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種文化,無酒不成席,酒能活躍氣氛,潤滑感情;酒能興奮神經,能讓人超常發(fā)揮,李白斗酒詩百篇,王羲之揮毫《蘭亭序》,武松打虎都是借興奮神經的酒力;酒能解除大腦皮層的自我抑制,可達到宣泄目的,所謂酣暢淋漓就是指這種境界,當然宣泄過度也會因言獲禍。李白搞花間一壺酒,選擇在無人的花草間飲酒宣泄,大概曾有過教訓;酒有藥效,《漢書·食貨志》上說“酒為百藥之長”,已知能活血、暖身、抗氧化、促進食欲等功效。但如果過量飲酒就有害。
撇開社會影響不談,這里光講講酒對健康的影響。《論語》中講“惟酒無量,不及亂”,就是說酒量因人而異,無法標準化定量,以不喝醉引起酒亂為度。飲酒過量對健康的影響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損傷,重者中毒致死,死者大多是下屬舍命陪上司,或舍命服從上命。急性中毒,從輕到重分為微醉期、酩酊期、泥醉期和昏睡期。微醉期,血中酒精濃度約0.05%,往往精神亢奮、手舞足蹈、大言狂語;酩酊期,血中酒精濃度約0.1%,頭重腳輕、東倒西歪,飄飄欲仙;泥醉期,血中酒精濃度約0.2%,精神錯亂、記憶不清、站立不住、墜地如泥;昏睡期,血中酒精濃度達0.3%以上,表現(xiàn)為意志喪失、昏迷昏睡,部分人一睡不醒,醒來后出現(xiàn)記憶空白。此外,可以并發(fā)急性胃炎、肝炎、胰腺炎等。
慢性損傷,往往是常年積累的,也有由急性轉為慢性,嚴重者叫酒精依存癥。我看過一位書法家,不喝酒就手發(fā)抖,喝到火候,卻下筆有神。一旦到酒精依存癥,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和腦萎縮。酒精主要在肝臟代謝,過度傷肝,酒精肝早期為脂肪肝,晚期為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時期,由于肝臟儲糖和合成糖的能力低下,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昏迷。有一回在飛機上,有位男子在過道上突然昏倒,急壞了機組,我一看灰暗的面色和紅掌斑,推測是酒精性肝硬化,我建議空乘人員喂糖水,果然醒過來了。肝臟等修復能力強,早中期的肝損傷用相應中藥制劑可以防治。
懷孕期或平時積累的酒精中毒影響胎兒發(fā)育,對這一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過慘痛教訓,五個兒子全部智障。他在《責子詩》中感嘆:“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碧諟Y明不知道,這正是他貪杯的結果,他應當責己而不是責子。
經歷各種教訓和經驗,人們認識到需要適度飲酒。所謂適度飲酒就是以不損害健康為前提,最好能增進健康。首先,不能過量,提倡飲低度酒;烈酒必豐富佐菜,以稀釋酒精,保護內臟;干杯隨意,重在舉杯碰杯,不必強求喝干。其次,脂肪肝和肥胖者少喝啤酒,手足涼者喝點老酒或果酒,風濕痹痛喝點藥酒,酒精過敏者暫以飲料代酒,治好可適度飲酒。歸根到底,為了健康長久。