說,我們正在對蔣介石集團進行政治攻勢,爭取和平解放臺灣,并且宣布只要他們回到祖國來,不管什么人,將一律不咎既往。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對已經俘虜?shù)膽?zhàn)犯,反倒處決一批,實際上不但沒有什么好處,并且會有助于美蔣鞏固臺灣反動集團,至少是害多利少的??磥韽膶捥幚?,可能對國家、對人民比較有利。通知要求各地召集當?shù)卣f(xié)常委擴大會,或者其他適當范圍的座談會征求意見,并且請中央各部委、軍委各部和其他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對此進行討論。會后把座談的情況報告中央,以便作最后決定。為了盡可能擴大征求意見的范圍,毛澤東在通知上專門加了一段話:“除此以外,請你們將此件印發(fā)給所屬地委、省轄市委和縣委,也請他們召集黨內外的適當會議加以討論,征求意見,于五月中旬以前由你們匯集報告中央。”
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報告,進一步就寬大戰(zhàn)犯的政策作了說明。毛澤東說,反動勢力雖是一種消極因素,但是我們仍然要做好工作,盡量爭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胺锤锩鞘裁匆蛩??是消極因素,破壞因素,是積極因素的反對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轉變?當然,有些死心蹋地的反革命不會轉變。但是,在我國的條件下,他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將來會有不同程度的轉變。由于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政策,現(xiàn)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還做了一些有益的事?!薄皩σ磺蟹锤锩肿樱紤斀o以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這樣做,對人民事業(yè),對國際影響,都有好處。”他還表示,如果殺了他們,一不能增加生產;二不能提高科學水平;三對我們除四害沒有幫助;四不能強大國防;五不能收復臺灣。如果不殺或許對臺灣還會產生影響。
各地各部門向黨內外傳達中央精神后,引起了強烈反響。但總體上看,由于國內戰(zhàn)犯情況比較復雜,具體什么時間放、怎么放,意見并不完全一致??紤]到當時不少人的接受程度,中央認為,還需要時間,需要分析,需要分別處理。毛澤東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并經過反復考慮后,于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就釋放蔣介石集團戰(zhàn)犯的時間作了進一步說明。他說,目前馬上釋放,時機尚不成熟,理由是“放早了,老百姓不那么清楚,我們也不好向老百姓說明,還要過幾年,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過得好了,我們再來放”?!安恢v清這個道理,一下子把他們放掉了,人家就不了解,也沒這個必要?!?/p>
1957年1月29日,公安部向中央提出處理在押病殘戰(zhàn)犯的意見。毛澤東在這份報告上批示:不但這些人應當處理,其他戰(zhàn)犯凡犯罪較輕表現(xiàn)較好的,都應考慮判決釋放。他請公安部將戰(zhàn)犯全體審查一下,定出一個處理方案送中央審閱。這表明毛澤東已將特赦戰(zhàn)犯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但隨后發(fā)生反右斗爭,使這項工作的進程受到影響。不過,有關部門對戰(zhàn)犯的改造工作一直沒有停頓。
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對戰(zhàn)犯的改造采取了多種辦法。首先組織他們成立學習委員會,學習黨的政策,開展討論,進一步清理思想。同時,組織他們到各地參觀,看看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還堅持思想改造與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安排他們參加勞動。此外,周恩來還委托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及愛國民主人士張治中、程潛、邵力子、章士釗、傅作義、鄭洞國等先后到北京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看望做說服開導工作。這一系列工作和措施,推動了戰(zhàn)犯的思想轉變。從1959年6月到10月,這批戰(zhàn)犯先后三次給中共中央寫“感恩信”,除了表示“服罪”外,多數(shù)都表示愿意在解放臺灣的斗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廖耀湘說:“我雖是一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犯人,但我是一個中國人,對這種復興祖國的偉大神圣事業(yè)不能不虔誠的熱烈擁護?!蓖跻溥€建議組織工作小組,研究統(tǒng)一祖國的具體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