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崧
?
成語中的等量
蕪崧
(長江大學(xué) 語言研究所,湖北 荊州 434023)
成語中真正意義上的等量少之又少,絕大多數(shù)等量都是“準等量”,即表現(xiàn)為兩種狀況的相同、相符、相似或匹配。成語中的等量可分為關(guān)于人(含人的等價物)和物的等量以及人和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地位相等的等量。等量具有語法作用和修辭作用。成語描寫等量具有“等量是概念整合時壓縮的結(jié)果”“主觀性”“借等量表達其他大量”“二量相等表現(xiàn)為用一種具體量(原物)描寫或形容一種抽象量(目標物)”等特點。等量的表達手段主要有認知和語法手段。
成語;等量;準等量;隱喻;作用;特點;手段
成語中嚴格的“等量”是指兩個數(shù)量等值,如半斤八兩、各打五十大板、家書萬金、敝帚千金、版版六十四(宋時官鑄銅錢,每版六十四文)等[1],但這種明確的等量,數(shù)量極少。成語中還有一種模糊等量,如二一添作五、按勞取酬(報酬數(shù)與勞動貢獻的大小相符)、著作等身等,這類等量數(shù)量也不多。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成語中的“準等量”,即成語中絕大多數(shù)的等量表現(xiàn)為兩種狀況的相同、相符、相似或匹配,如“腹背受敵”表示兩種狀態(tài)相同,“彼此一樣”表示兩者完全一樣,“異口同聲”表示不同的人說得話是一樣的,“名實相符”表示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等。
成語中的等量有的直露,有的隱蔽,比如“法不阿貴”的詞面義是法律面對高貴的人或有權(quán)勢的人也不徇情,深層義是執(zhí)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的成語只描寫一種等量,也有的成語描寫兩種等量,如:同工同酬、異曲同工、車水馬龍、同文共軌、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同功一體。下文從四個方面來探討成語中的等量。
1. 人的力量、能力、智力、心理、情感、思想、態(tài)度、立場、觀點等方面的等量
有的等量形容人的力量、能力、智力相等,如力能扛鼎、旗鼓相當(dāng)、勢均力敵、難分伯仲、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相上下、一班一輩。
有的等量形容人的感情、感受、感覺、喜好或情緒相同,如:“一鼻孔出氣”比喻立場、觀點、主張完全相同;“哀感頑艷”指作品的內(nèi)容凄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愛屋及烏”描寫某人對屋子和烏鴉同等喜愛,類似的還有:求賢若渴、愛民如子、愛如己出、恩同父母、賓至如歸、歸心似箭、惘然若失、哀思如潮。
有的等量描寫人的膽量或才學(xué)與其他物體“相等”,如膽小如鼠、膽大如斗、才大如海。
還有的等量描寫人的外貌與其他物體“相等”,如:面如冠玉、色若死灰、面似靴皮、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2. 人的動作行為的等量
有的等量形容人的動作行為(目標物)與其他事物(原物)“相等”,如:“蝸行牛步”“鵝行鴨步”均描寫人的動作與動物在速度緩慢上是相等的。類似的還有:從諫如流、動如脫兔、趨之若鶩。
有的等量形容兩種人的行為“相等”,如:相敬如賓、鬢絲禪榻、伴君如伴虎、兩敗俱傷。
有的等量表示人機械地學(xué)習(xí)或模仿他人行為,如:東施效顰、邯鄲學(xué)步、步人后塵、生搬硬套。
有的等量形容兩物的數(shù)量相等,如:半斤八兩、半壁江山、著作等身、舉案齊眉、論功行賞、富可敵國、楚弓楚得、敝帚千金。
