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
(射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膝關節(jié),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jié),如果膝關節(jié)病變嚴重,會出現僵硬或者變形,會導致患者無法正常行走,此時藥物治療已經不能緩解患者癥狀,只能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是一種減輕患者痛苦、恢復患者身體功能的手術方法,它對恢復關節(jié)有很大的作用。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功能鍛煉,可以減少并發(fā)癥,也可以促使下肢靜脈回流,對提高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品管圈是一個部門的人員組成的品質管理小組,成員在6名左右,由圈長組織活動,制定活動計劃,確立每個人的職責,小組成員相互鼓勵、自我啟發(fā),對質量管理項目進行分析,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工作質量。開展活動時,要選擇主題進行,本文主要研究了品管圈在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探討其臨床效果。
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30例;實驗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為42~96歲,平均年齡為(66.9±2.1)歲;參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4~92歲,平均年齡為(65.5±2.5)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方法等基礎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采用傳統的康復訓練方法,實驗組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關節(jié)康復訓練。首先要成立品管圈組織,由一個部門自發(fā)組織,掌握患者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嚴格執(zhí)行鍛煉量化表,護士隨時檢查患者恢復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主治醫(yī)生[2];在護理方面,采用排班模式,對患者關節(jié)活動進行評分,讓患者尋找最適合的鍛煉方法。主要鍛煉項目及方法如下表所示。
患者功能鍛煉項目及方法
觀察患者在手術前后的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情況,并分析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出院時,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對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形式表示,兩組數據對比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對比兩組間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評分法(HSS)對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HSS評分進行對比[3],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S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SS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2周 術后1月 術后6月實驗組 3040.32±8.865.32±7.779.28±8.489.88±9.2參照組 3042.76±7.260.76±8.270.88±7.280.32±7.2 t值 1.17532.22034.15864.4821 p值 0.24460.03030.00010.0000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情況,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參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7%,實驗組大于參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效果[n(%)]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很多病人都選擇了關節(jié)置換術的治療方法,雖然緩解了病癥,但術后不注重鍛煉,導致關節(jié)功能不能完全恢復,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品管圈活動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能保證功能鍛煉正常進行。在進行品管圈活動時,要采用排班制度,設立康復訓練班,給患者播放功能鍛煉的視頻,增強患者信心,同時制定系統的康復流程,定期對患者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分?;颊咴谌朐褐螅凑掌饭苋Φ幕顒佑媱澾M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保證患者的鍛煉的遵循率,因此使患者能夠更快的恢復健康[5-6]。
本次研究中,采用品管圈活動方法,對關節(jié)功能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HSS評分,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采用品管圈活動的功能鍛煉方法后,實驗組的康復總有效率大于參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品管圈在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中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此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