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琴
(如東縣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400)
周圍性面癱是指由面神經(jīng)的非特異性炎癥引起的周圍性面肌癱瘓。以往臨床上常單用電針療法對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1]。在本次研究中,南通市如東縣中醫(yī)院用溫針灸療法聯(lián)合電針療法對34例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F(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擇南通市如東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8例周圍性面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收治于2017年1月至12月。采用隨機信封分組法將其分為電針組(34例)和溫-電組(34例)。電針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5例;其平均年齡為(45.6±2.3)歲,平均病程為(4.2±1.3)d。溫-電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6例;其平均年齡為(45.3±2.6)歲,平均病程為(4.5±1.2)d。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jīng)南通市如東縣中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進行。
對電針組患者進行電針治療。方法是:使用毫針對患者的太陽穴、陽白穴、迎香穴等穴位處的皮膚進行斜刺,然后對毫針進行快速捻轉(zhuǎn)。得氣后將毫針與頻率為100 HMz的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相連接。打開治療儀對患者進行電針治療,30 min/次,1次/d,連續(xù)治療1個月。在進行電針治療的基礎(chǔ)上,對溫-電組患者進行溫針灸治療。方法是:使用毫針對患者的足三里穴、翳風(fēng)穴、下關(guān)穴等穴位處的皮膚進行針刺。得氣后將艾絨裹于針柄上點燃,留針30 min。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治療前后其面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采用H-B量表評估其面神經(jīng)功能。該量表的總分為10分。患者的H-B評分越高,表示其面神經(jīng)功能越差。采用QOL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該量表的總分為10分。患者的QOL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zhì)量越好。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眼瞼不能閉合、眼裂變寬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眼瞼不能閉合、眼裂變寬等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眼瞼不能閉合、眼裂變寬等癥狀未改善。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B評分、QOL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電針組患者H-B評分、QOL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3±1.2)分、(6.8±1.2)分;溫-電組患者H-B評分、QOL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3.1±1.0)分、(8.5±1.6)分;溫-電組患者的H-B評分低于電針組患者,其QOL評分高于電針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B評分、QOL評分的對比(分,±s )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B評分、QOL評分的對比(分,±s )
組別 例數(shù) H-B評分 QO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電針組 34 8.7±1.4 6.3±1.2 4.9±1.2 6.8±1.2溫 - 電組 34 8.8±1.3 3.1±1.0 4.8±1.4 8.5±1.6 t值 2.339 5.284 2.466 5.723 P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后,電針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8例(占52.94%),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29.41%),為無效的患者有6例(占17.65%)。電針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35%(28/34);溫-電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29例(占85.29%),為有效的患者有4例(占11.76%),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2.94%)。溫-電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06%(33/34)。溫-電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電針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由面神經(jīng)受壓、遭受強烈刺激所致的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眼瞼不能閉合、眼裂變寬等癥狀[2]。進行電針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常用方法。使用低頻脈沖電流對周圍性面癱患者的相應(yīng)穴位進行刺激能夠有效地促進其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其面神經(jīng)的興奮性,增強其面部肌纖維的收縮力,改善其臨床癥狀。溫針灸療法始見于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此療法具有消腫散結(jié)、行氣活血、溫通經(jīng)絡(luò)及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多種功效。相關(guān)的臨床研究證實,用溫針灸療法聯(lián)合電針療法對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3]。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溫-電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電針組患者,P<0.05。治療后,溫-電組患者的H-B評分低于電針組患者,其QOL評分高于電針組患者,P<0.05。這與夏維鵬[4]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
綜上所述,用溫針灸療法聯(lián)合電針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顯著。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