有的等量描寫兩物或多物“相同”,其中有時間相同,如:“百堵皆作”描寫許多房屋同時建造;有結(jié)果相同,如:“萬念俱灰”描寫種種念頭都消失成了灰,類似的還有連戰(zhàn)皆捷、玉石俱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寵辱皆忘、雞犬皆仙等;有性質(zhì)相同,如:五十步笑百步、全民皆兵;有狀態(tài)相同,如:須發(fā)皆白、皆大歡喜、人人自危;有態(tài)度相同,如:國人皆曰可殺、人神共憤;有方法相同,如:以暴制暴、以血還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制度、政策相同,典型的是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的國策,又如:“去末歸本”反映的是統(tǒng)治者使人民離開工商業(yè),統(tǒng)統(tǒng)轉(zhuǎn)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來。
有的等量描寫兩物“相符”,如:按名責(zé)實、按圖索驥、循規(guī)蹈矩、合情合理、一板一眼、照本宣科。
有的等量描寫兩物“相似”,其中有時間、空間等物質(zhì)(目標物)與其他事物(原物)“相似”,前者如:日月如梭、光陰似箭;后者如:蒼髯如戟、筆大如椽、堆積如山、春雨如油、澄江如練、門庭如市、驕陽似火等。
有的等量描寫因果匹配,即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這是一種特殊的等量。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一報還一報、實至名歸、投桃報李、人微言輕、身敗名裂、驕兵必敗、優(yōu)勝劣汰、尺板斗食、本固邦寧、利傍倚刀。
這類等量有不少,諸如:美若天仙、安適如常、呆若木雞、穆如清風(fēng)、安之若素、安然如故、穩(wěn)如泰山、暴躁如雷、炳如日星、君子之交淡如水、燎如觀火、不絕如線。
此類等量成語較多,如:“攀龍附鳳”中的“龍”和“鳳”地位相等;“表里山河”說的是外有大河,內(nèi)有高山,這兩者對于保衛(wèi)國家來說同等重要;“堅甲利兵、厲兵秣馬”描寫的兩物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是相等的;班香宋艷、班馬文章、才過屈宋都描寫兩個人物的地位和知名度是同等的;類似的還有:郎才女貌、美人香草、寶馬香車、精兵強將、精兵簡政。
有的等量中兩物“等值”的作用是負面的,如“禍國殃民”的危害性是相等的,類似的還有:坑蒙拐騙、狼心狗肺、牛黃狗寶、貧病交加等。
1. “等量辭”在“復(fù)句形式”成語中的作用
有的成語相當(dāng)于一個復(fù)句形式,其中有的“等量辭”(表示等量的詞語)表示某種結(jié)果的(假設(shè))條件,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只要兩個人的心思相同,就能發(fā)揮很大的力量;有的“等量辭”表示某種假設(shè)條件的結(jié)果,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描寫如果四海之內(nèi)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與鄰居一樣近;有的“等量辭”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原因”,如:“同病相憐”“同工同酬”。“等量辭”在“復(fù)句形式”成語中還可構(gòu)成“轉(zhuǎn)折句”的后句,如“異口同聲”“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有的成語隱含著一個表等量的語句,與詞面構(gòu)成轉(zhuǎn)折關(guān)系,如“哀兵必勝”,描寫雖然對陣的兩軍力量相當(dāng),但悲憤的一方最終能夠獲勝。
兩個等量還可構(gòu)成行為(目的)與條件的關(guān)系,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取和予相等)。
2. “等量辭”在“單句形式”成語中的作用
有的成語相當(dāng)于一個“單句形式”,由“等量辭”構(gòu)成的“等量結(jié)構(gòu)”是“主語+述語(動語)+賓語”的結(jié)構(gòu),如:普天同慶、千里同風(fēng)、情同手足、巧同造化等。
“等量辭”在“單句形式”成語中還可充當(dāng)賓語或中心語,如:一山不藏二虎、標同伐異;不約而同、不謀而合。
此外,“等量辭”在“單句形式”成語中可與其他詞語構(gòu)成并列結(jié)構(gòu),如:大同小異、勠力同心、求同存異;還可與其他詞語構(gòu)成狀中結(jié)構(gòu),如:班功行賞、按勞分配。
1. “等量結(jié)構(gòu)”可構(gòu)成比喻
有的“等量結(jié)構(gòu)”整體充當(dāng)比喻,如:“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和睦;“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比喻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雷同;“噤若寒蟬”比喻因害怕而有所顧慮不敢說話;“視同兒戲”比喻對目標物不當(dāng)一回事,極不重視;“同病相憐”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也有“等量結(jié)構(gòu)”中的一個量——原物(源域)充當(dāng)比喻的,如:“情同手足”之“手足”比喻兄弟,“情同骨肉”之“骨肉”比喻一家人。
2. 構(gòu)成借代
有的“等量結(jié)構(gòu)”整體充當(dāng)借代辭格,如:“書同文,車同軌”指代國家統(tǒng)一;“舉案齊眉”指代夫妻互相尊敬;“同袍同澤”指代兩人共事的關(guān)系,也指代有交情的友人;“不辯菽麥”指代人缺乏實際生產(chǎn)知識。
也有“等量結(jié)構(gòu)”中的原物(源域)充當(dāng)借代辭格的,如:“契若金蘭”中的“金蘭”(原物),原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后來用作結(jié)拜兄弟姐妹的代稱;“公諸同好”之“同好”,本指共同的愛好,這里指代愛好相同的人;“白頭如新”之“白頭”本指老年人的白發(fā),這里指代時間長;“視同陌路”之“陌路”本指田間的小路,這里指代陌路人。
也有“等量結(jié)構(gòu)”中的目標物充當(dāng)代體的,如:“口若懸河”描寫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奔流傾瀉,其中的“口”指代講話或辯論,屬于以工具指代行為;“大辯若訥”之“大辯”指代能言善辯的人,屬于以屬性代人。
也有“等量結(jié)構(gòu)”中的目標物和原物都充當(dāng)代體的,如:“舉重若輕”中的“重”和“輕”分別指代沉重的東西和輕省的東西;“巾幗須眉”之“巾幗”(古代婦女佩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整體指女子的才干和氣概與男子漢等同。
3. 構(gòu)成對偶或?qū)Ρ?/p>
成語中的“等量結(jié)構(gòu)”可構(gòu)成對偶或?qū)Ρ?,如:奸同鬼蜮,行若狐鼠;書同文,車同軌;千人一面,百人一腔;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4. 構(gòu)成夸張
成語中的“等量結(jié)構(gòu)”可構(gòu)成夸張,如:大筆如椽、口若懸河、命懸一線、才大如海。
此外,還可構(gòu)成頂真,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壓縮”是概念整合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各種壓縮都可以概括為“距離壓縮”,包括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的壓縮。也即兩個概念域本來是有距離的,被言者壓縮為“零距離”的“等同”,沈家煊舉過三個經(jīng)典的例子:
50年代那個長辮子姑娘(過去時域)是我現(xiàn)在那個剪短發(fā)的妹妹(現(xiàn)在時域)
電影中那個長辮子姑娘(電影域的角色)是我那個剪短發(fā)的妹妹(現(xiàn)實域的演員)
張三相信(信念域)那個長辮子姑娘是我那個剪短發(fā)的妹妹(現(xiàn)實域)[2]116
上述三句中兩個概念域中的事物之間本來是有距離的,但都在概念整合中被言者“壓縮”,于是,“那個長辮子姑娘”和“剪短發(fā)的妹妹”被等同起來。成語中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臻g距離的壓縮,如“咫尺天涯”描寫距離雖近,但因很難相見,就如同遠在天邊,“五十步笑百步”同理;時間距離的壓縮,如“度日如年”描寫有的人因為內(nèi)心煎熬,感覺過一天如同過一年那樣長,“一日三秋”同理;心理距離的壓縮,如“信以為真”描寫把假的當(dāng)作真的,“掩耳盜鈴”描寫盜鈴者認為自己堵塞了耳朵聽不到鈴聲等于別人也聽不到鈴聲。
沈家煊論證過一種“主觀認同句”,例如:“我是美國太太?!笨陀^上“我”不是“太太”,但是主觀上說話人可以把“我”和“我的美國太太”等同起來,而且這種說法比“我的太太是美國人”或“我娶的是美國太太”要簡單,它表達了說話人對自己太太的一種強烈的移情[2]19。類似的還有“我是兩個男孩”“我是協(xié)和醫(yī)院”等句子。換言之,這類句式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成語中也有許多類似的說法,比如“情同手足”,客觀上兩個人不是兄弟關(guān)系,但由于二者交情很深,主觀上言者把二者視為兄弟,“恩同父母”同理;“如狼似虎”表達的是言者把某些壞人與兇狠的狼和虎等同的情感。
成語中兩種量的“相等”,很多都是某人的看法,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是一種“主觀量”[3]。其表現(xiàn)是,把現(xiàn)實世界中不等同的兩種事物視為等同,甚至把性質(zhì)相反或處于兩個極端的事物“等同”起來。比如:“舉重若輕”描寫在有的人看來,舉起沉重的東西像是在擺弄輕的東西;“視死如歸”描寫正義人士把死視為像回家一樣平常,等等。
主觀量有空間量,比如:100里的一半是50里,而成語“行百里者半九十”描述在很多人看來,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寸步千里”描寫由于相見非常困難,在有的人看來,雖然相距只有寸步,卻如同千里之隔。
主觀量有時間量,如:“日長似歲”描寫有人認為一天像一年一樣長,形容時間過得太慢。主觀量有感覺量,如:受酷刑本來是相當(dāng)難受的,但“鼎鑊如飴”描寫在某人看來,受酷刑的感覺就像吃糖一樣;“安步當(dāng)車”形容某些貴族認為從容步行的感覺與乘車等同。主觀量有信仰量、品質(zhì)量,如:有人把某物“奉為至寶”,有人以“不貪為寶”。
有些“等量觀”是正確的,比如:“千金買骨”描寫有的人認為千里馬的骨頭與千金是等值的,以此吸引人們把千里馬送上門來。有的“等量觀”是錯誤的,比如:“指鹿為馬”描寫趙高故意顛倒黑白,認為鹿就是馬;“魚目混珠”形容有人認為魚眼睛與珍珠等值;“混為一談”描寫把不同的事物當(dāng)作同樣的事物談?wù)?;“蘭艾同焚”描寫把蘭花跟艾草一起燒掉,比喻不分好壞,類似的還有“不分青紅皂白”。
很多用夸張的手法描寫的量都是“主觀量”[4],成語也不例外。如“固若金湯”描寫在某人看來,工事的堅固如同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
有借等量表達事物性狀的程度大量,如:“愛如珍寶”形容十分喜歡;“囊匣如洗”形容異常貧困;“安如磐石”形容非常穩(wěn)固;“倒背如流”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奸同鬼蜮,行若狐鼠”比喻人惡劣到極點。
有借等量表達動作的程度大量,如:“了若指掌”比喻對情況了解的程度高;“何其相似乃爾”形容相像的程度極高;“奉(敬)若神明”形容信奉和崇拜到了極點。
有借等量表達空間大量[5]的,如:“春深似?!毙稳莸教幊錆M了明媚的春光;“侯門似海”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關(guān)系疏遠;“恩同再造”比喻恩情極大。
有借等量表達時間大量的,如:“邈如曠世”義謂仿佛隔了久遠的年代;“白頭如新”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有借等量表達大物量[6]的,如:“堆積如山”形容數(shù)量極多;“燦若繁星”比喻才能出眾的人特別多。
有借等量表達零量的,如:“堅壁清野”意思是將四野的財物主要是已成熟的糧食作物,清理收藏起來,這本是對付敵人的方式,其中蘊含著零量:使敵人一無所獲。
有借時間等量或空間大量表達程度大量的,如:“糠菜半年糧”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筆大如椽”形容非常有名的文章或作家。
成語等量的這一特點從認知的角度來解釋,是根據(jù)不同認知域中事物的相似性特征,把“目標域”投射到“源域”,便于讀者理解“目標域”中的抽象事物。比如人們想要認知并描寫一種抽象的事物(情感、情緒、恩德、威望等),就把它投射到某種具體的事物上面去,以幫助人們理解這種抽象的事物。這兩種事物本來只是特征、性質(zhì)、狀態(tài)相似,但被人們“隱喻”為“數(shù)量相等”。比如:“情深似?!北憩F(xiàn)為抽象量“情深”(目標物)“等值”于具體量——海的深度(原物),“恩重如山”同理;“冷若冰霜”表現(xiàn)為抽象的態(tài)度冷漠的程度(目標物)“等于”具體的冰霜的寒冷程度(原物);“爛若披錦”表現(xiàn)為文辭的華麗“等值”于披上了華麗的錦緞;“翩若驚鴻”表現(xiàn)為美女的體態(tài)輕盈“等值”于“驚鴻”;“文如其人”表現(xiàn)為文章的風(fēng)格、品位“等值”于作者本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單量成語”(只有一種等量),還有雙量成語(描寫兩種等量),即借詞面兩種具體的等量描寫兩種抽象的等量(深層),如:借“千人一面百人一腔”形容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是雷同的;“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描寫志趣和見解都相同的人互相響應(yīng),結(jié)合在一起;“同出一轍”描寫兩種言論和行為全都完全一樣。
也有抽象量“等值”于抽象量的,如“驚喜若狂”。
還有表示人的目標物處于隱含狀態(tài)的情況,這類成語的原物通常是動植物或非生物,如(某人的容貌)如花似玉、(某壞人)如狼似虎、(熱戀中的情侶)如膠似漆等。
此外,成語等量還有一個特點,即一個喻體(原物)可以描寫或形容多個本體(目標物),諸如“雷”“山”“水”“流”等都是成語中高頻使用的喻體。
有的成語直接描寫兩種事物相等,諸如:半斤八兩、勢均力敵、旗鼓相當(dāng)、棋逢對手、針尖對麥芒、難兄難弟、難分伯仲。還有許多成語中的兩種事物不存在絕對的等量關(guān)系,但人們借助于一種認知方式——隱喻,可把兩種事物視為等量關(guān)系①。比如:“愛才如命”是把“愛才”視為與自己的生命“等值”的事物;“心如刀絞”是把內(nèi)心的萬分痛苦,視為與刀割一樣的感覺“等值”。
1. 充當(dāng)?shù)攘康恼Z法材料
(1) 名+名
成語中“等值”的兩個量均由名詞性成分充當(dāng),例如:哀思如潮、號令如山、車水馬龍、日月如梭、恩同父母、浮生若夢、人面桃花等。其中,有的名詞帶有動態(tài)特征[7],如:“鼎鑊如飴”中的“鼎鑊”和“飴”分別指受酷刑和吃糖,“光陰似箭”義謂光陰的流逝像射出去的箭那樣飛快,“穆如清風(fēng)”中的“清風(fēng)”指清風(fēng)化養(yǎng)萬物,“趨之若鶩”之“鶩”義謂成群的鴨子奔跑;有的量辭就是動名詞,如“班功行賞”之“賞”義謂賞賜。
有的成語中充當(dāng)?shù)攘康氖潜頂?shù)量的詞或短語,我們也將之歸為此類,如:半斤八兩、二一添作五、一山不藏二虎、四兩撥千斤、表里如一、寸陰若歲。
(2) 動+動
成語中“相等”的兩個量均由動詞性成分充當(dāng),例如:從惡如崩、從諫如流、從善如登、賓至如歸、兵敗如山倒、視若無睹。
(3) 動+名
成語中“相等”的兩個量分別由動詞性成分和名詞性成分充當(dāng),如:別無二致、愛財如命、愛才如渴、了如指掌、暴跳如雷、變化如神、疾惡如仇。
(4) 形+名
成語中“相等”的兩個量分別由形容詞性成分和名詞性成分充當(dāng),如:安如泰山、安適如常、安之若素、呆若木雞、寥若晨星、日長似歲。
(5) 形+動
成語中“相等”的兩個量分別由形容詞性成分和動詞性成分充當(dāng),如:赤貧如洗、富可敵國、悵然若失、寂若無人、爛若披錦、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欣喜若狂。
其他的還有“名+形(動)”式,如:白頭如新、寵辱若驚、肝心若裂;“動+形”式,如受寵若驚;“副+動”式,如“互相標榜”。
2. 表達等量的標記——“等標”
表達等量的“等標”可以由數(shù)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充當(dāng)。充當(dāng)“等標”的數(shù)詞有“半”和“一”,如:半新半舊、得失參半、半信半疑、半真半假、表里如一、古今一揆。充當(dāng)“等標”的動詞有比擬動詞“如”“似”“若”“像”等,還有其他動詞“同”“當(dāng)”“敵”“抵”“相當(dāng)”“均”“比”“齊”“并”“亦”“依”“傍”“拾”等,如:安步當(dāng)車、富可敵國、家書抵萬金、旗鼓相當(dāng)、勢均力敵、比量齊觀、口耳并重、聲情并茂、相提并論、人云亦云、倚門傍戶、拾人牙慧。充當(dāng)“等標”的還有形容詞“難”,如難兄難弟;副詞“皆”“俱”,如草木皆兵、身心俱疲等。
有的成語表現(xiàn)正反兩方面的情況“相等”,其中有一組反義詞,這一組反義詞有的是名詞,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一利必有一弊、有得必有失、實至名歸;有的是謂詞性詞語,如:有求必應(yīng)、有問必答、賞罰分明、明爭暗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勝敗乃兵家常事、恩威并用。
此外,也有兩個同義詞表示等量的,如“避坑落井”中的“坑”和“井”是同義詞,其比喻的本體是等值的。
成語描寫等量的修辭手段主要是借代,比如“畫眉舉案”,描寫漢代的張敞為妻畫眉毛和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這兩個故事在這里借代夫妻互敬互愛的抽象“等量”。“鴻案鹿車”中的“鴻案”指《后漢書 · 梁鴻傳》所載的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鹿車”指《后漢書 · 鮑宣妻傳》所載的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xiāng)的故事,這兩個故事在這里借代夫妻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的抽象“等量”。
此外,成語描寫等量的修辭手段還有比擬和代詞或動詞的反復(fù)。采用比擬手段的如“寶刀未老”,以寶刀依然鋒利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采用代詞或動詞的反復(fù)如彼此彼此、知己知彼。
①霍克斯在解釋雅各布森的隱喻理論時舉例說:“在隱喻‘汽車甲殼蟲般地行駛’中,甲殼蟲的運動和汽車的運動‘等值’?!保▍⒁姽χ男吕瞬┛汀峨[喻和轉(zhuǎn)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119e00102dz3e.html)。
[1] 馬真.修飾數(shù)量詞的副詞[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81(1):53―60.
[2] 沈家煊.語法六講[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16.
[3] 蕪崧,劉盼.試論成語中的主觀量[J].漢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7(4):56―61.
[4] 李宇明.漢語量范疇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0:116.
[5] 蕪崧,劉盼.漢語成語中的空間量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7(6):10―19.
[6] 蕪崧,萬妮.成語中的量范疇[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3(5):14―21.
[7] 邵敬敏,劉焱.論名詞的動態(tài)性及其鑒測方法[J].漢語學(xué)習(xí),2000(6):1―6.
H134
A
1006–5261(2019)01–0133–06
2018-08-22
2018湖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8D032)
蕪崧(1959―),男,湖北江陵人,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
〔責(zé)任編輯 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